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於138.2億年前,現在的時間、空間、物質都是起源於那個奇點。可觀測的宇宙直徑大約是930億光年,這意味著宇宙膨脹是超光速的。
天文學家保守估計在可觀測的宇宙範圍內大約有兩千億個如銀河系一樣的星系,每個星系含有數千億顆類似太陽一樣的恆星。其實在這裡數字已經完全沒有意義了!
星系分類
最早對星系開始分類的是哈勃,天文學家延續哈勃的星系分類法把星系分為三大類:旋渦星系、橢圓星系和不規則星系。
旋渦星系的主要結構就是旋臂和中央核球。旋臂上大多是年輕恆星較活躍呈現藍白色,而中心核球處大多數是老年恆星呈現黃紅色。我們的太陽系就處在銀河系的一條旋臂上,距離銀心大約2.6萬光年。一般旋渦星系如果中心呈棒狀又可以稱為棒旋星系,例如我們的銀河系。

橢圓星系整體呈現橢圓形沒有明顯的中央核球和旋臂,恆星的形成活動幾乎停止。

除了漩渦星系和橢圓星系之外的被稱為不規則星系,沒有明顯的形狀。
上邊這張星系照片是2003年哈伯太空望遠鏡對天爐座很小的一片天區,經過800次曝光合成的哈勃超深場,每個小亮點都是一個星系甚至是一個星系群,大約含有一萬個星系。如果繼續放大很可能小亮點繼續分散變成多個星系。
所以說宇宙很大無窮無盡,含有星係數不勝數,恆星就更難以統計。這樣的宇宙難道只有小小的地球上存在生命?這不太可能吧?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