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災區的少年兒童過六一:讓蒼天知道我們不認輸

2021-01-07 中國網

在青川參加抗震救災的濟南軍區猛虎師戰士把一個孩子高高舉起。記者 曹 彤 攝

四川省綿陽市南山學校的學生正在表演節目,歡慶自己的節日。圖為一個孩子在觀看演出時開懷大笑。記者 劉 龍攝

在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的安置點上,一個娃娃露出了開心的笑容。記者 李維娜 攝

2008年6月1日,對於地震災區的孩子們來說,註定是一個終生難忘的兒童節。

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讓孩子們過早地承受了生命的磨難。但是,他們並不孤單。

5月31日,在陝西考察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工作的胡錦濤總書記專門來到寧強縣廣坪鎮金山寺村一個簡易防震棚,看望正在老師輔導下複習功課的孩子們。總書記拿起粉筆,一筆一畫地在小黑板上寫下16個大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艱苦奮鬥」。

6月1日,在地震災區,在全國各地,人們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多一些快樂和自信。

「因為有愛,我們更堅強。」歡笑聲中,孩子們也把感恩之情銘記於心。一位在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兒在日記中寫道:「沒有了父母,可我並不孤單,因為我有偉大的祖國母親,我有13億親人……」

都江堰市團結小學學生張真熙

看書,我就記不得地震了

「有這麼多的書可以看,我太開心了!」站在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寬闊的閱覽室裡,張真熙開心地看著眼前一排排的兒童讀物。

小真熙今年7歲,原本就讀於都江堰市的團結小學。地震後,家在重慶的大姨媽把小真熙和媽媽接到了重慶,小真熙開始了在重慶市中四路小學二年級(1)班的新生活。「學校裡有很多樹很漂亮,老師和同學們都對我很好。她們下課都來陪我玩,問我怕不怕、想不想家,我很喜歡新學校。」小真熙說,「前天,街道居委會的阿姨告訴我周日可以到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看書,我好開心,一直盼著今天快點來。」

6月1日9點半,「同在一片藍天下」重慶市少年兒童和災區小朋友共度「六一」兒童節活動在重慶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門前開始。來自災區的5位小朋友端端正正地坐在第一排的小板凳上。圖書館給他們準備了兒童節的大禮包,桌球拍、跳棋、跳繩、畫筆、筆記本、飯盒,琳琅滿目。「我最喜歡桌球拍,我從3歲就開始打桌球了。」小真熙說。

活動結束後,孩子們興奮地湧進圖書館看書。從書架上抽出一本《一千零一夜》,小真熙立刻跑到座位上讀了起來。「看著書裡的故事,我就不記得地震了,這個兒童節我覺得很快樂!」小真熙說。 (記者 侯露露)

什邡市帳篷幼兒園小朋友周雨怡

我們可以在這裡唱歌跳舞了

6月1日上午,還沒走進四川什邡市方亭四小木牌坊教學點,遠遠就聽見一陣歡鬧聲。

當日,由大連市有關部門出資20萬元援建的帳篷幼兒園在這裡開園。這所幼兒園佔地1000平方米左右,可以容納200名孩子,還有一間帳篷電腦室,放著9臺計算機。在這裡,來自什邡市災區的百餘名兒童與大連來的老師一起歡度兒童節。

上午10時許,莊嚴的升旗儀式後,師生大聯歡正式開始。來自大連的幼教老師帶領孩子們表演起舞蹈《祖國的花朵》。幼教專家還帶著孩子們,做起心理援助的集體遊戲,孩子們戴上眼罩,手拉手、肩並肩,艱難卻堅強地向前走……

5歲的周雨怡有好多天沒有見過這麼多小朋友了,臉上綻出開心的微笑,「以後我們就可以在這裡唱歌跳舞了」。當天,小朋友們都得到了兒童節禮物,小雨怡得到了一隻毛毛熊和一套兒歌圖冊。學生家長林女士說,小孩子最需要的是正常的、不被打擾的幼兒園生活,「和小朋友們在一起,孩子開心,我們也放心。」

在現場,紅白鎮中心校校長孟明福一直忙前忙後照應著本鎮的20多個孩子。「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我們正在抓緊建設16間活動板房教室,爭取秋季按時開學,以後我們還要建堅固的教學樓。」孟校長說。 (記者 申 琳 曹紅濤)

青川縣木魚小學學生趙婭

我們會堅強,我們會長大

6月1日上午9點。廣元市外國語學校操場。全市「六一」兒童節活動正在這裡舉行,包括來自重災區青川縣的1500名中小學生一起度過了他們的節日。活動現場,四川團省委向災區兒童捐贈了學習用品;廣元城區的孩子們也向來自災區的小夥伴們送上了節日禮物。

青川石壩鄉小學生鄧麗瓊獨唱了歌曲《相逢是首歌》,廣元市區的北街小學和青川馬鹿鄉小學少先隊聯合進行了手語表演《感恩的心》;821小學少先隊表演了情景劇《複課第一天》。

坐在會場最前排的是來自青川縣的10名孩子,地震奪去了他們至親的生命,有些孩子成了孤兒。

來自西安的心理援助志願者說:「這些孩子非常敏感,他們不僅需要幫助,更需要心理疏導。」過去的一周裡,10名來自西安的心理援助志願者與孩子們進行了一對一的幫扶。

來自青川石壩鄉青龍村的王曉琴說,「作為災區的小主人,我們一定會珍惜水和食物,愛護環境衛生,尊重志願者的服務。我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用優異成績來回報社會、感恩祖國。」

木魚小學六年級(3)班趙婭說,本來今年我們還期待有一個難忘的小學畢業典禮。可是地震來了,家沒了,學校沒了,書本也沒了,同學和老師一時都聯繫不上了。趙婭一家人住進了帳篷裡,白天很熱。哥哥告訴她,這是非常時期,要堅強面對。「請關心我們的叔叔阿姨放心,我們不怕吃方便麵,也不怕帳篷裡太熱,我們會堅強,我們會長大。」 (記者 孔祥武)

都江堰帳篷小學學生小蓉

長大,我要造不倒的房子

解放軍叔叔來了,護士阿姨來了,成都的小朋友也來了,6月1日,在都江堰幸福家園安置點,賑災學校旁的空地上人山人海。由成都團市委組織的「我們在一起」主題隊會,正在這裡舉行。

安置點的賑災學校,於5月23日組建,是都江堰市最大的帳篷小學。16個班級的400多名孩子,來自都江堰的各個受災鄉鎮。學校的老師,大多是志願者。除了上課,學校每周還有兩節心理輔導課,由來自四川大學的老師對孩子們進行心理輔導。為了讓孩子們能過好兒童節,來自各地的志願者,還送來了學習用品、書籍、玩具和食品。

潔白的新T恤,可愛的玩具娃娃,滿載祝福的慰問信,一年級學生小蓉的臉上終於有了笑容。在地震中失去3個親人的小蓉,現在和媽媽住在安置點,「長大了,我要造房子,造很多很多不會倒的房子,我們就不怕地震了。」

「地震無情人有情!」在「紅領巾許願牆」上,這樣的一行話赫然映入眼帘。寫下這段話的,是三年級的小銳。

由於家裡的房屋倒塌,小銳的母親在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中,94個小時之後被救出。高位截肢的她,此刻正在小銳父親的陪護下,在廣州的醫院裡治療。小銳則和外婆、鄰居一起,住在安置點的房子裡。在小銳心目中,媽媽是英雄,「我要像媽媽一樣堅強」。 (記者 陳 娟 田 豐)

茂縣鳳儀小學學生趙林蕭

讓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6月1日早晨,茂縣鳳儀小學的操場上,六年級學生趙林蕭,咬著嘴唇拼命想控制自己的淚水,但還是沒有忍住。

1日,趙林蕭提前兩小時趕到學校,因為她要在學校的兒童節活動中表演節目。操場上,已經有很多同學穿著漂亮的衣服,翹首等待。領取簡單的禮物之後,表演開始了。

輪到趙林蕭出場。她的節目是演唱《感恩的心》。她輕輕地說:「我想把這首歌,送給所有關心我們的人,我們一定會堅強!」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趙林蕭輕輕地唱著,漸漸地,聲音越來越響亮,在場孩子、家長、老師的輕聲哼唱變成了澎湃的和聲。「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讓蒼天知道,我不認輸……」孩子們的歌聲變成了聲嘶力竭的大吼。這一刻,所有的人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淚如雨下。

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來了,他們帶來了飲料、點心、糖果,還將為全縣20多所小學的孩子發放禮品。駐守茂縣的上海第二軍醫大學的教授們來了,帶來了各種文具,並為孩子們進行體檢、心理諮詢。

這天,阿壩州兒童福利院的帳篷裡,也笑語歡聲。孩子們在表演自編的節目,慶祝節日。

「我們排練了歌曲《我愛北京天安門》、羌族歌舞,共十幾個節目。」來自茂縣羌族歌舞團的志願者王富妹說。(記者 朱 磊 馬躍峰)

綿陽九洲帳篷學校學生

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6月1日上午,一陣歌聲從綿陽九洲體育館外的帳篷學校傳出。循聲走進帳篷,200多名孩子正圍坐一起,共同舉行慶「六一」活動。

「我是中國少年先鋒隊隊員,我在隊旗下宣誓……」一年級學生在少先隊隊旗下宣誓,他們在「六一」節、在帳篷裡,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

九洲帳篷學校的孩子,基本都來自北川縣——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隨著音樂聲響起,所有孩子走到中間,大家手拉手,跳起鍋莊舞,唱起羌族酒歌。幾位大家非常熟悉的電視劇導演出現在孩子們面前,他們帶來了各自代表作品的DVD,還送來兩臺DVD機。他們還自告奮勇,擔任帳篷學校的校外輔導員。來自重慶的特警叔叔給孩子們帶來了特殊的生日禮物——一套擒敵拳。孩子們看得很帶勁,幾個男孩子還跑上來向特警叔叔學了一招。

「是愛,讓互不相識的我們,手牽著手,心連著心。地震後,許多人伸出援助之手,獻出關愛之心,他們用血肉築起一座愛的長城。讓我們心存感激,記住他們吧!」舒緩的音樂響起,20多名同學給大家表演手語舞《感恩的心》,他們的表演,感動了現場所有人。

「無論災難有多大,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我們擁有愛心,只要我們樂觀自信,只要我們勇敢堅強,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我們的明天就會變得更加美好,讓我們同唱《明天會更好》……」 (記者 汪曉東)

北京: 通過孩子幫助孩子

兒童節到了,一項旨在「通過孩子幫助孩子」進行災區兒童心靈共建的活動——希望工程小天使行動在北京正式啟動。

該活動主題為共建美麗家園「心家園」——「你的心聲我的呼喚,互助夥伴心連心」。活動內容包括:首批100名兒童愛心郵件發送、「小天使行動」公益演出和兒童愛心募捐接力等。有關人士認為,以一對一的郵件、卡片交流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撫慰災區孩子的心靈。

在啟動儀式上,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出倡議:「用我們的愛心,擦去災區孩子臉上的淚水,用我們的行動,抹去他們心中的陰霾,用我們的真情,帶他們遠離災難的悲痛。讓痛失親人的孩子不再孤單,讓他們感受家的溫暖和關愛,讓燦爛的笑容重返人間」。 (記者 陳斌)

雲南: 500名孩子歡度節日

6月1日下午,雲南昆明世博園吉鑫園金色大廳內張燈結彩、歡聲雷動,來自四川省安縣災區的500名小朋友和昆明市的小朋友一起共度「六一」兒童節。

汶川大地震後,雲南省委、省政府開展了「把愛留給孩子——七彩雲南愛心大行動」,從安縣接收500名因災失去學習和生活條件的小學生到雲南暫時學習、生活。昆明市選擇了9所辦學條件好、師資力量強的小學作為接收學校,不僅為他們配備了學習輔導老師、生活管理老師,還特別安排了心理救助老師。

6月1日恰好是安縣雎水中心小學五年級學生肖瑤的生日,在現場,雲南省委書記白恩培和省長秦光榮親自為她切下蛋糕,還送給她一套《世界人文地理》。(記者 徐元鋒)

廣西:與災區兒童結對子

廣西少年兒童通過手拉手結對子的方式,與地震災區小夥伴共慶「六一」國際兒童節。少先隊員代表還現場倡議關愛身邊特殊小夥伴,幫助災區小朋友重返校園。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30日,已有89名災區中小學生來廣西讀書,其中轉至南寧讀書的災區學生就有61名。廣西有關部門和學校已採取措施,妥善解決了這些災區學生的入學問題。在活動現場,共青團廣西區委和南寧市的領導向災區在邕少年兒童捐贈了學習用品、文具等愛心禮物,少先隊組織、愛心企業也向災區少年兒童捐贈了愛心物品。(記者 龐革平)

青海: 孩子們找回家的感覺

本報西寧6月1日電 (記者郅振璞)「六一」兒童節來臨,來自四川綿陽市三合一小學四年級(1)班的學生暢嵐,寫信感謝她就讀的青海省西寧市沈家寨小學:「我來到遙遠而美麗的西寧,我很喜歡西寧,在這裡,我找回了家的感覺。」像暢嵐一樣,今天,40多個來自地震災區的孩子與高原各族兒童一起,喜迎自己的節日。

為使災區小朋友有回家的感覺,兩天來,省委書記強衛,省長宋秀巖,省委常委、秘書長沈何,省委常委、西寧市委書記王建軍等領導,先後來到西寧市賈小莊小學、海南州佳育幼兒園、湟川中學二分校、西寧七中等中小學、幼兒園,親切慰問孩子們。王建軍一行還為在西寧4所中學就讀的災區學生贈送了書本、計算器等學習用品。

青島: 40名孩子開始新生活

6月1日,山東青島嶗山區婦聯的負責人走進嶗山區沙子口東瀛小學,給從四川綿陽來的小學生餘強和段萍送去了慰問金和精心挑選的學習用品。截至目前,青島共安置來自四川災區的學生40人,各區市教育部門紛紛為學生開闢「綠色入學通道」,讓他們開始新的學習生活。

此外,青島市各學校舉辦了多種多樣的獻愛心主題活動,與災區兒童共度節日。青島市北育文中學的全體師生自發開展為災區小朋友捐贈書包活動,同學們還在每個書包裡裝上自己送給災區小夥伴的兒童節禮物;平度南京路小學的小朋友們開展了「心繫災區、表我情懷」朗誦會,祝福災區的小朋友都能早日重返校園。 (記者 宋學春)

相關焦點

  • 全國多地同慶「六一」 少年兒童展演百花綻放
    未來網北京6月1日電(記者 冀晨)「六一」國際兒童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調研少先隊工作。他希望少先隊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弘揚聽黨話跟黨走的光榮傳統,引領少年兒童時刻準備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接力奮鬥。
  • 洛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閱」你過「六一」
    從25日起,洛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將舉辦精彩紛呈的少兒閱讀活動。  今日,洛報融媒記者從洛陽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獲悉,5月份的最後一周是「圖書館服務宣傳周」,「六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洛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作為洛陽倡導全民閱讀、少兒閱讀推廣的基地,精心準備了數字體驗、少兒編程、皮影戲、主題圖畫書展及繪畫作品展等線上、線下閱讀活動,各個年齡段的少年兒童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
  • 兒歌專輯送給地震災區兒童 廖昌永親臨現場指導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上海音像出版社心繫四川地震災區人民,將向1000所災後重建小學送出《不老的歌——童聲演唱專輯》。
  • 汶川大地震手記:一個佛教傳媒人的災區經歷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安子)禱文如下:時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曆2008年5月19日,中華民族又一個國難的日子,什邡馬祖羅漢寺方丈素全法師率全體僧眾,滿懷無比悲傷的淚水,於佛前以最虔誠的心,為5•12四川大地震死難者超度,為抗震救災英雄祈福。章山哭泣、洛水含悲,蒼天不愍,痛我心扉。
  • 六一的由來20字30字50字100字 六一的來歷故事簡單介紹
    六一的由來20字  為悼念1942年6月10日利迪策慘案死難的兒童六一的由來30字  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慘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戰爭中死難的兒童,反對虐殺和毒害兒童,以及保障兒童權利六一的由來50字
  • 閃光的檢徽在地震災區上更加明耀
    正義網雲南8月5日電(記者肖鳳珍 通訊員張瑞)  地震災區,有這樣一群檢察官,他們不顧自身及家人安危,衝鋒在抗震救災最前沿,奮戰在救人搶險第一線,搶救傷員、排查險情、分發物資、安置群眾,成為災區主心骨。
  • 為災區祈福!最權威的地震逃生手冊 你一定要知道
    (原標題:為災區祈福!最權威的地震逃生手冊,你一定要知道!)
  • 高檢院召開「檢徽在地震災區閃光」主題座談會(組圖)
    高檢院召開「檢徽在地震災區閃光」主題座談會  曹建明號召全國檢察機關向抗震救災英雄學習  何淼、楊劍川被授予「檢察系統抗震救災英雄」榮譽稱號  「檢徽在地震災區閃光」座談會在四川省綿竹市檢察院臨時辦公地舉行曹建明檢察長為都江堰市檢察院代理檢察長何淼頒發榮譽證書
  • 熊本地震災區的中國人:助人渡難關有意義
    中新社日本熊本4月24日電 題:熊本地震災區的中國人:助人渡難關有意義  中新社記者 王健  熊本大地震一周後的震中災區益城町下起大雨,35歲的北京小夥於世彤的身影照常出現在當地主避難所益城綜合體育館內,忙前忙後,幫著搬送賑災物品。
  • 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展在成都開幕 回顧香港愛心人士捐助工作
    新華社成都5月13日電(記者吳曉穎)四川大地震十周年慈善展12日在成都開幕,以圖文形式回顧了香港各界人士為汶川地震後的賑災、重建工作作出的努力。活動現場還展示了66幅主要由北川災區孩子拍攝的攝影作品。  據活動主辦方福幼基金會主席曾志偉介紹,汶川地震發生後,香港愛心人士迅速行動。
  • 災區兒童參加海洋知識夏令營
    本報北京7月26日電(記者林英)2008全國海洋知識夏令營今天在北京海洋館正式開營,來自四川地震重災區的21名少年兒童參加此次由國家海洋局主辦、海洋出版社承辦的活動。國家海洋局副局長陳連增為夏令營授營旗。
  • 作家李鳴生七入汶川地震災區採訪 多次躲過死神
    地震最大的傷害就是對生命的傷害」。李鳴生在電話裡說出一組數字:邢臺地震摧毀8064人,唐山地震摧毀24萬人,汶川地震摧毀近10萬人,雅安地震又摧毀約200人!這個世界最珍貴的就是生命。所以我沒有理由不關心雅安地震。」  七次深入災區採訪的李鳴生,飽受餘震、毒氣、堰塞湖、山洪暴發等想像不到的危險與困苦。  「最大的風險就是餘震。我自己估計也經歷了上千次餘震!
  • 教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給廣大少年兒童「六一」寄語
    教育部關於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廣大少年兒童「六一」國際兒童節寄語的通知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2020年5月31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寄語廣大少年兒童,向全國各族少年兒童致以節日的祝賀
  • 國際社會緊急援助南亞地震災區(圖)
    本報通訊員 肖斌 攝  在南亞次大陸發生芮氏7.6級強地震之後,國際社會迅速做出反應,對受災國家表示慰問,並積極提供援助。北京時間9日,中國政府派遣國際救援隊搭乘中國民航包機趕赴巴基斯坦地震災區實施國際人道主義救援,救援隊當日抵達伊斯蘭瑪巴德機場。  中國派救援隊赴巴災區  南亞大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
  • 通訊:所幸我們都還活著——「地震孤島」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災區見聞
    新華社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10月1日電通訊:所幸我們都還活著——「地震孤島」印尼中蘇拉威西省災區見聞鄭世波 哈尼夫印度尼西亞中蘇拉威西省棟加拉縣日前發生7.4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棟加拉縣及周邊多個地區道路
  • 巴基斯坦向中國地震災區捐款100萬美元(圖)
    人民網7月25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2013年7月24日,王毅外長會見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馬蘇德·哈立德,代表中國政府接受巴基斯坦政府向中國地震災區提供的100萬美元人道主義捐款。  王毅說,患難見真情,巴基斯坦不愧是中國的「鐵哥們」。
  • 新疆、香港等地慈善機構已趕赴伽師巴楚地震災區
    新疆、香港等地慈善機構已趕赴伽師巴楚地震災區   中新新疆新聞網烏魯木齊2月24日電(程勇)記者剛剛從新疆慈善總會獲悉,香港世界宣明會一行已經到達廣州,預計二十五日晚上可趕赴伽師巴楚地震災區
  • 陳光標:雅安地震災區學校校舍幾乎沒有倒塌
    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 今天下午18時許,全國道德模範、江蘇黃埔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光標從雅安地震災區給人民網記者打來電話。陳光標在電話中稱,雅安地震與汶川地震一個比較大的不同就是,雅安地震幾乎沒有造成學校校舍倒塌。  4月20日早上9時許,陳光標接到四川來電,稱雅安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和山體滑坡。他便緊急調集了13臺機械趕往震中。
  • 西安衛星測控中心:測控5顆遙感衛星不間斷對地震災區成像觀察
    新華社西安8月9日電(李國利、楊亞洲)四川九寨溝地震發生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迅速啟動衛星測控應急預案,緊急調動5顆遙感衛星不間斷對地震災區進行成像觀察,為抗震救災提供圖像數據支持。地震發生後,西安衛星測控中心立即增派人員至衛星測控快速響應前臺,對覆蓋災區的衛星進行預報計算,協調地面測控資源監視衛星工作狀態。8月8日23時18分許,某遙感衛星對災區可見,根據衛星用戶方申請,科技人員立即注入指令,停止原有工作計劃,啟動應急測控,第一時間對災區進行成像觀察。
  • 巴基斯坦援助災區背後的故事
    :我們與你們站在一起     巴基斯坦對中國地震災區的援助仍在繼續。27日,一支由28名醫務人員組成的巴基斯坦醫療隊飛赴中國甘肅地震災區。為此,巴方專門動用了最後兩架戰備運輸機。 巴基斯坦共有4架運輸機,其中兩架用於日常飛行,另外兩架作為緊急備用。目前有兩架運送救災物資的飛機仍在中國,巴政府經過緊急磋商後決定:動用剩下的兩架備用飛機。 中國四川汶川發生地震之後,巴基斯坦政府已在第一時間將逾10噸救災物資運往中國地震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