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賽馬會20年捐款超321億,躋身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

2020-11-27 澎湃新聞

說起香港特色,賽馬不可不提。

這項運動由英國人於19世紀40年代引入,之後逐步發展成為一個集休閒、娛樂、博彩於一體的「文化符號」。

上世紀80年代初期,中英雙方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在如何理解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方針時,一個生動且形象的解釋令許多人印象深刻,「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回歸後,香港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馬地馬場即將開賽。本文圖片均來自 澎湃新聞 李聞鶯 攝

眼下,距離1997年7月1日已過去整整二十年。

賽馬已是香港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它的組織機構——香港賽馬會,不僅擁有世界級水平的馬匹和賽事,慈善指數和社會影響力也在不斷攀升。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到,作為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之一,二十年來,香港賽馬會捐款總額超過321億港幣。2015/2016賽季,香港賽馬會捐款總額創下歷史新高,達39億港幣,是1996/1997賽季捐款總額的近4倍。

駿馬還在賽場馳騁,這是關於「一國兩制」的最佳註解之一。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馬地馬場,人們陸續就位等待比賽開始。

周三之夜

香港的周三之夜屬於跑馬地。

傍晚時分,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走進銅鑼灣附近的跑馬地馬場。這裡又叫「快活谷馬場」(Happy Valley Racecourse),曾是一片沼澤地,經過填埋於1845年建成,成為香港首個賽馬場。

一百多年來,賽馬運動已在香港形成一套成熟的運作體系。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馬地馬場,觀眾們近距離觀察賽馬狀況。

每年9月至次年7月是當地的賽馬季。根據慣例,周三有夜場比賽,在本島的跑馬地馬場舉行。周六或周日有日場比賽,在新界的沙田馬場舉行——那是香港第二個賽馬場,建成於1978年。

6月7日,又一個周三,跑馬地迎來比賽日。

刷「八達通卡」支付10港幣,即可進入公眾席位。下午6點半,距離比賽開始還有45分鐘,賽場內部人聲鼎沸。

炎炎夏日的夜晚,燈光、音樂、啤酒、美食,加上來自世界各地不同膚色的面孔,讓這個可容納5.5萬人的場地變成狂歡嘉年華。

「你可以來看馬,也可以來看人。」賽場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由於地處市中心,跑馬地馬場更像一個旅遊景點,吸引了大量遊客前來感受。此外,也有不少本土「馬迷」下班後特意趕來。

6月7日晚,香港跑馬地馬場,參賽馬匹準備衝出閘門。

晚上7點15分,比賽正式開始。當晚有8場比賽,每場持續時間只有幾分鐘,結束後間隔半小時再比下一場。馬兒衝出閘門的那一瞬間起,尖叫聲、嘶喊聲不絕於耳。

觀眾中,誰是遊客、誰是本土「馬迷」很好區分——遊客通常要去人工服務窗口下注,他們喜歡站在場邊,即使汗流浹背,也要近距離感受比賽的緊張氣氛;「馬迷」們只要動動手指、用手機APP或自助機器就能下注,他們喜歡坐在冷氣十足的投注大廳觀看比賽,手裡再拿一份「馬經」。

「馬經」是香港報紙專門刊登賽馬詳細資料的版面。對港人來說,賽馬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地鐵、公園還是茶餐廳,拿著報紙研究比賽是很常見的情景。

6月7日晚,香港跑馬地馬場,人們站在場邊觀看比賽。

48歲的香港市民黎飛(化名),也是一位資深「馬迷」。

他告訴澎湃新聞,第一次看賽馬是在13歲——由於香港明文規定未滿18歲人士不可進入馬場,當年還是和同學一起是偷偷溜進去的。

「那時我個子長得高,沒有被發現。」說起年少往事,黎飛有些興奮。他至今記得第一次看比賽的心情,感覺到一股衝勁,還帶著一點驚心動魄的刺激。

自那以後,黎飛被賽馬深深吸引。成年後的他,成為一名香港政府公務員,只要時間允許,都會趕到馬場看比賽,原因是現場氣氛好,還可以近距離觀察馬匹的身體狀況。

在香港,賭馬是一個合法且大眾化的博彩活動。即使不到現場,也可以通過電話、場外投注站或網際網路完成下注。每注最少只需要10港幣,門檻之低,讓許多人躍躍欲試。

秉承「小賭怡情」的心態,黎飛也常常下注百十塊錢。他說幾十年過去,沒中過什麼大獎。「賭馬就是越聰明越輸啦……」笑著擺擺手,黎飛的目光再次投向綠茵賽場。

6月7日晚,香港跑馬地馬場,入場觀眾越來越多。

香港賽馬會

在香港,像黎飛這樣的「馬迷」有很多。賽馬已是當地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之一,跑馬地和沙田兩座馬場,每年入場觀眾達到200多萬人次,其中遊客超過20萬人次。

為這些觀眾提供頂級賽事及良好體驗的機構,是曾經與港英政府、滙豐銀行並稱為「香港三大組織」的香港賽馬會。

香港賽馬會成立於1884年11月,由一批熱愛賽馬的英國人組建。

6月7日晚,香港跑馬地馬場熱鬧非凡,仿若一場嘉年華。

作為一個只向上流社會開放的私人會所,該機構成立之初並不接納華人。直到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省港大罷工」爆發之後,著名買辦何甘棠和容顯龍才吸納成為香港賽馬會首批華人會員。

此後半個多世紀,香港賽馬會經歷了「二戰」淪陷時期的停滯以及戰後的快速復甦。

特別是1971年,香港賽馬開始進入職業化階段,香港賽馬會開始全面負責有關賽馬的一切事務,會員身份更是獲得一些達官顯貴、社會名流青睞。誠如香港賽馬會官網所言,「對擁有傑出成就的精英才俊而言,能晉身香港賽馬會會員行列,正是個人成就和顯赫地位的最佳印證。」

6月7日晚上,香港跑馬地馬場,觀眾站在場邊等待開賽。

據澎湃新聞了解,目前,香港賽馬會擁有會員2萬多名,處於「金字塔」位置的遴選會員有200名左右。一些政商界名人如範徐麗泰、李嘉誠及香港終審法院現任首席法官馬道立都在名單之列。

申請成為香港賽馬會會員並不容易。

根據規定,申請人需要由一名定居香港的賽馬會名譽董事、名譽遴選會員或遴選會員提名,再由另一名定居香港的賽馬會名譽董事、名譽遴選會員或遴選會員附議。此外,申請人還要列出三位支持其入會的賽馬會現會員。

「同樣看比賽,會員有特別通道和專有區域。」黎飛告訴澎湃新聞,在香港民眾眼裡,賽馬會會員有比較高的認可度,因為「有錢不一定能成為會員,還要看人品和聲望」。

1873年的香港跑馬地馬場。翻拍自香港賽馬博物館

不過,這種認可度也在遭遇挑戰。據人民網、新華網公開報導,近年來,香港多次出現賽馬會會員為推薦他人入會而收受賄賂、最終入刑的情況。

成為香港賽馬會會員,不僅能夠使用相應的會所和馬場設施,還有一項令許多「馬迷」嚮往的權益,那就是有機會成為馬主。不過,由於名額有限,會員只是一個前提條件,是否能真的如願,還要通過抽籤來決定。

馬兒是許多港人記憶中的閃光點。

比如黎飛,一直對「翠河」念念不忘。那是一匹來自愛爾蘭的雄性賽馬,身形矯健,有著靚麗的棗色毛髮,擅長中長途比賽。

上世紀90年代初期,黎飛剛剛參加工作,趕上了「翠河」狀態巔峰的時候。有一次,他押了1000港幣賭「翠河」贏,馬兒沒有辜負厚望,拔得頭籌,為黎飛贏回6000港幣。

1917年的香港跑馬地馬場,聚集大量馬迷。翻拍自香港賽馬博物館

慈善捐助

1996年,香港賽馬史上第一匹三冠馬王「翠河」光榮退役,「97回歸」的腳步越來越近。

幾乎每一位港人都對賽馬運動的繼續充滿信心。此前中國政府承諾,回歸後香港將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保持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

此後的二十年,賽馬就像一枚溫度計,測量著香港經濟社會的冷與熱。

2007年,中新社曾報導,2005/2006賽季,香港賽馬投注總額為605.5億港幣,和回歸初期的900多億港幣相比,跌幅超過三分之一。

時任香港賽馬會董事局主席陳祖澤當年接受採訪時表示,回歸十年來,香港賽馬業沒有受到任何政治因素的幹擾,但也和香港整體經濟一樣,先是亞洲金融風暴的襲擊,緊接著又是非典疫情肆虐,可謂歷經風雨。

陳祖澤還坦言,隨著人們娛樂方式的增多、澳門等臨近地區博彩業務發展迅速以及非法外圍賭馬、賭球的存在,香港賽馬會的賽馬、足球博採以及六合彩等業務都受到了重重挑戰。

挑戰沒有持續太久。2006年起,香港賽馬熱度回升,投注總額連續攀高。

6月7日傍晚,香港跑馬地馬場,觀眾們近距離觀察參賽馬匹。

香港賽馬會官網發布的年報顯示,2015/2016賽季,賽馬投注總額超過1061億港幣,這是香港賽馬投注總額連續三年突破「千億大關」,和2006/2007賽季相比,增幅達到67%。

對此,多位熟悉香港賽馬的相關人士認為,投注額能夠上升,外因是香港社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內因則與香港賽馬會不斷創新、提升比賽和服務水準有關。

比如通過科技手段,為觀眾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體驗;比如投資65億港幣,對兩座馬場進行大型活化升級,各項設施顯著提升;再比如舉辦豐富多彩的比賽日活動,讓置身賽馬場的觀眾,除了觀看比賽,還可以享受音樂、美食帶來的愉悅。

2004年的香港跑馬地馬場。翻拍自香港賽馬博物館

值得一提的是,和世界其他博彩機構相比,香港賽馬會最大的特色就是「非牟利性質」。其所有收入,除了拿出一部分作為彩金回饋給投注的公眾,另外兩大支出板塊就是向特區政府繳稅和慈善捐款。

來自香港賽馬會官網的年報顯示,2015-2016賽季,香港賽馬會將78.6%的收入回饋社會。其中,向香港特區政府繳稅總額創歷史新高,達209億港幣。同期打破紀錄的還有慈善捐款,達39億港幣,這是1996/1997賽季捐款總額的近4倍。

事實上,香港賽馬會發展慈善事業已有百年歷史。

2016年,該機構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在接受《中國慈善家》採訪時表示,香港賽馬會最早一筆捐贈可追溯至1915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人口急劇增長的大背景下,香港賽馬會的捐贈主要投入到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診所、公共遊泳池等。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政府對社會已經照顧得相當齊全,香港賽馬會也開始慢慢轉移捐贈方向和目標,關注更多和人們生活有關係的領域。

上世紀50年代的香港跑馬地馬場。翻拍自香港賽馬博物館

現如今,走在香港大街小巷,時常會看到一個藍黃色相間的香港賽馬會LOGO。這意味著,此處設施由香港賽馬會捐資興建,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海洋公園、維多利亞公園、香港科技大學等。

另據香港賽馬會官網介紹,過去十年,該機構每年平均捐款超過21億港幣,88%的稅後經營盈餘撥給慈善信託基金。香港賽馬會信託基金致力於與政府、非政府組織及社區機構聯手改善港人生活素質,同時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適當貼切的支援。

目前,香港賽馬會支持的項目涵蓋十個範圍,包括藝術文化、教育培訓、長者服務、扶貧救急、環境保護、家庭服務、醫療衛生、復康服務、體育康樂及青年發展。近年來,啟發青年、長者安老、普及教育和藝文共享被列入慈善捐助的關注重點。

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跑馬地馬場。翻拍自香港賽馬博物館

與內地互動

今天的香港賽馬會已是一個世界級機構。

它擁有2.2萬名全職及兼職員工,是全香港最大的僱主之一。它還是香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和慈善機構,「世界慈善指數(2015)」排名高居全球第六。

它的馬匹和賽事已達到國際頂級水平。以2016年為例,儘管香港賽馬數量僅佔全球賽馬的0.7%,但已有26匹賽馬躋身全球頂尖賽馬前200名之列。每年舉辦的11項國際一級賽,全部名列全球百大一級賽年終排行榜。

但它同時也面臨如何讓更多人參與的問題。

2017年4月,由平和基金委託香港理工大學完成的「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調查發布。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只有12.5%的電話受訪市民表示曾參與賽馬博彩,稍低於2012年的12.9%參與率,與2001年的30.4%相比有明顯下降趨勢。

回歸二十年來,香港賽馬會也在逐步加強與內地的關照互動。

香港跑馬地體育道1號,香港賽馬會總部所在地。

2008年,北京奧運會及帕運會馬術比賽在香港舉行。為此,北京奧組委向香港賽馬會授予了「北京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重要貢獻機構」頭銜。

2010年舉行的廣州亞運會也獲得了香港賽馬會的支持。後者在廣州從化投資興建了第16屆亞運會馬術比賽所需要的場地,並在會後租用場地50年,對場地進行擴建和配套設施升級改造。

改造後的從化馬場將作為香港賽馬會在內地的馬匹訓練中心。

澎湃新聞了解到,由於香港土地緊張,難以找到合適的地方興建新的馬匹訓練中心,亦不能再單單依賴40年前建成的沙田馬場訓練馬匹,尋找額外土地已是必然。目前,從化項目進展良好,首批員工招聘和培訓已經展開,兩地(香港—從化)運送馬匹的實驗也已完成,訓練中心預計於2018年啟用。

香港跑馬地體育道1號,香港賽馬會總部所在地。

另據中新社有關報導,從化馬匹訓練中心擬定於今年9月20日交付。它也是香港賽馬會在內地投資的首個項目,擁有內地首個獲得國際認可的無疫區和跑道,建成後可同時容納1600匹賽馬訓練,將成為內地唯一擁有國際標準設計的馬場。

慈善事業方面,香港賽馬會也對內地給予更多關注。

最為顯著的例子就是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災難發生後,香港賽馬會除了第一時間緊急捐款,還撥款10億港幣支援災區7個重建項目。為保證援建項目順利進行,香港賽馬會成立相關專業小組,提供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支持,並獲得民政部頒發的「中華慈善獎」榮譽。

此外,2015年7月,香港賽馬會與廣東省體育總會籤訂協議,撥款1500萬元人民幣資助該省肇慶市、惠州市、梅州市及從化市四個城市建設社區體育公園。

回顧二十年,賽馬不僅陪香港走過坎坷,也是香港精神的最佳詮釋。

香港賽馬會logo。

就像2002年,香港出現一匹名叫「精英大師」的賽馬。它一出道就打破世界紀錄、取得十七連勝,讓當時正在遭遇SARS病毒和經濟低迷的港人倍感振奮。

「精英大師」來自澳大利亞,出身並不高貴,但它在賽場上表現出的鬥志和氣勢,讓港人深受感染。

「勇往直前、永不言敗。」那些年,媒體喜歡用「精英大師」的精彩表現詮釋香港精神,而今,馬兒在賽場馳騁,香港精神也將繼續。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香港賽馬會年度捐款達42億港元 再創紀錄
    人民網香港9月2日電 (記者張慶波)香港賽馬會日前宣布,2017/18財政年度(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為特區政府庫房收入貢獻226億港元,已審批的經常性慈善捐款亦達42億港元,雙雙刷新歷史紀錄。
  • 香港賽馬會年度投注額2165億港元 回饋香港305億
    香港賽馬會年度投注額2165億港元 回饋香港305億 2017-09《文匯報》消息,香港賽馬會昨日舉行周年大會並公布2016/17年度業績,與回饋社會的金額同樣刷新紀錄。
  • 香港賽馬會年度投注額2340億元港幣創新高
    馬會於2017/18財政年度(截至2017年6月30日止)的足智彩、賽馬及六合彩業務增長理想,投注總額按年升8.1%至2340億元(港幣,下同)。透過各項博彩稅及利得稅,馬會為特區政府庫房帶來破紀錄的226億元收入,獎券基金撥款為12億元,已審批的經常性慈善捐款也再次刷新紀錄,達42億元。資料圖:香港賽馬會沙田馬場。
  • 《福布斯》:2019年全球十大慈善捐贈
    《福布斯》統計了2019年公開報導過的大筆慈善捐贈和捐贈承諾,排列出前10大捐贈,「股神」巴菲特今年捐出了價值36億美元的股票,但在今年的榜單上僅排第二。據《福布斯》估計,巴菲特迄今為止的捐贈總額已超過380億美元。
  • 超20億!香港賽馬會加大投入建設從化馬場二期
    為進一步發揮從化馬場的優勢,繼續擴大從化馬場規模,香港賽馬會將開展從化馬場第二期建設項目,項目整體投入超20億元人民幣。今年以來,針對疫情動態和口岸管控措施,中國香港賽馬會調整跨境運輸馬匹頻次,由原先每周「兩進兩出」調整為每周「一進一出」,但單次運馬車輛和馬匹數量都有所增加。
  • 「香港賽馬會杯」2018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健身氣功交流...
    原標題:「香港賽馬會杯」2018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在珠海隆重開幕 11月19日,「香港賽馬會」杯2018年第五屆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健身氣功交流比賽大會、粵港澳大灣區健身氣功交流展示活動在廣東省珠海市拉開帷幕
  • 中國十大慈善家 雷軍上榜 細數慈善無名英雄
    在中國的慈善史上從來不缺愛心,不同於世界十大慈善家鋪天蓋地的宣傳,民族內斂的性格,讓很多很多慈善家們選擇默默地在背後付出,這群世界上最慷慨的人卻並不被大眾知曉,就像這十位慈善家,他們都為中國慈善界投入了大量心血,你卻又認識幾位?10:雷軍雷軍的慈善之路可以追溯到1997年。
  • 為了11年前的汶川地震,香港演藝界及港人操碎了心!
    而如果再加上香港社會各界的其他慈善捐款,僅汶川地震期間,香港對內地捐出的善款就逾200億港元之巨。時移世易。十年過去,儘管內地網友與香港網友齟齬不斷,但一個不容忽略的事實是:長達二十多年的時間跨度裡,以演藝界為代表的香港各界人士在對內地慈善捐助方面費心勞神、竭盡全力。
  • 著名慈善機構李嘉誠基金會_佛教_鳳凰網
    李嘉誠基金會 Li Ka Shing Foundation,簡稱LKSF 李嘉誠基金會是香港認可的慈善機構,1980年由香港富商李嘉誠創辦以更有系統地資助香港及世界各地的慈善服務。  李嘉誠基金會的使命,是推動社會建立「奉獻文化」本質的力量。基金會主要捐款予教育、醫療、文化及其他公益事業。
  • 半年無觀眾賽馬,2019/20香港馬季總投注額仍連續...
    據第一賽馬網獲悉,昨日(7月15日)晚上,香港賽馬會在跑馬地馬場舉辦了2019/20馬季的煞科賽。本馬季總共獲得投注額約1216.08億港元(去年總投注額1248.19億港元),儘管與上季投注額相比,輕微下跌2.6%,但這也是香港馬季總投注額連續第七年破千億大關!
  • 周星馳低調做慈善20年,汶川地震捐款3千萬,還捐獻骨髓幫助別人
    現在很多的公眾人物都經常做慈善,現在也有很多的明星也都熱衷慈善事業,說到娛樂圈的明星做慈善你首先會想到哪位呢?也許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韓紅,因為他可以說已經把慈善事業當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事實上,除了韓紅,娛樂圈還有許多明星也對慈善事業非常熱衷,比如古天樂、周星馳。
  • 2019香港賽馬會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動啟動
    2019年6月8日,2019香港賽馬會助力全民健身公益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舉行。
  • 慈善捐助項目丨「一個雞蛋」的重量!
    2016年,我們創新性的引入了「問卷與公益相結合」的理念:在公司全員滿意度敬業度調研中,員工每填答一份問卷,文思海輝即為貧困山區的孩子捐贈一個雞蛋
  • 他身家400億,汶川地震捐款5000萬,慈善背後卻是個可怕的「惡魔」
    而作為這樣的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劉漢不僅會賺錢,並且也很熱衷於做慈善,在富甲一方之後他也經常在家鄉裡廣泛布施。 與此同時,出身於教師之家,並且曾經當過教師的劉漢,一直以來都非常的主張教育扶貧。
  • 看賽馬不用跑香港了!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投入使用
    從化馬場是香港馬會在內地投資的首個項目,規模相當於200多個足球場。明年將舉辦兩場賽馬速度演示賽   文/圖 羊城派記者 張豪  通訊員 覃永贈  8月28日,香港賽馬會從化馬場正式投入使用。
  • 香港公開大學耗資8.5億建成健康護理學院
    ——特首兼校監林鄭月娥主禮大樓啟用儀式為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挑戰和與日俱增的醫療服務需求,香港公開大學(公大)於二零一七年開展新一期的校園發展計劃,興建香港公開大學賽馬會健康護理學院,經過四年的籌建,新校園正式落成啟用。公大於今日(一月八日)舉行新校舍的開幕典禮,標誌著大學發展的新裡程。
  • 研究機構:華為海思Q1首次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廠商之列
    【TechWeb】5月25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國際市場研究機構IC Insights公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製造商銷售排名。其中,華為海思排名第十,成為第一家躋身全球十大半導體供應商的中國大陸企業。
  • 6成公益機構遭遇疫情生存危機,3000家公益機構腦暴數位化「藥方」
    3000家機構同時在線參會怎麼實現?今天公益界做到了。  在今天舉行的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公益峰會上,3000餘家公益機構和社會組織代表進行在線互動與「雲端對話」。 30餘位國內外知名專家,社會企業家、媒體人和公益慈善組織資深從業人士從公益慈善數位化、透明化建設、生態化搭建等問題與在線參會的公益慈善機構從業者、網民進行了深入分享和探討。
  • 汶川地震,香港究竟捐了多少錢?
    地震發生一周募集善款十個億 據新華社《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傾力捐助汶川地震災區紀實》,香港隨處可見為災區募款的捐款箱,孩子捐出壓歲錢,阿婆捐出生活費。李嘉誠捐款1.3億,李兆基和邵逸夫均捐款一個億,榮智健捐7000萬。兩百多位香港藝人共同錄製了賑災主題曲《承諾》,並舉行持續7個半小時的演藝界「512關愛行動」大匯演。
  • 2020同一世界 團結在家全球慈善音樂會(時間+直播入口)
    2020同一世界:團結在家全球慈善音樂會  北京時間:4月19日上午8點  美國東部時間:世衛組織強調,沒有各國和合作夥伴的慷慨解囊,全球應對COVID-19是不可能的。兩個月前,世衛組織發布了戰略防範和應對計劃,最初要求提供6.75億美元來支持應對行動。目前,已經收到近6.9億美元的認捐或捐款。其中,3億美元用於支持世衛組織的工作,其餘資金為雙邊捐助,或提供給參與應對措施的其他組織,其中科威特的捐款總額達6000萬美元,成為最大的捐助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