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只有一個「太陽」?

2020-12-05 地理沙龍號

我們人類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一顆普通的行星,宇宙是時間和空間的集合體,宇宙是極為浩瀚的,目前人類依舊沒有探測到宇宙的邊界,目前人類觀測到的「可見宇宙」半徑大約為466億光年,至於宇宙是不是有邊界,依舊是科學界爭論的話題。宇宙有許多不同類型的天體組成,包括恆星、行星、衛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雲等等,而在這些天體中,恆星是唯一能夠自身發光發熱的天體。

太陽

太陽是我們最為熟悉的一顆恆星,那麼在我們浩瀚的宇宙中,是不是只有一個「太陽」?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理解,這裡的太陽我們如果理解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太陽」,那麼在宇宙中毫無疑問只有一個太陽。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而形成的「恆星天體系統」,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太陽系唯一的一顆恆星,太陽的質量大約佔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太陽通過其內部的氫核聚變反應,源源不斷地向外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其中有大約二十二億分之一的能量到達了我們地球,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太陽輻射」。

太陽表面

太陽輻射能是地球自然演化的重要能量來源,也是地球上生命生存所依賴的重要能量來源,可以說沒有太陽輻射也就沒有我們人類。此外,在太陽大氣層中還發生著一些「太陽活動」,包括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陽風等等,這些太陽活動也會對地球產生深刻影響,比如太陽黑子的11年周期性變化,對於地球氣候會產生極大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太陽不僅只有一個,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太陽也就沒有地球生命。

太陽黑子

這裡的「太陽」我們如果理解為「類似太陽那樣的恆星——黃矮星」,那麼宇宙中毫無疑問還有很多「太陽」。宇宙中的恆星可以有許多分類,當然恆星的分類有不同的方法,如果我們按照「恆星在赫羅圖的位置」來進行分類,恆星可以分為白矮星、主序星、巨星和超巨星等類型,其中主序星百科藍矮星、黃矮星和紅矮星等類型,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黃矮星」。黃矮星的共同特徵包括表面溫度大約在5400至6000℃,壽命多為100億年,目前太陽的年齡大約為45.7億歲,宇宙中類似太陽那樣的黃矮星數量起碼在千億個以上。

赫羅圖

相關焦點

  • 浩瀚的宇宙中真的只有我們人類孤獨的存在嗎
    浩瀚的宇宙有沒其他智慧生物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究竟有沒有生命?究竟有沒有類似地球人甚至更高級的外星人存在?對於這些未解之謎,科學家眾說紛紜。太陽系有的科學家認為,既然我們人類居住的丟球只是一個普通的星球,那麼有智慧的生命就應該廣泛存在於宇宙中。而且,人類對火星,金星,木星等星球的探索工作才剛剛開始,現在就斷言宇宙中沒有其他生命存在,似乎還為之過早。
  • 我們的宇宙是一個浩瀚的大漩渦?
    說到漩渦,估計很多人都會感覺很普通,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因為漩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的地方都能夠看到,只要有水一般來說就能夠看到這種漩渦,小的像是家裡洗臉的水盆只要倒上水攪動起來就能夠看到這種漩渦,而如果靠近江河湖海,也經常能夠看到這種旋渦。
  • 我們是浩瀚宇宙中的塵埃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時間裡,那一天陽光燦爛,太陽暖暖的,母親生我的時候沒有費什麼力氣呢,也許是天氣的原因,也許是上天太眷顧我們家了,於是生活終於在貧窮中逐漸擺脫了,也許只是因為父母的節儉,也許只是因為社會的變化。
  •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太陽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恆星之一,但它多地球、對人類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它照亮地球的白天並給地球帶來溫暖,也是地球上生命來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太陽 地球上將是永恆的黑暗和冰冷。
  •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一樣的存在?太陽是宇宙中最普通的恆星之一,但它多地球、對人類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它照亮地球的白天並給地球帶來溫暖,也是地球上生命來源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沒有太陽 地球上將是永恆的黑暗和冰冷。
  •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太陽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
    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地球的45億倍大小,質量卻只有太陽的32倍!大家都知道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中最大的星體是太陽,直徑約為139.2萬公裡。但是還浩瀚的宇宙中,太陽也是只能算一個中等大小的恆星。比太陽大的恆星數不勝數,例如大犬座VY,雖然大犬座VY的大小很有爭議,但是現在普遍認為它的體積為太陽的30億倍,太陽在它真的太渺小,就像把一滴水扔到大海裡差不多!但是最近科學家又發現了一顆比大犬座VY還要大的恆星,那就是位於盾牌座的一顆紅色特超巨星-盾牌座UY,它已經超越大犬座VY,成為了目前最大的恆星。
  • 浩瀚宇宙中最大的星球到底有多大?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宇宙一直是神秘的存在,浩瀚無邊,充滿神秘。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的科技還很落後,誰能想到科技發展至今,人們已經將視野放在了宇宙之中。那麼,你知道浩瀚的宇宙中最大的星球到底有多大嗎?網友了解後都表示:簡直是喪心病狂!那麼這顆巨大無比的星球到底是何方神聖呢?它就是——盾牌座UY。當然不排除無邊無際的宇宙中還有更大的存在,具面前科技水平能探索到的星球,它算是最大的一顆了。
  • 浩瀚的宇宙中,到底有多少個「太陽」?
    在人類對宇宙認識沒那麼多的時候,人類認為天空中只有一個太陽,一個月亮,和無數個星星。但隨著人類對宇宙的認識越來越多,我們逐漸意識到地球在宇宙中並不特殊,「太陽」的數量可能比我們想像中要多得多,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在浩瀚宇宙中,人類有多渺小?
    也許只有旅行到宇宙的邊緣,我們才能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星球啊,48個國家共70億人口,高達數百萬種生物都生存在這個宣布於太空之中的塵埃之上,可隨著距離的拉遠,所有的一切都開始變得模糊起來,我們總覺得地球很大,放在宇宙的尺度下,它可以完全忽略不計。
  • 浩瀚的宇宙到底是是不是圓形球體的,宇宙的形狀是什麼樣?
    而如此浩瀚的宇宙到底是一個怎樣 形狀,估計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圓形球體吧,可是現在隨著空間三維特性來說這個問題其實答案是很多的,下面咱們就來了解一下宇宙到底是什麼形狀的。宇宙的形狀其實主要是受限於自己所誕生過程中的條件約束,宇宙的每一部分還有每一次的變遷,以及內部相互的作用互動等等才最終讓我們看到了現在的宇宙形態,那麼具體要怎麼看宇宙的形狀呢,讓我們先來拿掉一個維度,就像是宇宙存在於一個二維的表面,會是一個什麼具體的形態,一般來說二維最形象的就是平面紙張這樣的,將這張紙捲起來就成為了一個圓柱體,然後我們從一側離開從另一側進入不過這仍然是一個平坦的表面。
  • 15句話讓你從身邊的小事中體會宇宙的浩瀚
    ▼ 在某一個瞬間,你曾是整個宇宙中最年輕的生物。(圖片來自維基百科詞條<Apollo 11>,由NASA提供)▼ 鑑於宇宙是如此的巨大,在浩瀚星空的某一個地方,也許就有一場正在進行中的星際戰爭。
  • 宇宙中哪些天體會讓我們覺得恐怖?這種天體有很多,太陽算一個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類是無比渺小的。這種劇烈的反差有時候會讓我們對宇宙產生恐懼感。再者宇宙中充滿了太多的未知。我們對宇宙的無知也會讓我們產生恐懼感。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古時候人們並不知道日食和月食的產生原理,認為那是天狗在吃太陽和月亮。
  • 我們是不是被禁錮在一個時空中?
    我們人類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被禁錮在地球表面,是不是被禁錮在一個時空之中? 時間長了,人類就習慣了,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真的,其實還是被禁錮在一個時空,不能出離。有了科學探索之後,人類要進行外太空探索,甚至還要到外太空移民,要逃脫地球時空的限制。畢竟,到了外太空,也就沒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了。無所謂過去現在和未來,因為地球的時間在宇宙中簡直不值一提,也就無所謂空間上的上下左右了。
  • 我們的宇宙在沒形成之前是什麼?之前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宇宙?
    關於暗物質疑問,當我們考慮太陽在銀河系中的旋轉時,只考慮了銀河系的中心引力(中心黑洞)的作用,而忽略了銀河系以外其他星系的作用,那就是可視宇宙的集合引力的作用,於是人們引入了暗物質的概念來解釋星系外圍的恆星的旋轉速度大於理論計算值的現象。其實銀河系外圍的恆星的旋轉速度大於只考慮本星系引力作用的旋轉速度的原因就是還有宇宙集合引力的作用。
  • 若是浩瀚的宇宙中僅地球有生命,那地球毀滅後,宇宙還有意義嗎?
    文/行走天涯若是浩瀚的宇宙中僅地球有生命,那地球毀滅後,宇宙還有意義嗎?宇宙是非常浩瀚的存在,也因為它的浩瀚至今人類都看不清,摸不著宇宙真實的樣子,別看我們所生活的地球看似非常的明亮,也別看太陽的光芒能夠穿越億萬公裡走到地球身邊,要知道,像太陽一樣大的恆星在宇宙中是相當普遍的,數量甚至能夠達到幾萬億,卻還是沒有辦法照亮宇宙,就如同1萬米深度的海洋一樣,極其的恐怖,讓人感到畏懼
  • 宇宙浩瀚無垠卻只有28克,科學家計算無誤,理論荒唐卻無法反駁
    筆者/冰辰書生前言當人們正式踏上太空之後,逐漸認識到宇宙是浩瀚無垠的,同時也是非常美麗、多姿多彩的。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對宇宙的了解少之又少。這幾年科學家們不斷的在研究太陽系的天體、行星以及各類天文現象。關於宇宙的重量,卻沒有深入研究,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宇宙到底有多大、有多重?
  • 原子是不是就是一個宇宙,宇宙是不是就是一個原子?
    ,科學家一直都堅持不懈的去觀測、研究,然而越深入了解,越覺得宇宙不可思議,可以說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超乎我們人類的想像,有些甚至我們連想像都無法想像!科學家認為它們是存在的,因為只有我們觀察到的東西不能解釋星系的強大引力。宇宙之浩瀚,人類之渺小,以我們人類想去了解宇宙,現在的技術都不成熟,我們人類到目前為止,連離我們最近的行星(火星)都沒登上過。
  • 宇宙中太陽的漫談細說
    這類天體被統一稱為恆星,我們中心恆星的:名字就叫做太陽。在遠離都市的晴朗夜晚,抬頭總能看到滿天繁星,幾乎每一個亮點都是一顆像太陽一樣的恆星。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恆星數量大概在5000-6000顆,它們基本都在距離地球一萬光年的範圍之內。
  • 在《我的世界》中感受宇宙浩瀚 MC玩家表示這是Minecraft的巔峰
    一個小小的沙盒遊戲具有強烈的像素化色彩。第一眼看見就沒有多少欲望,想去玩的遊戲。竟然就用這短短的方塊創造了一個宇宙世界。在整個宇宙世界中,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方塊了解宇宙的浩瀚和無垠。在我的世界中可以了解科學知識和內容。
  • 黑洞演化跟宇宙誕生十分相似,難道我們生活的宇宙在一個黑洞中?
    當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看到浩瀚的時候,也開始不斷認知宇宙中的各種天體。而在人類的認知裡,行星,恆星等天體,它們都是有具體的實體結構,能夠被我們直接觀測到。小質量的恆星會演化為白矮星,比如太陽生命走到盡頭之後就會演化為一顆白矮星。中等質量的恆星會發生超新星爆炸,形成星雲,而在星雲的中心則是一顆密度非常大的中子星,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脈衝星。中子星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它可是宇宙中除了黑洞質量密度最大的天體,而且在人類可直接觀測到的天體之中,中子星是絕對的霸主,一個直徑20公裡的中子星,它的質量就能夠達到太陽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