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阜陽市一度存在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安徽省主要領導日前作回應稱,全省採取了「針對問題主動改、不等不拖及時改、聚焦難點集中改」三項整改舉措。李錦斌介紹,上半年,全省查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915個、處理1428人。
據報導,自2017年3月起,阜陽多地開展「刷白牆」行動。比如在阜南縣郜臺鄉童樓村,村中房子牆面被清一色刷成了白色,有的甚至把紅門刷成白門。耗資巨大,備受詬病。
「像花錢刷白牆,又不能吃不能穿,搞這些無用功,浪費國家的錢!」公帑不容糟蹋,表面文章要不得,這種刷白牆行為,勞民傷財,不僅「刷」掉了當地官員的「烏紗帽」——時任阜陽市委書記李平被職,還「刷」掉了當地政府的公信力,刷出了令人感慨的沉重教訓。
表面看,刷白牆是追求整齊劃一,但實則折射出病態審美。況且在現有的文化沉澱中,紅門比白門更有民意基礎,刷成白色只暴露出主政官員的政績虛榮,在打造形象工程的利益驅動下,無視社情民意,無視公序良俗,更無視黨紀黨規,這是形式主義又一現實投射。
毋庸諱言,類似的形式主義並非孤例。為應對環保檢查、蒙蔽衛星監測,有將礦山塗上綠漆的;為了迎接檢查,有臨時租借羊群的;更有多起創衛變創偽,大建遮羞牆……無論刷白還是抹綠,借羊還是建牆,病症不同,病灶一致,都是弄虛作假,欺上瞞下;都是做虛功、做無用功,百害無一利!
關鍵是,真能糊弄了誰?莫小覷群眾的火眼金睛,更莫低估中央的甄別能力。
在扶貧攻堅中,中央提出「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意義正在於此。扶貧工作必須務實,脫貧過程必須紮實,脫貧結果必須真實,否則,就不可能有脫貧成效,也不可能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脫貧不是靠刷牆刷出來的!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形式主義實質是主觀主義、功利主義,根源是政績觀錯位,責任心缺失。」不管是遮醜還是虛美,抄近道式的形式主義,都與政績觀錯位有關。現實中,少數官員缺少「功成不必在我」的堅守,也缺乏「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一味追求顯績,而不追求潛績,不願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一定程度上說,追求政績不是壞事,但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造假。
糾正「四風」不能止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形式主義是四風的一種。如果只想朝自己臉上貼金,而不是貼近民眾,那麼就不可能被認可。同時,為政一方,施政一出,如果只求「過得去」而不求「過得硬」,止於「差不多」而不問「差多少」,也難以受到好評。
有一種說法認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實質上是一種「政治腐敗」,也是一種頑瘴痼疾,既要打好攻堅戰,更要打好持久戰。誠如斯言,形式主義存續已久,善於「化妝」,甚至出現了變形乃至變種,非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不可,也需要精準發力,逐一瓦解,除了提高問責成本,還需壓縮它們的生存空間,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比如激發民眾的監督熱忱。究其因,官員有沒有造假,又是怎麼搞形式主義的,瞞不過群眾的雪亮眼睛。
「欲無雜草,必種莊稼」。對於廣大官員來說,應從刷白牆事件中汲取教訓,破除形式主義的最好辦法就是求真務實幹實事,多領會中央精神,聆聽民眾心聲,最終轉化為切實為民辦事的實際行動中。
文丨評論員 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