在一個百花盛開,草長鶯飛的早晨,踏上蓬萊的土地,頓時讓我眼前一亮,馬上就喜歡上了這個城市。蓬萊市風景秀美,既有古代的風格,又有現代的氣息;既有南方的清麗,又有北方的雄偉。整潔的街道,迷人的海濱,獨特的景觀,仙人的傳說,都給我留下了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
蓬萊閣位於蓬萊市城北丹崖山頂,殿閣凌空,雲霧繚繞,仙氣氤氳,與黃鶴樓、嶽陽樓、滕王閣並稱中國「四大名樓」。登上丹崖山頂,來到蓬萊閣前,由於正是旅遊旺季,又是個晴空萬裡的好天氣,遊人很多,想拍張照片挺不容易。透過來來往往的人流,只見古桐迎客,垂柳拂面,牌坊高聳,詩碑林立。正中懸掛一方金字匾額,刻著清代著名書法家鐵保的手跡「蓬萊閣」三個大字。蓬萊閣是木結構的雙層建築,閣的下層分東西兩翼各有一室,上層是廳堂,供遊人觀賞海景。
來蓬萊之前,有幾個朋都跟我說:「人到蓬萊即是仙,那可是天下少有的好地方」。 我站在廳堂前的走廊,面向大海,憑欄遠眺,只覺得海闊天高,仙閣凌空,群山皆小,白雲可攀。置身於海天之間,使我浮想聯翩,真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蓬萊的諸多景觀中,最難見到的是「海市蜃樓」,我國古籍中多有記載。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說:「登州海中,時有雲氣,如宮室、臺觀、城堞、人物、車馬、冠蓋,歷歷可見,謂之『海市』」 。
古人把那種因為光的折射而在海上出現的幻影,誤認為是海蜃(蛟龍)吐氣而成,故稱海市蜃樓。在我國的沿海各地,有多處曾經看到過海市蜃樓。出現最多的地方是蓬萊閣附近的海面上。蓬萊閣與隔海相望的長山列島,得天時地利,自古以來就以出現海市蜃樓而盛名於世。據說,海市蜃樓出現於春夏之交。當雨過天晴,海面上的雲霧未退時,且有一級左右的東北風,有可能出現海市蜃樓的奇景。由於蓬萊閣是我國最為著名的海市蜃樓觀賞地,因此在蓬萊閣上,前人詩詞刻石中,多數是寫海市蜃樓的。其中寫得最好的當屬蘇東坡的海市詩:「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蕩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來蓬萊閣旅遊的第一個心願就是能夠遇上海市蜃樓。
位於蓬萊閣下的仙人橋,傳說是八仙過海的地方。八仙過海的故事在我國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相傳八位仙人赴王母娘娘蟠桃會,盡興帶醉回蓬萊仙島。途經東海上空,呂洞賓提議不走雲路,只憑各家寶物設法過海。眾仙響應,各顯神通渡過大海。成語「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也便由此產生。
千百年來,海市蜃樓的今古奇觀,八仙過海的美麗傳說,碧海藍天的無限美景,秦皇漢武來此求仙的神奇故事,每年都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旅遊觀光。我這次沒看到海市蜃樓,心存遺憾,還想選擇春夏之交再去蓬萊,也許這樣千載難逢,百年不遇的幸事,在下一次有幸巧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