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前一天,馬斯克送來了一份禮物,他改寫了人類航天史!SpaceX 載人飛船發射成功!
人類歷史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太空時代,從此探索外太空從國家主導變成了商業公司主導,或許在有生之年,我們真的有機會來一場星際穿越。
商業奇才馬斯克,用他的熱愛和堅守築起了宏大的商業版圖,2002年建立起來的SpaceX(火箭發射公司)、2003年建立起來的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和2008年的Solar city(太陽能公司)等如今早已成為各領域的皎皎明星,其中的SpaceX估值將近500億美元,特斯拉市值將近1600億美元。
在驚羨之餘,我們應該知道,這一天,馬斯克等了十八年。
在SpaceX執行載人發射任務前,作為本次發射任務的總工程師,馬斯克接受媒體採訪說了這麼一句話——
「我是(SpaceX載人發射任務)總工程師,如果這次發射任務一切順利,這就是SpaceX-NASA團隊的功勞,但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我的錯。」
這一刻,終於來了。
北京時間5月31日凌晨3:23,SpaceX最新的載人龍飛船在美國甘迺迪航天中心成功發射,載著兩名太空人Bob Behnken和Doug Hurley還有一隻恐龍玩偶,前往國際空間站。
這次發射,也成為全球第一次由私營公司實現的商業載人航天行動。
在過去,這無異於痴人說夢。
連馬斯克崇拜的美國英雄阿姆斯特朗和塞爾南都曾要求撤銷掉SpaceX。要知道,在此之前,也只有俄羅斯、美國、中國等擁有豐厚資金、先進技術支持的大國擁有這項技術。
而馬斯克,成了改寫商業航天史的第一人。他旗下的SpaceX正式成為首個掌握載人飛船技術和發射能力的私營公司。
今天的人們視馬斯克為超人,驚呼他改變了商業航天史。然而人們忽略的是他從2002年創立SpaceX,走到今天這一步,整整用了18年。
這十八年,壓力來自四面八方。一次次火箭發射失敗、資金斷裂、被偶像否定,被輿論打壓。置身事外的看客嘲笑他的不切實際,直言他是個瘋子。因為他的夢想,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但外面的質疑聲敵不過內心的挫敗感。
2018年,至暗時刻,他說「我沒想過我會精神崩潰,但真的崩潰了」。他的女友說「他看起來就像個行走的殭屍」,害怕隨時會突發心臟病死去。
但他終於還是堅持下來了,他的商業帝國在賣掉Pay pal後逐漸成型。
2002年PayPal就被eBay收購了,eBay出了15億,而馬斯克則藉此拿到了1.65億美元。從小就想當太空人的馬斯克,在2002年創立了SpaceX,一家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他想要降低火箭發射的成本,實現人類移居火星的目標。
馬斯克在某一次演講中曾說過,PayPal被收購後,「我開始想,眼前有哪些問題,最可能影響人類的未來?」
一個是移居到其他星球,另一個就是可持續能源。所以在創立了SpaceX之後,馬斯克用身上剩下的所有錢,630萬美元投資了特斯拉。
彼時特斯拉團隊承諾的單車生產成本是6萬5千美元,可當真正進入生產階段後,才發現只原材料的成本就不下10萬。而後,因為高層動蕩和費用的失控,特斯拉創始人出走,被罷免了CEO職位,最終馬斯克決定自己出任CEO。
或許是前期太過順遂,危機接連而來,在特斯拉陷入囹圄的同時,SpaceX這邊的火箭事業也遭遇失敗。馬斯克當時所有的資金只夠四次火箭發射,而SpaceX前三次的火箭全部發射失敗。
2008年,是馬斯克人生中的一個轉折點。在經歷了前三次的失敗之後,馬斯克選擇了背水一戰,進行第四次火箭發射,也是他當時力所能及中的最後一次。
這次成功讓SpaceX成功競標了NASA的「星座計劃」,並拿到了NASA16億的訂單和「阿波羅計劃」的部分技術。而另一邊的特斯拉,雖然因為經濟危機損失重大,但SpaceX這邊的火箭發射成功,馬斯克兜裡有錢了,就立馬往裡面再投了2000萬美元,再加上這時候還獲得了關鍵性的4000萬融資,特斯拉就又活了過來。
2016年,馬斯克收購了表弟的新能源公司,同年還創辦了Neuralink公司,主打腦機接口,也就是製作可以植入人腦的設備,跟上AI的腳步。
好多領域幾十年來都沒有革命性的技術進展,別人看來根本沒有絲毫入局的空間。但是馬斯克仿佛屠龍少年,手握血刃,憑著一腔孤勇,殺進了暮氣沉沉的荒野,並以顛覆者的姿態取得了勝利。
而在今年一月份胡潤發布的「全球排行榜」上,特斯拉股價翻倍,馬斯克財富增長1,300多億,至3,220億人民幣,超過了中國首富馬雲。
去年夏天,上映了一部電影,名叫《銀河補習班》。
在熒幕裡,老師用冰冷的口吻說著「分數高於一切」,這種強大的邏輯讓孩子們迷茫,他們沒有學習的動力。
鄧超飾演的父親,帶著兒子,尋找一切的根源。他們仰望星空,觀察草坪,並在漫漫長夏開了只有父子兩人的補習班。
在這個補習班上,兒子聽到了答案: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你每天拉弓有什麼意義?
故事的結尾,父親帶著兒子逃學廣東看航展,兒子因此更愛飛行,最後成為航天員。
世間少年多相似。
1971年,馬斯克出生在非洲最富裕的國家南非。
他的父母都有著體面的職業,母親是位模特兼營養師,父親是一名機械和電氣工程師。
但小時候的馬斯克讓人頭疼,別人跟他講話,他總是像沒聽到一樣呆望著遠處。
父母一致認為這孩子耳朵有問題,拉去醫院做檢查。醫生也不解,決定摘除他的扁桃體,據說這樣可以讓聽力變好。但當時沒人知道,他只是天生沉默、愛思考,聽著大人的話,就想到了其他的事。
但學校裡的孩子可不吃他這一套,他們會對馬斯克動手動腳、大吼大叫,但是他卻置若罔聞,孩子們覺得他真是個古怪無聊的人,漸漸疏遠他。
因為家庭原因,馬斯克的校園生活很顛簸,經常換學校,所以他很不適應。在布萊恩斯滕高中讀8年級時,12歲的馬斯克受到了人生的重創,他被學校裡一幫壞孩子從樓頂上推下去,還結結實實挨了頓打。
在學校外面受的傷,馬斯克從不願跟父親溝通,因為他眼裡的父親脾氣很壞,他能將一切好事變成壞事,這對自己無異於一種精神虐待。
相比之下,他更喜歡自己的母親。他母親15歲時就接拍了高露潔廣告,當選了「南非小姐」;25歲時,懷著孕讀完了營養學碩士,成立營養諮詢公司;40歲,扛下家庭重擔,身兼數職;63歲,全裸出鏡,以懷孕形象登上《紐約周刊》封面。
他曾說「我的母親才是我的英雄,我的成功多半源於母親的培養和她特立獨行的品格。」
好在,少年時有母親的照顧,他還愛上了閱讀。
他自己回憶說他過去每天讀書10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如果是周末,他可以一天讀完兩本書。《銀河漫遊指南》、《魔戒》、《大英百科全書》屢看不厭,從小就愛問地球在宇宙哪個位置。
去商場購物的時候,他常常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就消失了,最後家人總能在閱覽區看到他坐在地板上聚精會神的看書。
除了專注地讀書,他也有淘氣的時候,他喜歡搗鼓各種炸藥,玩爆炸物、小火箭,完全不去想自己會不會被炸死。小小年紀這樣肆無忌憚,「多虧了」家裡的保姆,馬斯克曾說保姆除了怕他破壞家裡的東西,別的管都不管。
可以說,閱讀和玩火箭是他從小就有的興趣,而興趣果然是最好的老師。
馬斯克10歲時迷上了計算機,在家庭的支持下買了人生第一臺電腦,並報了計算機編程課。12歲的時候,馬斯克就自己編寫了一款名叫《Blastar》的太空主題遊戲。這款遊戲以500美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家計算機遊戲公司。
同時他開始學習空手道、柔道和摔跤,努力提高身體素質。高中時期,馬斯克就長成一個身材健壯,身高183的大高個,他一拳擊倒了曾經對他拳打腳踢的校園惡霸。
他血液裡流淌的反抗精神沸騰了,他想起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曾說過「任何足夠先進的科技,都與魔法無異」。
17歲時,他獨身一人從南非到北美,更接近了技術的誕生地。
他去了皇后大學學習了電子商務、工程學和數學,又轉學去了賓夕法尼亞大學的沃頓商學院並拿到了獎學金,只因為那裡有頂級實驗室,可以供他免費使用,開發電動汽車技術。
畢業後的他沒過多猶豫,遵從內心,投身了科學事業。
馬斯克幫助人類移居火星的夢想之路走得很艱難,回望過去,簡直就是一部爆破史。
2006年,SpaceX的第一枚火箭「獵鷹1號」火箭進行首飛,火箭在升空25秒後失控旋轉,墜入海中,發射失敗。
隔年,「獵鷹1號」再次發射失敗,未能達到預定速度。
又一年,「獵鷹1號」第三次發射,然而火箭在升空兩分鐘後開始震顫,與地面失去聯繫。
搭載的3顆人造衛星和數百名希望將骨灰撒向太空的死者骨灰沒能迎來一個好的結果。
全世界似乎都在否定這個異想天開的瘋子。總統候選人將他定義為一個失敗者,電臺主持人將他看作一個笑話,大肆冷嘲熱諷。就連街邊的路人也對這個狂人抱有懷疑的態度。
就連特斯拉的員工也在爆料「特斯拉欺騙群眾,訂單現金早已被揮霍一空。」
那年,馬斯克受盡千夫所指,在金融危機的陰霾下,特斯拉瀕臨破產,員工紛紛出走。
人生最低處,他沒有放棄。
在第三次火箭發射失敗後,僅隔一個多月,SpaceX再次發射「獵鷹1號」,成功將首枚非政府火箭送入了太空。發射成功後,SpaceX成功接到NASA的訂單,得以存活下去。
但是接下來的路更難走, Jason-3回收失敗、ABS-2A回收失敗、CRS-7空中解體、Amos-6發生爆炸。
有好事者專門做了一個視頻,匯聚所有事故,以此來紀念他的恥辱。
終於,在2016年4月8日,馬斯克的SpaceX的「獵鷹9」火箭在海上成功著陸。
命運如果有回聲,那一定是因為不曾捨棄的熱愛。正如馬斯克寫在著陸船名上:「我當然還愛你」("Of Course I Still Love You)
多年前屢屢失敗,面對記者拋出的犀利質疑時,他眼眶溼潤,努力抿著嘴說他不知道什麼是放棄。如同賈伯斯,執著、狂熱,也一樣愛哭。情緒敏感但做起事來卻有堅持到底的毅力,巨蟹座的特質在馬斯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知記者是不是在考驗馬斯克的憋淚能力,又補問了句「他們在你前進的方向上扔石頭、百般阻撓……」這下馬斯克有點兒控制不住了,鼻子紅紅,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顯得眼眸格外晶亮,他哽咽著說「確實很難」,那副委屈樣子像極了中學時屢受批評的少年。
但馬斯克終究是執著的,他執著的遠方,卻是孤獨的:過去沒有人能理解他,現在沒有人能跟上他。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他背負起了個人的理想,將全人類的希望扛在肩上,歷經考驗,只為給未來找尋一個新的出口。
或許我們的生活相比起來平凡日常,這輩子都沒辦法抵達我們夢想的星辰大海,但我們每一個人都曾是兒童,我們依然可以保持我們的童心,做那個最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