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反腐專題片《國家監察》第三集《聚焦脫貧》,攝製組親赴事發地,回顧去年影響極大的安徽阜陽「刷白牆」事件,通過還原現場、聆聽百姓聲音,讓人真切感受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之害。
從2018年1月到2019年3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共通報曝光了271起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典型案例,主要集中在監管不力、作風漂浮、違規決策、弄虛作假四個方面。發生在安徽阜南縣「刷白牆」事件就是其中一起典型案例。
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屬於淮河行蓄洪區,過去人居環境非常惡劣,房屋擁擠,道路狹窄,公廁、路燈、汙水和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缺失。
記者:這個路很窄啊。
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村民:窄,就是窄。
記者:這兩邊的窗都見不著陽光吧?
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村民:見不著。
記者:原來有燈嗎?
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村民:沒有。
記者:沒有,那晚上咋辦?
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村民:晚上拿礦燈,那底下有長蟲,有時候不拿礦燈都(踩)到長蟲。
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村民:娶個媳婦你開個車上不來,媳婦只能拉到坎底上,東西一樣一樣往上拿。那以前坎底下的垃圾是一片狼藉,那不能看,你要看了,你不能看。
2018年9月,阜陽市委原主要負責同志提出3個月內徹底整治153個莊臺,並要求立馬見效。在一個月後的工作推進會上,郜臺鄉因為整體工作進展緩慢受到了批評,會後,郜臺鄉決定先花錢刷白牆,儘快出效果。
戎澤軍(時任安徽省阜南縣郜臺鄉黨委書記):有急功近利的思想。為了面子、丟了裡子,好多問題沒有解決,好多莊臺路燈都沒安,斷頭路還沒修好,拿出大量的資金來進行刷白牆。
就在郜臺鄉緊鑼密鼓大刷白牆的時候,中央第十一巡視組來到安徽做下沉式調研,他們在郜臺鄉看見了成片簇新整潔的白牆。
鞏福民(安徽省阜南縣紀委監委工作人員):巡視組來的時候,就發現這個靠路的這一邊這個牆全部都刷白了,但是這個牆的背面還有一些地方塗了一半。有的下面塗了,上面沒有塗,還有一些情況就是外面的牆塗白了,裡面的地方沒有(塗)。
2018年11月,就在郜臺鄉加快進度刷白牆期間,安徽省委兩次在全省電視電話會議上嚴肅批評了一些地方刷白牆、搞面子工程,要求省紀委監委立即調查,立行立改,但時任阜陽市委主要領導仍然不以為意,並沒有對阜南縣刷白牆的問題提出整改要求。
崔黎(安徽省阜南縣委書記):點到刷白牆的問題,就沒有想到,就是等於都沒有去想到,還是認識沒到位。
就這樣,在省委已經批評警告的情況下,郜臺鄉繼續刷了6700多戶的白牆。除了郜臺鄉之外,阜南縣仍有其他鄉鎮也在刷白牆。2019年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向安徽指出該問題後,省委立即責成省紀委監委進行查處、問責,並在全省進行通報,整個阜南縣的刷白牆工程才徹底停了下來。據統計,這項面子工程共花費財政資金799萬餘元。
崔黎:進行了反思反省,確實做錯了。刷白牆只是一個符號,它背後隱藏著我們身上存在著這種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一白遮百醜,其實百醜是老百姓的痛點比較多的地方,這可能是我們更要花錢的地方。
阜南縣是個貧困縣,脫貧攻堅任務很重,當時在郜臺鄉「刷白牆」涉及的8700多戶中,貧困戶就有2641戶。省、市拿出大量資金扶持鄉裡改善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但一些資金卻被用來裝點門面,暴露出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不僅和黨中央的要求背道而馳,更體現出當地黨政領導幹部宗旨意識淡化,沒有把解決群眾最關心的現實問題作為工作的出發點。
周勝蛟(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第六監督檢查室副主任):刷白牆問題實際上就是一種形式主義,阜陽市一些領導幹部,對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要求落實不到位,出現了偏差,政績觀錯位,存在功利主義,追求立竿見影的顯績,重面子不重裡子,工作不紮實,不務實,不精細。
刷白牆事件後,黨中央對安徽省阜陽市在脫貧攻堅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突出問題在全党進行通報。同時,相關責任人也受到嚴肅問責處理。安徽省委高度重視,舉一反三,開展「以案示警、以案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省紀委監委核查問責,著力發現、嚴肅查處全省此類問題,確保脫貧成效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王成(安徽省紀委監委第二紀檢監察室主任):這個教訓是十分深刻的。今後的工作當中,一定要精準發力,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而不是去搞面子工程、去搞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