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網無線頻道4月9日 這段時間忙裡偷閒瞄了一眼軍事論壇,看到有位大大在介紹我軍無線通訊數據鏈現狀的時候,提到了一項看起來非常天頂星的技術,這就是流星尾跡通訊。
什麼是流星尾跡通訊?有高段位的網友向我們這樣解釋:設想有一座調頻廣播電臺正在廣播節目,一位觀測者用一部調頻收音機接收節目。當二者距離在幾公裡之內時,這種接收是沒有問題的。當二者之間的距離達到幾百公裡時,由於無線電超短波的直線傳播特性,以及地球表面是曲面的原因,觀測者已無法接收到這一電臺的廣播節目。
此時,如二者之間高空出現一顆流星,情況就不同了。因為最小的流星在熄滅時,也會在大氣層約90千米的高空留下一條細長尾跡。這條主要由電離氣體組成的「尾巴」,大約存在時間為零點幾秒,大流星尾跡可以留存好幾分鐘或更長時間。而對於無線電超短波,流星尾好象一面鏡子,能夠把空中發來的電波信號反射到更遠處,這和通訊衛星轉播電視節目的原理是差不多的。
此時如果電臺的發射功率足夠大,同時觀測者收音機的靈敏度亦足夠高,那麼,當流星產生的電離氣體柱將電臺發射的超短波無線電信號反射到觀測者的收音機天線上時,觀測者就有可能收聽到遠處的廣播節目。這是流星尾跡通訊的原理。
看到這裡編輯我已經禁不住思維凌亂,仿佛置身於天頂星之中。而有網友進一步補充到每天闖入大氣層的流星大約有上億顆,理論上你任何時間都能找到這種「自然通訊衛星」。
但是流星的呈現沒有規律,而用於流星尾跡通訊的電臺也就相當複雜。而且它有一種緊縮信號的身手。能夠將言語或電報、材料等信息暫時緊縮儲存,能夠等到覺察一顆可以適用的流星呈現時,疾速把「積壓」下來的一段信號發進來。而接納一方的電臺則能夠陸續收到的信號「修復」成原來的容貌。
最天頂星的絲帶依然採用時分多址為組網模式的16號數據鏈
而對於流星尾跡通訊器材的裝備,有網友指出在80年代,丹江口水庫已經完成基於流星尾跡通訊的洪水預警系統,而也有貴賓級網友指出空降兵15軍已經率先裝備流星尾跡通訊器材,而也有網友闢謠指出該類器材當前並未裝備我軍。
天朝的技術井噴期,即將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