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2020-12-05 中國電力網

火電行業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分析

發布時間: 2020-06-04 10:52:02   來源:世經未來  作者:專業銀行顧問

  一、火電行業發展現狀

  相較其他能源發電,我國火力發電技術起步較早,火電佔領電力的大部分市場,行業發展處於成熟階段。近年來,火力發電量保持穩定增長,受環保、電源結構改革等政策影響,火力發電量市場佔有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態勢,但同時受能源結構、歷史電力裝機布局等因素影響,國內電源結構仍將長期以火電為主。火電行業未來只有不斷提高火力發電技術,才能適應和諧社會的要求。火電行業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正當時,未來,實現高效、清潔、綠色生產方式是行業發展主要目標。

  2019年中國火力發電量達51654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總量的72.32%,其中煤電發電量4.56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7%)。受疫情因素影響,2020年1-3月全社會用電量呈現同比下滑態勢,其中二產及三產用電同比分別下滑8.8%、8.3%,一季度發電量不可避免地出現同比下滑。據統計,1-3月份全國火力發電量達11746億千瓦時,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8.2%,伴隨著後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用電量有所復甦,火電經營邊際向好。

  2019年全國火力發電量前十大省市依次為山東、內蒙古、江蘇、廣東、山西、新疆、河北、安徽、河南和浙江,其中山東、江蘇、廣東、河北、河南、浙江等省份2019年火力發電量實現負增長,從全國來看,2019年山東省火力發電量達5169億千瓦時,排名第一。

  近年來,我國高效、清潔、低碳火電技術不斷創新,相關技術研究和實際運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優化我國火電結構和技術升級作出了貢獻。整體來看,火電在當前和今後仍然具有許多獨特的優勢,這些都是其他非化石能源在相當長時期內無法替代的,面對如今日益嚴格的綠色發展要求,火力發電行業必須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綠色管理水平,增強行業綠色競爭力。

  二、行業供需分析

  (一)上遊供給情況分析

  1、全國火電裝機情況

  1882年上海電氣公司的成立,拉開了國內電力行業發展的序幕,經過一百三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發電裝機容量已穩居世界第一,據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201066萬千瓦,同比2018年增長了5.8%。

  從各能源裝機結構來看,火電仍然是我國最主要的電力能源,2019年約佔國內電力裝機容量的59.22%,近年來隨著煤電去產能成效初顯,我國火電裝機量增速放緩,2019年中國火電裝機容量為119055萬千瓦(包含煤電1045GW、燃氣90GW),同比2018年增長4.1%。

  總體看,在火電裝機建設方面,近年來火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隨著之前年度火電投資項目的陸續投產,短期內火電裝機容量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受國家煤電停、緩建政策影響,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增速將得到明顯遏制。此外,近年來受環保、電源結構改革等政策影響,國內非化石能源裝機快速增長,火電裝機容量佔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態勢,且該趨勢未來將長期保持,但同時受能源結構、歷史電力裝機布局等因素影響,國內電源結構仍將長期以火電為主。

  2、發電效率情況

  目前,我國電力工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與此同時,新的問題與困難將迎面而來,我國火電裝機產能呈現局部過剩、利用小時逐年下降的新常態,2019年中國火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4293小時,同比2018年減少68小時。

  3、火電建設投資情況

  隨著清潔能源的悄然崛起,搶佔部分火電市場,近年來我國火電建設投資呈現持續減少態勢,2019年我國火電電源基本建設投資完成額為630億元,同比2018年下降20%。

  4、行業供給展望

  結合「十三五規劃」、在建火電電廠的投產計劃及淘汰落後產能《2019年煤電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國家能源局關於下達2019年煤電行業淘汰落後產能目標任務的通知》等相關政策,未來火電新增裝機規模有限,預計2020年新增裝機規模將基本與2019年持平,約3500~4000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增速約2.00~3.50%。到2020年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左右,氣電裝機為1.10億千瓦。

  發電量及發電效率方面,根據上文火電行業需求與火電裝機增速分析,以及火電新增裝機規模和火電發電量等測算,預計2020年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將小幅下降。

  (二)下遊用電需求分析

  1、用電量保持穩定增長

  2019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7.23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全國人均用電量5161千瓦時,人均生活用電量732千瓦時。

  2、用電結構:第二產業佔比大,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用電貢獻率超50%

  (1)第一產業用電量平穩增長

  2019年,第一產業用電量78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5%。其中,漁業、畜牧業用電量分別增長8.2%和5.0%。第一產業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1.1%,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0.05個百分點。

  (2)第二產業及其製造業用電量保持中低速增長

  2019年,第二產業用電量4.94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1%。第二產業用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68.3%,比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第二產業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為47.9%,拉動2.1個百分點。

  製造業用電量比上年增長2.9%,其中,四大高載能行業用電量比上年增長2.0%,其中建材行業用電量增速為5.3%,黑色行業用電量增速為4.5%,化工行業用電量與上年持平,有色行業用電量增速為-0.5%;高技術及裝備製造業用電量比上年增長4.2%;消費品製造業用電量比上年增長2.2%;其他製造業[註解4]用電量比上年增長6.3%。

  (3)第三產業用電量保持較快增長

  2019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19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5%。其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用電量增長16.2%,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房地產業、批發和零售業用電量增速均在10%以上。

  (4)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中速增長

  2019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02萬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7%。分城鄉看,城鎮居民、鄉村居民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5.5%和5.9%。

  (5)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合計超過50%

  2019年,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分別拉動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5和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和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3.1%和17.9%,兩者合計達到51.0%,其中第三產業貢獻率比上年提高10.1個百分點。

  3、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

  2019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分別比上年增長3.6%、4.5%、6.2%、3.7%,佔全國比重分別為47.2%、18.7%、28.3%、5.8%,全國共有28個省份用電量實現正增長。

  4、行業需求展望

  按照「十三五」發展規劃,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需求增長4%-5%,2020年火電總體需求量依舊上漲,但增速預計有所收窄。分項消費來看,第二產業方面,預計2020年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將有所放緩,消費佔比將繼續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方面,受雲儲存、5G等信息技術行業快速發展,用電電耗較高影響,近年對全社會用電量增速貢獻率顯著增長,但受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及疫情的影響,預計2020年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速將出現下滑,但對用電需求增長貢獻度依舊較大。城鄉居民生活用電方面,隨著國家城鎮化率和居民生活電氣化水平持續提高、農網改造和居民煤改電的推進,預計2020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仍能維持一定增長。綜合2020年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及城鄉居民生活用電增速及佔比變化趨勢,考慮宏觀經濟增速下行等影響,預計2020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將有所放緩。

  三、行業發展趨勢判斷

  作為煤炭資源大國,我國將長期以火力發電為主,但受到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非化石能源發電技術的發展,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市場佔比將逐漸有所下滑。未來一段時間,為了切實貫徹科學發展觀、提高發電效率、做到清潔發電,中國的火力發電也將逐步轉型為高效、清潔、環保的發電方式。並且將強化管理制度,建立梯形制度,因地制宜發展,取得行業結構優化。

  (一)火電裝機容量將持續增長,國內電源結構仍將長期以火電為主

  我國電源結構以火力發電為主,其中燃煤發電在火力發電中佔據主導地位。2019年,我國火電發電量在總發電量中的佔比達88%;燃煤發電量在火電發電量中的佔比達62%,燃氣發電、燃油發電量佔比小。

  在火電裝機建設方面,近年來火電裝機容量持續增長,隨著之前年度火電投資項目的陸續投產,短期內火電裝機容量將繼續保持增長,但受國家煤電停、緩建政策影響,火力發電裝機容量增速將得到明顯遏制。此外,近年來受環保、電源結構改革等政策影響,國內非化石能源裝機快速增長,火電裝機容量佔電力裝機容量的比重呈逐年小幅下降態勢,且該趨勢未來將長期保持,但同時受能源結構、歷史電力裝機布局等因素影響,國內電源結構仍將長期以火電為主。

  (二)清潔高效的火力發電技術不斷發展

  根據當前我國的能源分布、能源消耗、環境汙染的情況,既然火力發電的供應將長期作為生產生活的主要供應源,那麼在這一長期趨勢和大背景下,積極的探索清潔高效的火力發電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常見的新型火力發電技術,包含了煤炭加工、煤炭轉化、煙氣淨化以及燃料電池四種,尤其是燃料電池和煙氣淨化,對此,行業內學者和電廠工程師將繼續不斷鑽研,探索清潔高效的火力發電方式。

  (三)管理制度將不斷強化

  科學發展觀、清潔能源、高效利用火力發電,這些都不只是技術部門和環保部門的問題,火力發電的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僅需要技術人員的刻苦鑽研,更需要在管理制度上改革創新。我國還處於發展階段,社會用電量需求大,電廠分布廣。如果同時研究、同時轉型,在技術上和財政上,都得不到強有力的支持。因此應該在制度上加強梯度建設,優先在發達地區,技術成熟的地區做試點,然後逐級更新。對於電廠的發展,也不能搞一刀切,要切合當地的資源以及需求,真正做到因地制宜。

中國電力網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2020年核電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和上網電量繼續保持上升趨勢。22臺商業運行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累計發電量為1305.80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9%;累計上網電量為1226.84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0%。
  • 2020-2026年中國火力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2020-2026年中國火力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針對當前火力發電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火力發電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2020-2026年中國火力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火力發電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環境監測儀器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隨著我國工業結構調整與產業技術升級的發展,面向「高能耗、高物耗、高汙染」的監測和專用優化系統將有較大的市場需求。為了滿足實現循環經濟和節能減排的要求,鋼鐵、石化、電力、有色金屬等企業在環境監測系統和安全監測系統的需求進一步增加。
  • 中國電力工程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20世紀以後,電能的生產主要靠火電廠、水電站和核電站。有條件的地方還利用潮汐、地熱和風能來發電。電能的輸送和分配主要通過高、低壓交流電力網絡來實現。作為輸電工程技術發展的方向,其重點是研究特高壓(100萬伏以上)交流輸電與直流輸電技術,形成更大的電力網絡;同時還要研究超導體電能輸送的技術問題。
  • 2020年中國脫硫設備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火電企業禁止參與排汙權的交易,企業自身在脫硫脫硝方面的投資有望提升,脫硫脫硝設備需求望迎來快速增長,政策春風再度吹入環保領域,脫硫脫硝行業有望顯著受益。  市場容量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脫硫設備市場現狀調查與未來發展趨勢報告認為,近年來,政策面的春風頻繁光顧脫硫脫硝行業。
  • 2018年中國發電量及發電方式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圖」
    發電方式與定義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中國發電量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從2012年開始,中國發電量呈穩定增長趨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止到2018年,中國發電量達到67914.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22%。
  • 2020年核電市場需求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
    我們分析認為,特別是隨著內陸地區經濟加快發展,未來電力供需缺口增大,尤其是湘贛鄂三省,未來能源消費總量及人均能耗在數量上將有顯著提升,因此建議國家在核電布局上,需要在沿海核電建設的基礎上,發展內陸核電。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查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2020年版)顯示,核電站對於地質等外部條件的要求十分高,然而沿海適建廠址越來越少。
  • 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核電行業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版)認為,**年,中國核電發電量和上網電量繼續保持上升趨勢。22臺商業運行核電機組保持安全穩定運行,累計發電量為1305.80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9%;累計上網電量為1226.84億千瓦時,比**年增長18.80%。
  • 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太陽能光熱發電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年底,國家能源局向各省發改委能源局等有關部門下發《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意見稿指出到**年底,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在電力結構中的比重約7%,在新增電力裝機結構中的比重約15%,在全國總發電量結構中的比重約2.5%,折合標煤量約5000萬噸,約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的
  • 全球與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與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年)》是目前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領域最專業和全面系統的深度市場研究報告之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全球與中國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年)》首先介紹了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的背景,包括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的相關概念、分類、應用、產業鏈結構、產業概述,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行業國家政策及規劃分析,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技術參數及生產基地,不同地區,不同規格,不同應用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產量分析;二氧化碳濃度測定儀產品技術參數,生產工藝技術
  • 全球與中國光敏樹脂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光敏樹脂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對光敏樹脂行業相關因素進行具體調查、研究、分析,洞察光敏樹脂行業今後的發展方向、光敏樹脂行業競爭格局的演變趨勢以及光敏樹脂技術標準、光敏樹脂市場規模、光敏樹脂行業潛在問題與光敏樹脂行業發展的癥結所在
  • 中國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集成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表示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仍把應用信息技術視為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增速不及預期,說明企業的投資能力以及對未來經濟發展走勢的預期不很樂觀。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智能製造信息系統集成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年,我國工業軟體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同比增長16.9%,**年,工業軟體規模達到1180億元。
  • 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專網通信分類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專網通信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據統計**年我國專網通信市場規模達到76.2億元,當中政府及公共安全市場需求規模為32.6億元,佔比為42.8%;公用事業市場規模為24.7億元,佔比為32.4%;工商業市場規模為
  • 中國MBR膜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MBR膜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MBR技術包括膜材料製造技術、膜組器設備技術和MBR工藝技術三大技術領域。其中,膜材料是核心,技術難度最大。在未來的發展中,國內膜產品對國外產品有較大的替代空間。截至**,國內的膜生產商主要有碧水源、天津膜天膜、杭州明清環保等公司。  MBR得到日益重視和推廣。
  • 全球與中國航空煤油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航空煤油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依據國家權威機構及航空煤油相關協會等渠道的權威資料數據,結合航空煤油行業發展所處的環境,從理論到實踐、從宏觀到微觀等多個角度對航空煤油行業進行調研分析。
  • 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電機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已經取得突破:截至**我國自主研製的鎳氫、鋰離子動力電池在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方面顯著提升,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自主研發的200kw以下車用永磁無刷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重量比功率超過1300wkg,實現了與整車的配套。
  • 中國再生金屬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9-2025)
    再生金屬具有比原金屬更好的可塑性和抗腐蝕性。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再生金屬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19-2025)顯示,近幾年中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未來幾年,預計國內廢鋁將以每年超過15%的速度快速增長,國內廢鋁資源將成為我國再生鋁產業穩步發展的重要保障。
  • 中國紙包裝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紙包裝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認為,中國包裝聯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國內紙包裝市場容量接近6000億元。國內前十大紙包裝企業的份額之和不足10%,由於國內產業集中度較低,使得行業呈現「大行業、小公司」的特點。機構認為,整合行業能夠創造巨大的規模效應。
  • 全球與中國紫杉醇原料藥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
    《全球與中國紫杉醇原料藥行業現狀調研與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年)》是專門針對紫杉醇原料藥產業的調研報告,通過對紫杉醇原料藥產業的發展走勢進行深入分析闡述,為企業、投資者進行競爭分析、發展規劃、投資決策提供支持和依據。
  • 全球與中國聚合物藥物載體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全球與中國聚合物藥物載體行業現狀調研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在多年聚合物藥物載體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全球及中國聚合物藥物載體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聚合物藥物載體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