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展在成都開幕 回顧香港愛心人士捐助工作

2021-01-13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成都5月13日電(記者吳曉穎)四川大地震十周年慈善展12日在成都開幕,以圖文形式回顧了香港各界人士為汶川地震後的賑災、重建工作作出的努力。活動現場還展示了66幅主要由北川災區孩子拍攝的攝影作品。

  據活動主辦方福幼基金會主席曾志偉介紹,汶川地震發生後,香港愛心人士迅速行動。十年來,香港演藝人協會等團隊通過福幼基金會捐款3680萬港元,開展了緊急救援,實施了持續3年的「社區重建」項目和持續8年的「地震傷員康復」項目,使2萬餘名災區群眾受益。

  為幫助地震災區兒童心理重建,福幼基金會2013年在四川地震災區啟動了「影像計劃」,向社會徵集二手相機送給地震災區孩子,並從香港招募攝影師志願者到北川等地教孩子們用鏡頭發現、記錄生活。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孩子們拍攝的照片中既有家鄉市容市貌之變,也有日常生活中細小事物之美。其中,一張名為「超能戰士」的照片拍攝於學校:昏暗的宿舍內,寢室門上的一個五角星形狀的光帶格外醒目,這是北川縣青片鄉中心小學學生利用光源創作出的有趣影像。從這些照片中,能感受到孩子們對生活的熱愛。

  「地震雖已遠去,孩子們內心的傷痛卻仍在。很多孩子不善言辭,這時候,攝影就成為最有效的表達方式。」福幼基金會董事周建國說,5年多來,四川地震災區的孩子累計拍攝了數萬張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災區的重建,也反映了孩子們內心的傷痛,更見證了孩子們一點點放開自我、樂於分享的成長曆程。

  據周建國介紹,2017年底,福幼基金會與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合作成立福幼專項基金,為鄉村兒童提供優質的藝術教育資源,陪伴他們樂觀自信地成長,計劃下一年度為至少2000名鄉村兒童提供攝影課程。

  據悉,該展覽由福幼基金會、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舉辦,將持續到5月20日。

相關焦點

  • 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愛心晚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愛心晚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2018-05-26 21:44:00來源:央廣網
  • 汶川地震十周年:香港民間慈善機構助災民「重建心靈」
    新華社香港5月10日電(記者郜婕 張雅詩)走進香港災後心理輔導協會位於新界葵湧的辦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牆上橙色展板上羅列的一連串數字:這家慈善機構10年來參與過全球多場地震和其他災害的災後心理援助工作,僅向汶川地震災區就派出義工51隊、共約380人次。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難以磨滅的傷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當時的慘景。在這一天,我們失去了數萬名可愛的同胞,毀掉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如今,十年過去了,難過的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修復昔日的美好家園,安慰受傷的同胞。
  • 為了11年前的汶川地震,香港演藝界及港人操碎了心!
    「演藝界512關愛行動」籌備委員會召集人劉德華在新聞發布會上現場通過明星義演和義賣募集的超過3300萬港元通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樂施會等6個國際性慈善組織悉數捐贈給了汶川大地震災區。而如果再加上香港社會各界的其他慈善捐款,僅汶川地震期間,香港對內地捐出的善款就逾200億港元之巨。時移世易。十年過去,儘管內地網友與香港網友齟齬不斷,但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裡,以演藝界為代表的香港各界人士在對內地慈善捐助方面費心勞神、竭盡全力。
  • 汶川地震,香港究竟捐了多少錢?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根據有關數據,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波及大半個中國,南至泰國越南均有震感,為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地震發生後,國內舉全國之力捐款捐物,各種官方民間組織奔赴災區參加救援。香港也積極響應救災工作,參與了從災區搜救到重建的全部過程。
  • 臺灣同胞走進四川 見證汶川地震10年災後重建發展新成就
    座談會現場座談會現場  四川新聞網成都5月11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導)今日上午,「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川召開。來自臺灣島內的50多名知名人士,各界愛心人士代表,捐款企業和社團機構代表和媒體負責人參加座談。
  •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蓉召開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蓉召開 2018-5月11日電 (王鵬)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十周年。
  • 林鄭月娥:給香港援助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打滿分
    林鄭月娥:給香港援助汶川地震災後重建工作打滿分 2016-05-12 14:24:435月12日電 (記者 徐楊禕)「8年的工作基本圓滿成功,我希望能打滿分。」
  • 汶川大地震的時候,那位捐款185元的小乞丐,12年後過得怎麼樣
    導言2008年汶川地震,一夜之間震撼了全球的人,中國各個地區競相派遣部隊第一時間開展援救。災難無情,人間有愛,一時間各界人士都會為汶川捐助,協助汶川擺脫困境。捐助有多有少,愛心卻始終如一。這一獨特的捐款人叫龔忠誠,汶川地震災害時他僅有十八歲。龔忠誠自小就由於發高燒未獲得立即的醫治而得了小兒麻痺,它是一種不能治癒的病症。在他十四歲那一年,爸爸前去廣州工作中時也一併把他給攜帶了。龔忠誠自小由於麻痺症而身體遭受了不可逆的損害,因此 壓根就沒有工作能力進入到企業工作中,因此 為了更好地緩解爸爸的工作中壓力,他只能以行乞謀生。
  • 回顧5.12汶川大地震父親去世12周年
    原來是汶川發生了大地震,當時報導是7.8級後是8.0級,當天人員傷亡情況還沒有大的報導,阿壩州汶川是金川出去的必經之路,也是整個阿壩州13縣的交通要塞,地震發生通往外面的交通,信息都中斷了,汶川離都江堰很近,有史以來發生這麼大地震,電話無法打通,我在阿壩州工作,心裡牽掛著在都江堰父母的安危,每晚都座在電視機前觀看5.12汶川大地震的進展救援情況,報導地震傷亡數字每天都在上升我很揪心,我在焦急的等待中盼有佳音傳來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 汶川地震香港援助項目完工率98%
    汶川地震香港援助項目完工率98%     截至今年10月底,189個援助項目已完工186個        在汶川地震災區,14個項目獲省結構優質工程獎    在蘆山地震災區,我省邀請香港特區政府駐成都經貿辦代表全程監督資金使用
  • 劉德華汶川地震捐款10萬遭謾罵,真相讓噴子無話可說,打臉眾明星
    劉德華身價百億,他在慈善方面也是有所造就,他做的善事多得難以累計,做的善事在香港有民間特首之稱,不過劉德華曾經在汶川大地震公開捐款10萬,這一行為也受到了很多網友的謾罵,很多網友表示,劉德華身為一個天王,才捐款10萬,這也太摳了吧,還不如不捐,他那時一度被稱為鐵公雞。
  • 四川道教協會舉行汶川大地震周年祈福超度感恩法會
    佛教在線四川訊 2009年5月12日上午,由四川省道教協會主辦、德陽市道教協會承辦、成都市道教協會協辦的紀念「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暨祈福超度感恩法會在綿竹嚴仙觀隆重舉行。來自廣東、貴州、重慶、遼寧、山西等省市道教協會,省內各地宮觀,以及香港、臺灣等地道教界人士四百餘人參加了此次法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道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張繼禹道長和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宗教局局長王增建應邀出席並發表講話。 法會開始,全體來賓為在汶川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們默哀一分鐘,來賓代表進香為逝者祈禱,願亡者善往! 四川省道教協會會長唐誠青領誦祈禱文。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感應「全美世界」以拳拳愛心引領同行之美
    他回顧了十年前新加坡各界為地震救災踴躍捐助的感人情景,對「世界童窗」團隊堅持多年的善舉表達敬意,並祝願「世界童窗學生交流計劃」越辦越好。隨之,「世界童窗」這個善舉團隊的神秘面紗也被緩緩掀開,呈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家早在2007年就已入駐中國的外資企業——「全美世界」(中國)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全美世界」),及其創辦人範文瑂博士和陳俐蓉博士將大愛、善良、健康和美麗傳播於企業所到之處的溫暖故事。
  • 香港賽馬會20年捐款超321億,躋身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
    賽馬已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它的組織機構——香港賽馬會,不僅擁有世界級水平的馬匹和賽事,慈善指數和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攀升。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作為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之一,二十年來,香港賽馬會捐款總額超過321億港幣。
  • 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原標題: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發布: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有潛在風險近日,中科院地球大數據專項發布「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情況。遙感監測顯示,到2018年,汶川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生態恢復、災區城鎮重建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
  • 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恩回饋社會 雅安邀您免費遊
    中國網5月11日訊 近日,記者從雅安市旅遊發展委員會獲悉,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給四川經濟社會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損失。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抗震救災、眾志成城。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雅安作為地震重災區得到了湖北、海南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援助,實現「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目標。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啟動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獲悉,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組織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專項科學應急工作組、專項數據共享工作組等研究團隊,正式啟動了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工作,科學認知震區生態環境恢復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