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友頭條-車友號-小菜微體驗]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透鏡到底是什麼,以及LED是不是適應透鏡,還有面發光的方式適不適合透鏡,等等問題,可能後面寫的會亂,我也是想到說就說什麼,如果有跑題,見諒!
也歡迎大家積極討論。
文章撰寫理由
朋友開修理廠,正好有一臺jade走保險,換了大燈,身為一個JADE的車主,又喜歡折騰,自然收入囊中,感謝權哥。因為前面文章有說要測試燈泡,所以我購入了一個燈光亮度測試儀(在途),到了以後我就把我上上一個帖子結了,感謝大家的關注。事實終歸是需要用數據說話
外觀展示
暴力拆解過程忘記拍照,開始想用吹風機,網上開別人都是烤箱什麼的,半個小時無果,最後用了最簡單的辦法,實測也是最有效,就是用錘子,暴力拆解,一頓砸以後就OK了,效果立竿見影。不過也有損失,反光杯的那個遠光罩子撲街了。
近光燈非常關鍵的切線是怎麼來的呢?就是這個東西大家經常說的海拉5,我沒有拆過,我理解的就是海拉5的氙氣光源和燈杯是一體開發出來的,所以匹配是很好的,遠近光切換,就是靠中間擋板的開合,有一個電控設備。
所以神秘的透鏡總成的組成是這樣的,那些覺得透鏡會是塑料的打臉了,透鏡的材質基本都是玻璃的(用基本這個詞是因為我也沒有辦法保證全都是,我只能說大部分肯定是玻璃的。)
拿到手,必須試一下我現在手上的LED和原車拆下來的滷素燈泡,拍下一組照片以後發現,實際看差別那麼大,怎麼在照片裡面差別那麼小,怪自己技術有限,知道光圈和快門定死,但是ISO沒有定好。所以才有了這個,今天上午寫帖子才發現這個問題,所以在下雨的午後我拍了另外一組照片。相對參考意義更大。不過這張照片能看出來,我用的這款LED燈的切線基本可以和滷素燈媲美。完美的匹配燈杯,透鏡,到底是哪個?那就都匹配吧。
環境光不同了,我選擇了大光圈,快門選的1/500.這是我拍攝的時候總成和相機的位置關係,相機裡面的色溫和實際的色溫(相機外面的部分),這裡選的ISO自動,3200
第一張圖就是這樣,基本和我實際看到的效果是一樣的,忘記拍照,這裡用的是原車的飛利浦滷素燈泡,這裡還有一個點,就是我用的電線可能是有點細,在拍完滷素燈的10幾張照片以後,電線很熱,有點點燙手,可見電流很大。
第二張換上了LED,電線壓力明顯小了很多,然後用相同的ISO拍出來是這樣的,我發現,相機本身的屏幕和輸出的,還是相差挺大的。兩張對比,亮度提升是明顯的,LED可形成一段有效的均勻的光斑,基本可以提升目測300%以上的視野範圍。
第三個是ISO自動拍攝的,可以看到不是點發光產生的影響,就是中間的小小陰影,行車過程中,這個位置基本是在視野一下,可以忽略
那麼到底透鏡是什麼呢?我用蹩腳的PS,畫了一個示意圖。大概的工作原理就是這個,無論是什麼光源,只要技術上做的OK,就沒有問題,一樣可以做到完美匹配。
這裡有一個點,就是面光源,可以做到340°發光,所以需要LED能在燈體裡面水平分布,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讓光得到有效的反射。如果你不去渴求那麼5%損失(上上圖的陰影缺口),你就能得到300%(我目測)的提升。
總結
透鏡的工作原理大家都知道了,所以光源是光源,反射是反射,燈杯是燈杯。
光源和燈體需好的匹配。
期待我的完結第一個帖子吧,下周發,真的抱歉,工作有點忙,所以不能及時更新
感謝觀看(文/車友號 小菜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