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表面5500攝氏度,那6000度的高溫有東西能夠承受嗎?

2021-01-08 科學探索菌

6000度的高溫什麼東西能承受?換個說法就是,在6000度的高溫下哪些物體能夠不融化?

物質通常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構成的。從化學角度來看,融化的本質就是化學鍵的斷裂,不同的物質具有不同的熔點,融化時所需要的熱量也不同。

目前世界上最耐高溫的材料是鉿合金,即鉿的化合物五碳化四鉭鉿(Ta4HfC5),標準大氣壓下,熔點為4215℃,它是當今世界上熔點最高的物質。即使這樣,在6000度的高溫下也會融化的。

目前所知,在6000度的高溫下,沒有任何物體能夠承受。地球核心處的溫度就高達6000多攝氏度,但其內部仍然是固態金屬,主要成分為鐵和鎳。眾所周知,在標準大氣壓下,鐵的熔點為1538攝氏度,沸點為2862攝氏度。為什麼鐵沒有成為液態或者氣態呢?那是因為,地核深處的壓力非常之高,大約相當於350萬倍標準大氣壓。在這種極端環境下,物質的熔點會升高,地核深處的物質依然保持固態也就不足為奇了。

事實上,地球核心處的溫度比太陽表面的溫度還高,太陽表面的平均溫度才5500攝氏度左右。即使這樣,太陽上的物質也都處於等離子態,那是因為太陽表面的壓強並不大。不過太陽核心處的溫度可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正是這麼高的溫度才能夠維持氫核聚變反應。

由此可見,討論物質的熔點或者沸點時需要考慮,所在環境的壓強大小。

那麼有什麼物體能夠承受6000度的高溫?

若以實物來論,通常來說並沒有。除非有超高壓加持,否則任何物體都會在這樣的高溫下變成等離子體。等離子體又叫做電漿,顧名思義就是由帶有相等電荷的離子構成的物質,等離子體在宇宙中廣泛分布,宇宙中的恆星都是等離子體。

唯一能夠承受6000度高溫的東西就是場了。場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它是除了實物以外物質存在的另一種形式。實物都是由粒子構成的,而場卻不是。場和實物相伴相生,場也具有能量和質量。在自然界中常見的場有電磁場和引力場。

(上圖為物體周圍電磁場的形態示意圖)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的溫度非常高,通常都高達上億度。太陽內部進行的核聚變反應靠引力進行約束(引力約束),地球上顯然無法提供這種條件。地球上沒有任何容器能夠承受這麼高的溫度,只能另尋他法。

為此科學家們想到了一種方法,名叫磁約束。核反應時物質都處於等離子狀態,這正好為磁約束提供了便利。自然界中的磁鐵磁力太弱,顯然是適應不了這個工作的。還好我們發現了超導體,利用超導體可以產生超強的磁場。我們利用超導體做成一個牢籠,通上電後就可以形成超強的磁場,將核反應物置入其中,就可以避免其與容器直接接觸,以免損壞容器。託卡馬克裝置就是利用磁約束來實現可控核聚變反應的環形容器。

其實除了這種方法,在地球上還有另一種可行的核反應約束方法,名叫慣性約束。慣性約束是怎麼回事呢?就是利用超強的雷射束或者帶電的高能粒子束形成一個密集的牢籠,當核反應物觸碰到這些能量束之後,就會被反彈回去,因為利用了粒子的慣性,故稱之為慣性約束。目前主流的還是利用雷射進行慣性約束,雷射核聚變裝置差不多就是這個原理。

(上圖為雷射核聚變裝置的示意圖)

目前可控核聚變雖然能夠在實驗室中實現,但距離實用階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耍個小聰明,空間是承載一切事物的平臺,不要說6000度的高溫,就算來個10億度也沒問題。哈哈!

歡迎留言討論。熱愛科學的朋友,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而不被融化?
    眾所周知,太陽的力量非常強大,每秒鐘釋放出的光和熱遠超我們的想像。太陽的表面平均溫度大約為5500攝氏度,核心處的溫度更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很多人不明白,這個溫度是怎麼測出來的呢?又沒法登陸太陽,肯定不是拿溫度計上去測的,而是通過分析太陽輻射得出來的,輻射溫度計不知道你聽說過沒。400~500攝氏度的高溫就足以讓森林燃燒,1500多度的高溫就足以讓鋼鐵融化,550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能夠融化地球上的一切物質。通常來說,地球上沒有任何物質能夠抵禦太陽表面的高溫。如果地球太靠近太陽,地球表面的巖石都會被高溫融化掉,變成巖漿。
  • 太陽表面5500℃,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不融化,幾種東西都沒...
    400~500攝氏度的高溫就足以讓森林燃燒,1500多度的高溫就足以讓鋼鐵融化,5500攝氏度的高溫幾乎能夠融化地球上的一切物質。 通常來說,地球上沒有任何物質能夠抵禦太陽表面的高溫。如果地球太靠近太陽,地球表面的巖石都會被高溫融化掉,變成巖漿。
  • 太陽表面溫度約6000攝氏度,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是冰冷的?
    就目前來說,地球是太陽系唯一一個存在有大量生命體的星球,這是因為地球產生了各種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包括合適的溫度條件。地球的溫度平均在15攝氏度左右,最高也才60度,是一個非常適合生命體生長繁殖的區間。
  • 太陽時刻進行著核聚變,表面溫度5500度,為什麼太空卻是冰冷的?
    而地球表面生態環境的溫度主要是由來源於太陽,所以在人類沒有走出地球之前,我們不知道太陽是什麼,不知道地球之外的空間溫度是如何的?可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進步,半個世紀前,我們終於脫離了地球的束縛,走進了太空。站在太空中看太陽跟地球上看太陽,那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 表面5500攝氏度,核心1500萬攝氏度,太陽為何這麼燙?
    ,之所以是黑色,那是相對於其它高溫區域而言,但黑子區域的溫度仍舊有數千攝氏度,把地球熔了不成問題(其典型直徑足足有一萬公裡,要知道地球直徑不過一萬二千公裡)。既然認為太陽有個低溫表面,那就沒法解釋炎熱大氣的成因了,因為沒有能量補充,大氣會很快暗淡下去。
  • 宇宙中的高溫行星,只比太陽表面溫度低1000多攝氏度
    可能很多人會感覺恆星肯定是溫度高,而行星溫度都會比較低,但是大家知道嗎,其實在宇宙之中就存在著一個特別的星球,而這顆星球的溫度堪比恆星,表面溫度好幾千度,這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所發現的溫度最高的一顆行星。而這顆奇怪的星球,科學家將其命名為KELT-9b,這顆星球距離地球差不多是在650光年左右,屬於天鵝座的一顆看起來非常普通的行星,但是不可思議之處就在於它的表面溫度非常的高,高達4300多攝氏度。那麼為什麼它表面的溫度會如此之高呢?
  • 地球內部有「地心人」?6000攝氏度高溫下,真的有生命存活嗎?
    例如說有傳言表示在地球的地殼表面下,一直居住著一群其他的生物,它們和人類共享著同一個地球,而這樣的言論從上個世紀開始也不斷的有科學家提起,他們希望挖通地球來了解地球內部到底有些什麼,是不是真的有所謂的「地心人」存在。
  • 人類想要接近太陽,難題實在太多,那什麼物質可以承受住高溫呢?
    地球生命的誕生是絕對離不開太陽的,太陽雖然是一個十分暴力的存在,但是作為人類的能量之源,對於這個危險的存在,人類也是投入了極大的好奇心,可是想研究太陽,首要克服的難題就是如何接近它,遠遠的觀察是很難得到什麼有用的數據。
  • 人類能登陸太陽嗎?
    圖示:太陽太陽是一顆恆星,它的表面溫度非常的高。太陽上的物質不是固體,液體或者是氣體的。它是熱等離子體的。由於太陽的溫度實在是太高了,太陽上的物質原子核無法束縛住周圍的電子,形成了等離子體。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是5500攝氏度。太陽內部的溫度更高,可達到1500萬℃。
  • 太陽表面溫度才6000度左右,為什麼日冕層溫度會高達200萬度?
    日冕層位於太陽的最外層,溫度可以達到100萬℃,但那只是少許帶電粒子輻射的能量,整體上太陽外表面輻射能量卻並沒有那麼強烈,使溫度在6000℃左右
  • 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5500℃,科學家:太陽在這顆恆星面前卻像冰窖
    太陽的表面溫度約為5500℃,科學家:太陽在這顆恆星面前卻像冰窖現如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開始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宇宙的研究,發現宇宙非常大,可以說是浩瀚無窮,在宇宙當中有很多的星系和恆星,人類所熟知的太陽
  • 地球上能有什麼物質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太陽的表面溫度約有5500攝氏度,內核的溫度更是高達1500萬攝氏度,地球上是否有什麼物質是能夠靠近太陽卻不被融化的,甚至能夠隔絕太陽的熱量的嗎?太陽的結構太陽的主要結構有兩個部分,分別為內部結構和大氣結構。
  • 頂住1370度超高溫一頭扎入太陽,人類首次觸摸到這個龐然大物
    這一算可不得了,發現5303A譜線來自鐵原子13次電離所產生,這意味著日冕的溫度必須會達到百萬K的級別,太陽表面的溫度也在6000K,憑什麼在太陽表面上方一側過渡層內溫度卻可以達到百萬K的級別。
  • 太陽表面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超過10萬攝氏度!
    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日冕是如何產生風的?
  • 揭開地球最炙熱的心 6000度高溫堪比太陽表面
    地球核心內部溫度最高可達6000度 目前測定太陽表面溫度也為6000度    科學網(kexue.com)訊 北京時間4月27日消息,此前一些地質學家一直在探測地球核心究竟是多少度,而最近有了全新的答案,結果有些驚人,竟然比早期的預測高了1000度。
  • 太陽表面溫度接近6000℃,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那麼冷?
    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能夠誕生和繁衍生命,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地球擁有非常合適的溫度,地球的平均氣溫為15℃,最高氣溫也不超過60℃,而太陽系有些行星的溫度高達幾百攝氏度,比如金星,由於擁有濃厚的大氣層,所以它的溫室效應很強,金星全年平均溫度為475℃,最高溫度達到485℃,最低氣溫也有465℃,可見金星有多熱。
  • 太陽表面溫度接近6000℃,地球都曬熱了,為何太空卻那麼冷?
    485℃,最低氣溫也有465℃,可見金星有多熱。地球不過太陽系內最熱的一顆星球當屬於太陽,由於太陽發生核聚變反應,每時每刻都產生巨大的能量,所以它的溫度極高,太陽的核心溫度達到2000萬攝氏度,即使表面溫度都接近6000攝氏度,這是什麼概念?
  • 太陽表面卻只有5500攝氏度,而最外層日冕,卻能超過10萬攝氏度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太陽的最外層日冕,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10萬攝氏度),比太陽表面溫度只有5500開爾文(5500攝氏度)要高得多。此外,日冕非常活躍,會噴射出一股帶電粒子風,每年釋放出相當於月球質量百萬分之一的帶電粒子。其中一些粒子轟擊地球,產生極光,偶爾中斷全球通訊。天文學家正在努力回答關於日冕兩個重要、長期存在的相關問題:它是如何加熱到比表面熱得多的溫度?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粒子的運動速度越快,則物體的溫度越高,那麼粒子的運動速度是否有上限呢?有,那就是光速。光速是宇宙間最快的速度,任何有質量的物體都無法達到光速,而大多數微觀粒子都是具有質量的,所以它們永遠也不可能達到光速,如此說來,粒子光速運動所能夠達到的溫度就是溫度的上限了?可以這麼說,只不過這個上限並不像下限那樣是一個確定的數字,對於這個上限只能夠用三個字來表示,那就是「無窮大」。
  • 中國「人造太陽」突破一億度高溫,太陽都無法比,專家:將來可代替太陽
    中國「人造太陽」突破一億度高溫,太陽都無法比,專家:將來可代替太陽 大家肯定都知道太陽吧,但是真正了解太陽的人有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