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階段每天都要默寫,越想背課文越背不進去。有時就算背出來了,第二天起來腦袋又一片空白,怎麼也想不起昨晚上使勁記住的內容。」
「複習題做的不少,卻總感覺收效甚微,錯誤率高的簡直懷疑自己的能力。」
「各科都有好多知識點需要複習,面廣,時間緊。不知道從何做起。」
臨近期末考試,高強度、緊鑼密鼓的複習任務,讓孩子們普遍都有或多或少的考前焦慮。
嚴重的甚至緊張失眠,想到考試就會手心冒汗、心跳加速。
不少家長比孩子都緊張。暫停了一切娛樂項目陪考,面對孩子說話都小心翼翼,生怕加重孩子心理負擔。
距離期末考試時間已經不多了,如何用較少的時間達到較好的複習效果呢?
趕緊來學幾招!
1
回歸課本,鞏固基礎
課本是複習的重要工具。
考試中,題目的難度一般都是8:1:1。即80%基礎題,10%中檔題,10%難題。
80%的基礎題都是在考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而這些都在我們的課本中。
臨近考試,其實沒有必要大量刷題了,特別是偏題、怪題。
把課本上的例題、練習吃透即可。所有的題目都是從例題變形而來的。
考前做太多的偏題、怪題會影響孩子自信,產生消極的心理暗示,自己嚇唬自己「這種題目實真是太難了,要是考試碰到的話我肯定做不出來」。
2
切記機械的重複複習
複習是對已經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鞏固的過程。但並不是將學過的知識簡單、機械重複。
如果複習方法呆板單調,時間一長,孩子難免會覺得厭煩。就像是把吃過的東西再嚼一遍,定會索然無味。
失去繼續複習的興趣,就會讓複習效果大打折扣。
複習的方法,應該靈活多樣,讓孩子有新鮮感。
以乘法口訣的複習為例。
複習方法1:對口訣。如,出「四七」,對「二十八」。
複習方法2:根據口訣說算式。如,出「四七二十八」,答「4×7=28,28÷4=7,28÷4=7」。
複習方法3:填數遊戲。規則:根據線索將1-9填入表格,1-9隻能用一次,不能重複。如:
有序細緻地分析每個條件,完成3×3表格的填數遊戲。既能讓孩子感受到層層推理的樂趣,也能複習1-9的乘法口訣,將數與運算和遊戲有機結合。用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幫助孩子熟記口訣。
3
藉助圖標形成清晰的知識結構
掌握有效清晰的知識體系,能幫助我們在遇到題目的時候高效地從腦海中提取知識點,迅速且準確地對題目作出判斷。
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知識點為例。
長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相對的面相等,稜長不都相等。
正方體有6個面,12條稜,8個頂點,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稜長都相等。
單純背誦文字,就像小和尚念經,讀一遍也就過去了,理解程度僅僅停留在文字表面。
表格有助於知識點的縱橫比較,方便建立知識結構。
一圖勝千言。
文字「正方體是一種特殊的長方體」,遠遠不及一副包含意義的圖來的直觀、記憶深刻。
4
一題多解,多題一解,提高解題的靈活性
同一道題,可以運用不同的解題思路。
例:小朋友們去划船。每條船上可以坐6人,男同學去了24人,女同學剛好坐滿3條船,去划船的男生多還是女生多?
解法一:先算出男生24人需要4條船,再比較坐船的條數誰多。
解:24÷6=4(條),4條>3條,男生多
解法二:先算出女生共有多少人,再直接比較男生人數和女生人數誰多。
解:3×6=18(人),18人<24人,男生多
一題多解可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開闊思路。
一些應用題,雖然題目的形式不同,但它們的解題方法卻異曲同工。
題1:媽媽給孩子們分34顆糖,每人分到6顆,還剩餘4顆,有幾個孩子?
解:34-4=30(顆) 30÷6=5(個)
題2:有一些水果糖,如果平均分給6個小朋友,那麼每個人可以分到5顆,還剩下4顆,原來一共有幾粒水果糖?
解:5×6+4=34(顆)
這兩道題考查的其實都是「有餘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基本公式是「被除數÷除數=商……餘數」。
題1運用的是「被除數-餘數=商×除數」,題2運用的是「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多題一解,能使所學知識融會貫通,提高解題靈活性。
在複習時,我們要學會對各類習題進行歸類。
5
仔細審
仔細審題,是解題的第一步。
在讀題的時候邊讀,邊圈劃關鍵詞句。一般先找到關鍵句,再在關鍵句中找出關鍵詞。
例如:體育公園為了美化環境,計劃種植120棵樹。計劃每天種植5棵,改進方法後,實際工作效率比原來提高了2倍,如果要3天內完成這些鮮花的種植,需幾位園丁?
分析:先找到關鍵句,也就是「實際工作效率比原來提高了2倍」。這句話中,「比」便是關鍵詞。有了「比」這個字,表明「實際的工作效率=原來的工作效率×(1+2)」,但要是忽視了「比」字,就很有可能理解成「實際的工作效率是原工作效率的2倍」,即「實際的工作效率=原來的工作效率×2」。
解:5×(1+2)=15(棵)
135÷3=45(棵)
45÷15= 3(位)
6
規範答題
規範的答題是順利得分的必要條件。
很多同學可能都認為選擇填空最好做了,因為不用寫過程啊!哪像解答題那麼麻煩步驟要一步一步寫清楚。
這樣的想法恰恰是不正確的,越是填空選擇,越是要求我們自覺地把過程寫下來。
例如:一共有30個蘋果,最少去掉( )個,正好可以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
分析:想30以內關於8的乘法口訣。有「一八得八」、「二八十六」、「三八二十四」。要「最少」去掉,那麼剩下的就要最多。「三八二十四」中的積最大。三十減二十四等於六,因此最少去掉6個,正好可以平均分給8個小朋友。
雖然只有一個空格要填。卻需要寫2個算式:3×8=24(個),30-24=6(個)。
7
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複習時重視檢查,效果往往能事半功倍。
1、 檢查列式是否正確。
例:朗誦社團共有48人,其中男生16人,那么女生的人數是男生的幾倍?
錯解:48÷16=3
正解:48-16=32(人),32÷16=2
分析:1.讀題要仔細。女生的人數÷男生的人物=倍數。女生的人數題目中沒有直接給出,需要先計算。
2、 列式正確後,核對算式中的數字和題幹中是否一致,有無抄錯。
3、精確地再計算一遍,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例:100-( )+45=50
分析:先把「100-( )」看作一個整體,多少加45等於50?5加45等於50,也就是說「100-( )」的計算結果應為5。再計算100減多少等於5?100減95等於5,因此括號裡填95。
檢查:按照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從左到右再計算一遍。100-95=5,5+45=50,計算結果與等號右邊的「50」一致,說明做對了。
4、檢查單位有沒有寫齊全或寫錯。
例:一個星期有7天,今年2月有29天,合幾個星期餘幾天?
分析:29÷7=4(個)……1(天)
易錯點1:商和餘數的單位漏寫其一。
易錯點2:商和餘數的單位應不一樣,「4個」表示4個星期,「1天」表示餘1天。
易錯點3:根據平時說話習慣,把商的單位錯寫作了「周」或「星期」。
檢查:把問句中的單位圈劃出來,一一對應。
8
總結
期末複習,就像賽跑時最後的衝刺,格外重要。
會不會複習,直接影響孩子期末考試成績的優劣。
用以上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進行複習,能夠溫故而知新,同時提高複習效率,又不會覺得複習是乏味的重複勞動。
長時間的複習會導致精神難以集中,所以在複習的同時也要注意適時休息。
用對方法,勞逸結合,相信每個孩子都能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文音視頻素材來源網,本公眾號只作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