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換算在一二年級的時候是很直接、直觀的,要麼就是長度之間的換算,要麼就是重量單位之間的換算。但是三年級的時候出現了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換算,很多學生都會在這裡出現錯誤,不理解長度和面積的意義。在學習直接關係的單位換算知識中,長度和面積的單位換算是最基礎的學習。
先來說說長度單位。讓學生回憶長度單位的概念和意義。簡單的就是測量物體長度所用到的單位。最常見的測量工具就是尺子,測量較短物體通常用毫米和釐米作為測量單位,測量較長物體通常用米作為測量單位,測量路程或兩地之間的距離用千米。
如何分清楚「單位」?
長度單位是兩個相鄰的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相隔的進率是一百。舉例,測量學校操場的跑道,教學樓的高度,教室的長度、寬度等等,這些用到的都是長度單位(米)。
面積單位是兩個相鄰的單位之間的進率是一百,相隔的單位進率是一萬。測量學校操場的面積,教學樓的面積,教室的面積等等,所用到的是面積單位(平方米)。
引導學生記住,以釐米、分米、米做單位的就是長度。如果在長度單位前出現「平方」兩個字,那就是面積。
那麼,在長度和面積的應用題計算過程中還會出現一種錯誤,那就是在確定單位的時候學生往往把兩個不同的單位混淆在一起,因為計算面積的公式是長×寬(長和寬用到的單位是長度單位),所以學生很有可能把面積單位寫成長度單位。讓學生明白,把應用題裡所問到的問題作為方向,問題裡的單位是什麼,計算結果的單位就是什麼。
長度指的是線段的長短,而面積指物體所佔的平面的大小,兩者不能算是同一類,但是卻還有著一點關係。引導學生讓其理解面積和長度之間的關係就是,計算物體所佔平面的面積需要用這個物體的長和寬來計算。
單位換算的進率在學習中是一個重點的,學生對單位的進率不僅要熟讀背過,還要能靈活運用。平時多做練習題,能熟練的掌握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