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2020-12-01 中國僑網

汶川地震十周年 援建北川中學的三個故事

    2009年6月12日,綿陽市委書記吳靖平聽取集團派駐北川中學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李學峰關於新北川中學規劃設計工作匯報,並要求北川縣政府支持北川中學的建設工作。

  中國僑網5月11日電 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十周年。援建北川中學的工程師們講述了援建過程中的三個故事。

  李學峰:只想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

  2009年5月12號,新北川中學奠基,到第二年9月1號開學,我在那邊陸陸續續待了一年半。正式介入新北川中學援建,是在第十一次方案會開始後,我們怡海總共派過去11位工程師,當時領導(王琳達)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坦白說,我那時候真的沒想太複雜的,從畢業就來到怡海工作,早已形成了怡海人的工作模式——領導交代任務,只想著去做,去執行,很少問為什麼,只想保質保量按時完成任務。

  到達新北川中學新址時,那裡還是一片油菜花地,手裡邊只有一張地形圖,沒有任何儀器設備,我們只能按照基本地標標示物體,比如電線桿,水溝。在把北川中學邊界走了一圈後,發現有一條高壓線是穿過教學樓的,凡是做工程的人都知道,電線的遷移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開始做這件事情前,我們就跟北川縣城和僑聯一直說這個問題,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它移出施工場地,不然幹不了活。最後花了半年多,這條高壓幹線被移走了,如果這條電線沒有發現的那麼及時,如果遷移過程沒有盯的很緊,工程也不會順利進行。

  新北川中學的建立持續了將近十六個月,整個過程中,中國僑聯主要負責找捐款,籌錢,怡海負責現場管理,包括進度和質量的把控,資金投入的把控,還負責各個捐獻單位的協調工作。怡海在具體實操方面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包括我們要尋找現場的工程師,找中鐵二局,找審計和預算單位,包括招投標等。這期間,我們也在長沙組織義賣圖書,為援建籌款。我們到綿陽當地幾所很不錯的學校考察,那時候規劃的時間非常緊迫,為了保障第二年9月1日讓孩子們順利入學,每一天時間都不能浪費。初入北川時雖然總的設計方案確定了,但是每一處具體的施工圖紙還沒有完成,我們只好邊設計、邊施工、邊辦手續。

2010年3月17日,怡海集團派駐北川中學指揮部副指揮長羅顯禮向時任新加坡副總理張志賢一行講解新北川中學建設進展情況。

  羅顯禮:每一項採購必須有五家單位比選

  到北川中學重建現場時,項目已開工一段時間了,由於北川中學項目是規劃在新縣城的最東邊,建設的物質及人員交通只有通過由西至東的唯一的一條臨時路進出,周邊全是建設工地,由於各工地施工和下雨,經常性阻斷通行,車輛進不去,只有靠步行,剛好又是雨季,泥土路面非常泥濘,被重型車輛壓出深深的車轍積滿了雨水,在加上北川又特別潮溼,幾個同事又都不同程度的生了溼疹,又癢又難受,又要高一腳底一腳地在泥濘的路上穿行,趕到工地時差不多都成了泥人,但大家都沒有怨言,馬上就積極投入現場工作。

  新北川中學的建設工程已即將完成,同時學校教室的課桌椅、教師辦公家具、學生宿舍的床、櫃等物資,還有校園綠化樹木等許多採購也在同步進行,怡海集團領導來到北川中學工地現場檢查工作,我代表指揮部向主席匯報物資採購的情況,並且特意提到我們是按照怡海集團的慣例,物資採購必須貨比三家進行的,這時,王董打斷我的匯報,非常堅決的說到,北川中學項目是凝聚了全球華人華僑的愛心捐贈而重建的,我們要對愛心負責,要超出集團的標準,所有物資採購要高標準、嚴要求,做到「貨比五家」。按照領導的指示,我們堅決落實,每一項採購必須有五家單位比選,並堅持到每一家供應商廠家現場考察資質、規模、質量和價格,認真審核、比選,絕不含糊。

  北川中學工程建設過程中,就是在不斷協調政府機構、市政單位、各援建項目部,如項目上空的高壓線影響施工、道路不通暢,水電供應不穩定等,每天都有不同的問題要解決,特別是工程後期,市政配套必須同步進行,才能確保工程竣工按時開學,由於外部施工條件不足,燃氣管道還未鋪設到學校,各部門的答覆都是不保證開學前能通氣。

  離新北川中學開學日期也越來越近了,我們每天就守在燃氣公司,不斷地遊說燃氣公司各級領導、員工,講述我們怡海集團參與援建北川中學,不僅捐款,還派人派出車輛,帶著辦公設備從北京來到北川中學參加規劃設計、工程建設等等,另外還派出老師支教,怡海集團一直在為學校默默地愛心付出,聽完這些燃氣公司的領導、員工都被感動了,紛紛為我們想辦法、出主意,向上級公司匯報請求支援,採取措施日夜趕工,戰高溫鬥酷暑,終於趕在開學前完成施工,在通氣點火的那一刻。

2012年4月27日,支教北川中學籤約儀式(左一王衛國)。

  王衛國:無數個第一使我與北川中學結下不解之緣

  5·12大地震發生後,我接到正在哈佛大學進修的王琳達董事長的電話指令,讓我到災區考察,尋找合適的地方,幫助災區捐建一所小學。同時,王董告訴我們她已經聯繫了一批海內外著名大學的建築專業設計人員為災區設計一所小學。(當時清華、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香港大學紛紛表示參加)。並安排從香港股市套現直接匯入教育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捐款1100萬元港幣支持祖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幫助災區、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她要求怡海集團各單位、各學校組織開展獻愛心活動。

  之後,我受命起草了第一份北京市第八中學怡海分校與四川省北川中學締結為姊妹友好校的協議書,起草了第一份北京市西城區教委、怡海教育集團、綿陽市教育局和北川中學關於支教北川中學的協議書,護送第一批北京支教老師趕赴北川中學臨時板房校區,組織加工趕製了第一批援助北川中學的幾千件(套)校服。我也曾隻身一人驅車幾千裡第一個趕赴北川設立了中國僑聯援建北川中學指揮部辦公室…… 那些年,正是這些無數個第一,使我與北川,與北川中學結下了不解之緣。

  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一個真正的鐵漢子,也是我的好兄弟、好榜樣。5.12大地震中他痛失愛妻和兒子。巨大的悲痛沒有打垮他,巨大的壓力沒有摧毀他,他一直堅持工作在北川中學。他曾說過,學校災後重建是一個複雜的再造再生系統工程。援建北川中學凝聚了廣大華人華僑、歸僑僑眷、海外僑胞和港澳臺同胞對北川中學的巨大愛心,必將成為北川中學苦難經歷與美好希望的歷史性轉折點。(怡海集團李蘭 投稿) 

【責任編輯:吳侃】

相關焦點

  • 5·12汶川地震十周年:援建10年 帶回濟南的是「汶川精神」
    援建板房 資料照片  10年了,援建震後北川的日子,宋疆增仍記憶猶新。  當年的那種苦,被帶回濟南,變成了「汶川精神」。10年後,他和「抗友」們想抽個時間再回北川——那個當年自己流汗、流血的地方看看。  10年了想再回去看看  10年前,宋疆增是北川援建現場的一名總調度。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
  • 【汶川地震10周年】重走北川老縣城遺址 當年的逃生床單還系在窗上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2008年5月12日,汶川、北川等地發生芮氏8.0級特大地震,近2萬人在北川老縣城遇難。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蓉召開
    「5·12」汶川特大地震臺灣同胞援建項目座談會在蓉召開 2018-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張艾京   中新社成都5月11日電 (王鵬)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十周年
  •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
    汶川地震已過去多年,北川中學地震遺址為什麼不讓挖?首先申明一點,汶川國殤,舉國哀悼。先說下事情的經過。2008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地震發生後,兩棟五層教學樓垮塌。在這場巨變中,有1000多師生不幸遇難。隨後1300餘名倖存師生被轉移到綿陽安置。總理先後七次看望北川中學師生,並親臨受震後的北川中學。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汶川地震三周年公祭 Memorial held on 2008 quake anniversary...
    2011年5月12日四川省北川縣舉行公祭活動,紀念三年四大地震中的遇難者。汶川地震三周年公祭 據鳳凰網報導,五月十二日是汶川大地震三周年,人們在當時的重災區,北川老縣城舉行了公祭活動。遇難者家屬、老北川居民、災區救援隊和援建單位代表出席了活動。人們為遇難同胞默哀一分鐘後,陸續向紀念碑獻花。
  • 汶川地震十周年將近 家屬前往地震遺址祭祀
    2018年4月5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將近,清明節當日,很多民眾來到北川地震遺址,為親人祭祀,追思緬懷地震遇難者。北川遺址,一名老人在廢墟前為逝者祭祀念經。圖/視覺中國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民眾燃香祭祀地震中遇難的親屬。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市民燒紙燃香祭拜遇難親屬。
  • 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川舉行
    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川舉行四川新聞網綿陽5月9日訊(王珊珊 記者楊全春)5月9日,「不忘初心,砥礪十年」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在北川舉行。此次活動由中國災害防禦協會、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應急管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中國氣象服務協會、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中國青少年宮協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中國消防協會等9家單位聯合主辦。活動分為2018應急救援論壇、社會救援力量及應急產業十年發展成果展、牽手未來全國青少年防災減災體驗公益活動、全國社會救援力量技能競賽四個部分。
  • 汶川地震10周年:盤點五部有關汶川地震的電影,北川救援真實再現
    大型文獻紀錄電影《人民至上》全景式地記錄了在這場特大地震中,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奮起抗震救災的全過程,許多畫面和聲音的片段為首次公開。《5·12:汶川不相信眼淚》:北川救援,真實再現。這也是一部高度記實的電影,可謂一部專門表現北川救援的電影力作。
  •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 感恩的種子已在這片土地上開花
    昨日,在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舉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儀式。新華社發  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的外牆上,懸掛著一首當地羌族人民震後創作的詩歌《多謝了》——  美麗的格桑花是我感恩的心,飄動的五彩雲是我發出的信。
  • 2億建新北川中學,可抗八級地震,美麗北川新城已難覓地震傷痕
    2009年5月12日,地震發生後一年,北川中學正式動工,成為北川新縣城開工的首個項目。而到2010年12月23日,一座新城拔地而起,北川老縣城居民搖號分房,入住新縣城,安昌河畔迎來生機。圖為新的北川中學。
  • 汶川地震十年回望|一個縣城和一所學校的重生
    這次在四川,我終於看到了兩個真實的「鳳凰涅槃」的故事。那是關於北川縣城和北川中學的故事。北川是我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5·12」特大地震毀滅了整個北川縣城曲山鎮,近兩萬名同胞罹難。災後,國務院決定擇地重建北川縣城,在距離曲山鎮23公裡處重建北川縣城,命名為永昌鎮。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啟動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獲悉,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組織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專項科學應急工作組、專項數據共享工作組等研究團隊,正式啟動了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工作,科學認知震區生態環境恢復進程。
  • 汶川地震,香港究竟捐了多少錢?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縣發生八級大地震。根據有關數據,地震造成近七萬人死亡,波及大半個中國,南至泰國越南均有震感,為建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一次地震,許多人至今記憶猶新。地震發生後,國內舉全國之力捐款捐物,各種官方民間組織奔赴災區參加救援。香港也積極響應救災工作,參與了從災區搜救到重建的全部過程。
  • 汶川地震10年了,那些讓人潸然淚下的畫面依舊觸目驚心!
    △ 2008年5月13日 北川中學學生李陽在武警官兵的幫助下救助自己的同學。△ 2008年5月14日 一對夫婦重逢喜極而泣。無論你在哪裡,我都要找到你。△ 2008年5月16日 消防戰士救出在廢墟下被埋長達100個小時的4年級學生尚婷。
  • 「『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臺灣同胞四川行」嘉賓走進綿陽北川
    臺灣嘉賓一行在北川參訪    5月12日,參加「『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臺灣同胞四川行」活動的臺灣同胞代表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共同見證震後十年來北川災後重建和發展振興成就。    「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廣大臺灣同胞感同身受,踴躍捐款捐物,奉獻愛心,四川全省共接受臺灣社會各界捐款超過13億多元人民幣,捐建災後重建項目189個,其中捐建綿陽災後重建項目25個。廣大臺灣同胞與四川人民心手相連、共克時艱,有力支持了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這些催淚的瞬間你還記得嗎?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時28分04秒,汶川發生了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汶之傷,國之痛。時間一晃,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12年了,12年前的那一幕幕令人心痛的照片、那一條條令人傷痛的新聞。
  • 汶川地震90後倖存者:"夾縫男孩"坐輪椅重回北川
    路過操場,他瞥見七八個男生在草坪上踢足球,忽然開玩笑說:「真可惜,我都沒來得及在新操場上踢個球。」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時28分,汶川發生8.0級地震,位於北川老縣城內的北川中學「L」型教學樓出現垮塌,全校遇難師生共781人。鄭海洋所在的2007級高一(2)班共69名學生,倖存者僅1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