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伊西斯面紗的科學天才—悼念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艾哈邁德·澤維爾先生

2021-02-15 化學人生


埃及著名科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艾哈邁德·澤維爾於2日在美國去世,享年70歲。消息傳至埃及,總統塞西、議會和內閣紛紛表示哀悼,埃及政府3日宣布將在澤維爾遺體歸國後為其破例舉行軍事葬禮。


一名科學家的去世引發舉國關注,故事還得從澤維爾的科學生涯說起。澤維爾於1946年2月出生於埃及達曼胡爾市的一個公務員家庭。他在讀中學時已對自然科學產生濃厚興趣。澤維爾生前曾回憶道,小時候在臥室裡用母親煮咖啡的燃油爐和玻璃管做化學實驗,「差點把房子點著了」。


家人也對澤維爾寄予厚望,在他書房門口掛上「艾哈邁德博士」的標牌。澤維爾不負眾望,以優異成績考入埃及亞歷山大大學,先後攻讀科學學士和碩士學位,並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76年起,他在加州理工學院任教。


澤維爾最廣為人知的貢獻是在飛秒化學領域的開創性工作。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轉變為產物的中間狀態被稱為過渡態,分子中的原子在這一階段發生振蕩。然而,過渡態極為短暫,在飛秒(千萬億分之一秒)尺度上發生,科學界此前一直無法對這一超快速變化進行觀測。

澤維爾在上世紀80年代研究使用一種雷射光束拍攝過渡態中原子振蕩的過程,幫助科學家通過「慢動作」觀察處於化學反應過程中的原子與分子,從而對過渡態的性質與結構展開研究。


憑藉此項研究,澤維爾在1999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成為首個獲得諾貝爾科學類獎項的埃及人,並被稱為「飛秒化學之父」。


澤維爾還曾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多位埃及總統擔任科技顧問,並在2009年成為美國首位中東科學問題特使。

澤維爾一直念念不忘祖國埃及和他的同胞。在諾貝爾獎獲獎致辭中,他將自己的事業與古埃及女神伊西斯聯繫起來:「這塊獎牌上的圖案是伊西斯,她攜帶著象徵豐收的羊角從雲中走來……我在伊西斯的土地上成長,我的工作是埃及人民6000年來一系列科學成就中的一項。」


他和埃及政府合作,創辦了以他名字命名的澤維爾科技城。這是一所非營利性的科研教學機構,旨在為埃及培養現代化且具競爭力的科學家隊伍。澤維爾晚年時稱這項事業是他最重要的工作。

為表彰澤維爾的突出成就和為埃及人民贏得的榮譽,埃及政府於1999年向他頒發了最高榮譽勳章「尼羅河勳章」,並發行印有他肖像的郵票;達曼胡爾市和亞歷山大大學也有數條街道以澤維爾命名。


澤維爾生前曾在接受採訪時說,科學教育提供理性思維和一種世界語言,藉助它們,不同國家、文明和宗教有望實現包容和理解。


縱觀其一生,澤維爾憑藉其高超的科研水平、健全的理性精神和對科學教育的熱忱,詮釋了「揭開伊西斯面紗的科學天才」這一形象。


(來源於:新華網,作者 鄭凱倫,版權屬原作者,謹致謝意)

相關焦點

  • 漲姿勢:諾貝爾獎章上的圖案是這個意思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是根據諾貝爾先生的遺囑創立的,早期的時候是20萬瑞典克朗,為了能持續的頒發出獎金,諾貝爾先生的遺產的94%,在1900年6月29日成立了諾貝爾基金會,由這個基金會進行投資,實質上與投資公司差不多,當然都是投入到比較傳統的領域,而非風險投資,比較典型的是投入到亞塞拜然的石油產業。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96歲才獲殊榮
    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每年9月進行的第一輪選拔中,事先選出包括大學教授、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化學獎得主等人在內的約3千人會收到一份保密的提名表。
  • 武漢這所高校請諾貝爾獎得主當老師,更厲害的是……
    2016年,司徒塔特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司徒塔特還盡其所能地推動中國分子科學的發展,除積極培養來自中國的優秀學生外,他還親身投入到中國的科研建設中,與國內多所學術機構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係,極大地促進了國內相關領域與世界接軌。他還在天津大學設立了「司徒塔特發展基金」,以鼓勵和延攬更多優秀的中國青年人才從事化學研究。
  • 杜家毫會見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萊維特
    1月20日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會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萊維特。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羅新國 攝華聲在線1月20日訊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賀佳 周帙恆)今天上午,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家毫在長沙會見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副主席萊維特一行。成立於2017年的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聚集了一批科學原創的引領性人物,著力推動基礎科學、倡導國際合作、致力青年成長。
  • 剛剛,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最高齡的諾獎得主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為美國科學家埃裡克·白茲格,美國科學家威廉姆·艾斯科·莫爾納爾和德國科學家斯特凡·W·赫爾,以表彰他們在超解析度螢光顯微技術領域取得的成就。日)是唯一一位獲得過兩次諾貝爾化學獎的人,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
  •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物理獎於6日公布。每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多頒給三個人及兩項不同的科學研究。與其他諾貝爾獎相比,物理學獎的薦舉和甄選過程更長、更縝密。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20-11-01 14:06:22 責任編輯:房家梁 2020年11月01日 14:06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參與互動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丨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2020重慶英才大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大多數科學發現都是基於好奇心
    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勒教授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阿里耶·瓦謝勒教授是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於如何促進重慶的科學研究工作,阿里耶·瓦謝勒教授給出了他的建議:「必須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或者至少對科學發展感興趣,這樣在他們上大學後,就能具備尋找新發現的能力。」
  • 2020重慶英才大會|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大多數科學發現都是基於好奇心
    21日上午,2020重慶英才大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開幕式後的嘉賓主題演講環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里耶·瓦謝勒教授通過視頻發表了演講。阿里耶·瓦謝勒教授是以色列裔美國生物化學家和生物物理學家,因「複雜化學系統多尺度模型的開發」獲得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對於如何促進重慶的科學研究工作,阿里耶·瓦謝勒教授給出了他的建議:「必須從孩子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對科學的興趣,或者至少對科學發展感興趣,這樣在他們上大學後,就能具備尋找新發現的能力。」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獨家幕後故事 2020-10-12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瑞典出席頒獎儀式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吉野彰在瑞典出席頒獎儀式(圖片來源:朝日新聞網站)&nbsp&nbsp&nbsp&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我是中國科技產品的頭號粉絲
    20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羅傑·科恩伯格:可能現在只有中國有這樣的能力來舉辦這樣一場科學盛會,要讓137名不同領域的世界頂尖科學家,當然還有眾多的其他與會者和青年人,集聚一堂,這樣的人員流動是一場巨大的挑戰,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是,中國會議的組織者就做成功了,並且做的非常出色。
  • 2015諾貝爾化學獎獲獎人員名單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2015諾貝爾化學獎獲獎人員名單 歷屆化學獎得主一覽  中新網10月7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7日中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17日下午5點45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在當地的瑞典皇家科學學院揭曉,託馬斯•林道爾(Tomas Lindahl)、保羅•莫德裡奇(Paul Modrich)以及阿奇茲
  • 解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克羅託[組圖]
    今天下午,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英國薩塞克斯大學教授哈羅德·克羅託在上海科學會堂思南樓的表現確實不同凡響:演講前與聽眾一一握手、交談,演講後將記者「教訓」了一番……,與他演講的內容一樣,需要註解才能更好領會
  • 盤點近十年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成就(組圖)(全文)
    10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諾貝爾化學獎揭曉儀式現場播放的幻燈片顯示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萊夫科維茨她說,雖然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生命科學中很重要,但仍有許多未解之謎等待科學家們繼續尋找答案。拉馬克裡希南1952年出生於印度金奈,施泰茨1940年出生於美國威斯康星州,約納特1939年出生於耶路撒冷。他們將平分諾貝爾化學獎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0萬美元)。
  • 2018諾貝爾化學獎授予3名科學家 盤點歷年得主
    中新網10月3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3名科學獎獲獎。獎項的一半授予美國科學家阿諾德(Frances H. Arnold),表彰她實現了酶的定向演化;另一半授予給美國科學家史密斯(George P. Smith)和英國科學家溫特(Gregory P.
  •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已經公布---關於諾貝爾化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瑞典皇家科學院決定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a . Doudna)被授予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她們「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及其主要成就
    新華網北京10月6日電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獲獎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如下:  2010年,美國科學家理察·赫克、日本科學家根岸榮一和鈴木章因在有機合成領域中鈀催化交叉偶聯反應方面的卓越研究而獲獎。
  • 3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被聘為南京大學名譽教授
    聰明的背後是勤奮想在科學上取得一番成就,是聰明重要還是勤奮更關鍵?這是許多大學生都關心的問題。夏普裡斯說,很多科學家看上去很聰明,反應快,有問題一下子就能找到答案,實際上這是長期積累達到的境界,並不是他的腦子比別人靈。而這種積累,既來自正確的事,也來自做錯的事。
  • 諾貝爾醫學獎及化學獎得主曾獲李嘉誠捐助!基金會:李生高興落淚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陸續揭曉,其中諾貝爾醫學獎及化學獎得主與李嘉誠甚有淵源,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英國科學家霍頓(Michael Houghton)及化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道納(Jennifer Doudna)同為李嘉誠基金會捐助的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