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於我們視覺的科技產物一直在進步,產品的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拿我們日常能夠接觸到最大的屏幕——電視來說,從最早CRT時代的笨重形態到逐漸輕薄的LCD產品,橫跨將近百年,這近一百年的時間中,從黑白到彩色,從顯像管到液晶,電視的發育期馬上即將進入下一個節點,最有希望成為顯示產品霸主的技術——OLED也出現了。
最早被人們大面積熟知的OLED顯示產品,是蘋果公司的第十代iPhone,但其實,早在iPhone X面世之前,OLED在電視領域就已經「默默」發育了很長時間。技術發展不斷克服種種困難,OLED也從青澀走向了成熟。
但是,影響消費者需求產生變化的原因,往往是多個維度的,時間來到2020年,市場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也催化市場衍生出了「為了應變更多元需求」的產品,「遊戲電視」就是其中之一。
· 從時間點上進行梳理,促使遊戲電視誕生的原因就會愈發明確:
2018年初,HDMI 2.1接口標準在美國CES展會上正式公布,HDMI是視訊信號的重要輸入端子之一,此前被消費者認為,是與DP分別服務於電視和PC的兩種主要民用級接口,HDMI2.1標準支持更高的輸入帶寬,每秒數據通量高達48GB,為8K和更多視像功能提了必要條件。
(注意:選購需謹慎,受晶片影響,部分HDMI2.1接口電視,出現了「翻車」現象)
隨著時間的推進,HDMI 2.1接口支持的更多協議被進一步公布,其中VRR(可變刷新率)與ALLM(自動低延遲)兩種技術,被認為是可與遊戲使用場景天然契合的良好條件。
2020年末,索尼與微軟發布旗下的全新世代遊戲主機,PS5與Xbox Series X,以及英偉達發布的最新RTX 30系列顯卡,「兩機一卡」均搭載了最新的HDMI 2.1接口,進一步催生了以「遊戲能力」為主要賣點的顯示產品出現(目前仍沒有HDMI 2.1接口的顯示器出現,固本篇文章仍以電視產品為主)。
· LCD天然劣勢,在大屏遊戲過程中暴露無遺
技術的邁進和新類型產品的誕生,代表著用戶對於更極致體驗的追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LCD(液晶)技術存在的結構短板和硬傷,其實並不適合應用在遊戲場景,追求極致體驗的玩家,應該有更「接近金字塔尖」的選擇,就是OLED電視,那麼為什麼筆者會斷言OLED技術的產品,比LCD產品更適合玩遊戲呢?
OLED與液晶的技術區別
· 與液晶的本質區別,三個關鍵詞:超黑,自發光,超薄顯示
OLED技術的核心是一種透明的有機半導體聚合物,將這種材料製成薄膜,並在兩側施加電場就可發光。微小的OLED發光單元緊密地排列在薄膜基板上,安排在兩層導體之間並布置好對應的電路,就完成了OLED顯示面板的製造。由於OLED面板結構理論上非常簡單,所以可以造出極薄的產品,目前量產的OLED大屏幕面板厚度只有0.95毫米。
相比於超薄的形態,遊戲玩家更加值得注意的是OLED的自發光特性,這從根本上擺脫了液晶顯示模組所必須的背光環節,當然也就完全避免了液晶顯示器「漏光」現象的產生,下圖很好的解釋了,「去背光化」對於畫面的提升有多大。
液晶的多層結構,致使顯示成為了多個環節協作的「複雜工作」,然而,環節越多產生問題的機率就越大,會漏光,顏色會被背光衝淡,屏幕好像蒙上了一層白霧,而這種情況不通過對比的方式觀察,通常是難以發現的,OLED的澄澈畫面,只要用過就回不去了。
· 遊戲電視風起,OLED確實更適合玩遊戲?
遊戲場景的複雜化,對於顯示產品的要求更為苛刻,與顯示器的「電競(高速且準確)」需求不同,「遊戲電視」的主要職責是「更接近完美的沉浸感和極致的視覺衝擊力!」,相較於顯示器,電視天然的大尺寸優勢就會帶來更強的沉浸感。
OLED電視遊戲實拍:《黑暗之魂3》
LCD漏光黑場效果實拍
《黑魂3》的標題畫面很好的體現了OLED電視的黑場優勢,在四周環境光關閉的時候,純黑背景的標題像是懸浮在空中一般,而如果是LCD因為有漏光的幹擾,就不會有這種視覺衝擊力,難免會有些「出戲」。
《仁王》遊戲實拍(黑場及暗部細節十分出色)
當然,黑色畫面能夠完全暗的下去,帶來的好處也不僅僅是為了看一個標題畫面而已,優秀的暗場能夠讓畫面明亮的部分更為突出,從而帶來更強烈的對比度優勢,而同時我們也知道,更強的對比度也是營造優秀HDR畫面的重要環節,在畫面的衝擊力方面,OLED對於LCD的優勢可謂是形成了「降維打擊」。
總結:遊戲電視短期內將成為重點,OLED雖好,也不要「貪杯」
目前市售的「遊戲電視」品類產品,其實從市場原則上來講,是受到了「電競顯示器」的啟發,用戶潛意識中認為,「電競、遊戲」此類詞彙往往就代表著性能強大,事實上這種認知並沒有錯,只是並不完全對。
在幾乎所有人的認知中,顯示器與電視本身存在區別,而值得注意的是,「電競」和「遊戲」兩個標籤,其實代表的意思也不完全一致,同樣的是服務於遊戲,但「電競」需要的是更快的畫面反應,更準確的畫面動作反饋,因為這樣的目的,頂級賽事場景中往往會犧牲畫面的色彩和沉浸感,選擇更小尺寸的TN面板顯示器。
更高刷新率,TN面板更快響應,24吋能「一眼看盡」,這才是「電競」
而反觀「遊戲」這個標籤,電視往往是家庭使用場景。因此,強調色彩和沉浸感,帶來更好的私享遊戲體驗,才是此標籤下產品的發育方向。當然你或許會問,不能兼得麼?答案是或許能,但是價格會非常高,得到的時候,同時也會失去一些東西,才是常態,對於產品來說亦然,因此才不存在真正的「完美」。
http://tv.zol.com.cn/759/7596345.html tv.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tv.zol.com.cn/759/7596345.html report 4207 服務於我們視覺的科技產物一直在進步,產品的形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拿我們日常能夠接觸到最大的屏幕——電視來說,從最早CRT時代的笨重形態到逐漸輕薄的LCD產品,橫跨將近百年,這近一百年的時間中,從黑白到彩色,從顯像管到液晶,電視的發育期馬上即將進入下一個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