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是熾熱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發性的摧毀力量,世界上每一次大的火山爆發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奔流的熔巖憑藉熾熱的溫度會摧毀前方道路上的一切障礙,村莊、農田、森林、城市都會毀於一旦;但熔巖只能瞬間危害火山周圍,而鋪天蓋地的火山灰則會遮蔽陽光,甚至改變區域氣候。黃石超級火山群作為當今世界最大並仍處於活躍狀態的超級火山,就像一顆深埋於地下「定時炸彈」,巨大的威力足以媲美隕石撞擊,甚至可能使全球氣候發生劇變,最終釀成物種大滅絕的慘劇。
火山是熾熱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發性的摧毀力量,世界上每一次大的火山爆發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古羅馬時期人們認為,火山噴發是火神伏爾甘發怒,於是就用火神的名字來命名這一現象—Volcano。現在我們知道,通常出現在板塊交界處,板塊由於相互擠壓或分離出現裂縫,界線附近深處巖漿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噴發。火山活動也並不是地球所特有,目前人類通過深空探測手段發現,月球、火星、金星和木衛一上均有火山噴發活動。
火山噴發是地幔深處的高溫巖漿及氣體、碎屑從地殼中噴發出的現象。
火山噴發基本是由氣體驅動的,由於地球內部高溫高壓的環境,很多氣體溶解在巖漿之中,當熾熱的巖漿湧出地面,就像打開了一瓶搖晃了很久的可樂,黏稠的巖漿混雜氣泡翻滾而出,高壓氣體瞬間噴出,攜裹著石塊、灰土等物質,形成巨大的氣柱直衝雲霄,氣柱的速度甚至可以超過音速。然後火紅滾燙的巖漿噴湧溢出,並順著火山錐流往低處,所到之處,寸草不留。
黃石超級火山的破火山口大約佔到整個黃石公園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當然這是普通的火山噴發,對於黃石這類超級火山,噴發並不會形成火山錐,因為超級火山的巖漿庫深埋於地下,巨大的威力直接將火山口炸得粉碎,地面上只會留下一個個如同隕石坑般的凹陷(稱為破火山口)。站在超級火山旁邊,不會發現地上有凸起的山體,只會在深坑之外,看到一望無際的平地,因為超級火山整體就是一個大高原,現今黃石超級火山的破火山口就是64萬年前大規模噴發後的殘留的痕跡,呈橢圓形,面積達84×45公裡,大概佔黃石公園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相比較巖漿流,火山噴發最大的危害是影響範圍更廣的火山灰。
但火山噴發危害最大的並不是熾熱的巖漿流,因為巖漿流只能影響火山周邊的局部區域,而鋪天蓋地的火山灰則影響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它們瀰漫空中,遮擋陽光,汙染空氣,阻礙飛機飛行。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噴發時,火山灰隨著颱風暴雨降落到人口稠密的地區,約200人死在壓塌的屋頂下,隨後幾年還因為這些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地球平均氣溫下降了0.5℃。
火山噴發時產生的巨大衝擊力和極高溫將頂端的冰蓋瞬間氣化,形成玻璃體火山灰顆粒,嚴重威脅飛機引擎。
還有2010年的冰島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的多次噴發,導致冰島的第五大冰川消融,混有火山灰的泥漿洪流沿山脊兩側傾瀉下來,同時大量混有水氣及玻璃體細小顆粒的火山灰噴向空中,穿過對流層,擴散進距地面高度10公裡以上的平流層裡,短短兩天內,這股火山灰雲就席捲了歐洲,導致整個歐洲的航運體系癱瘓,全球共有680萬旅客因此滯留各大機場,僅對航空業就造成每天超過2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1815年印尼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是近代有科學觀測以來,全世界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
當然若按火山爆發等級劃分,埃亞菲亞德拉冰蓋火山噴發大約相當於3級,相比於1980年美國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的5級和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噴發的6級,強度要小得多。也遠比1815年印尼松巴哇島上的坦博拉火山(達到7級,是近代有科學觀測以來,全世界最大的一次火山噴發)噴發小的多。
松巴哇島上高4300米的坦博拉火山,在1815年噴發時,山體高度更是被削掉了1000多米。
松巴哇島上高4300米的坦博拉火山,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印尼群島最高的山峰之一。它在1815年噴發時,遠在1200多公裡之外的印尼首都雅加達都能聽到類似大炮聲的隆隆巨響,而且還能看到沖天的火山灰煙柱。據後來測算,坦博拉火山噴出的煙柱預計高達3萬米,持續近四個月的連續噴發,總共噴出了大約1.4億噸的熔巖、火山灰和其他物質,山體高度更是被削掉了1000多米,能量高達8億噸TNT,屬於超級普林尼式噴發。
最終受坦博拉火山噴發時的衝擊波、火山碎屑流和地震影響,松巴哇島和周邊島嶼約1萬人遇難,在隨後數月受火山灰落地影響,又導致8萬餘人死於饑荒和疾病。更可怕的是火山煙塵使全球氣溫平均下降0.53度,造成1816年八月霜凍,全年沒有夏天。
迄今為止,能考證到的最猛烈的火山噴發強度為8級,那就是距今64萬年前的美國黃石超級火山群噴發。
我們知道,火山爆發的等級是按照噴出物體積劃分的。3級強度的火山噴發會產生超過1000萬立方米的噴出物,而在火山爆發等級體系中,強度每提高一級,噴出物的體積就增加10倍。迄今為止,能考證到的最猛烈的火山噴發強度為8級,那就是距今64萬年前的美國黃石超級火山群噴發,噴出物超過1000立方公裡,這一數量是1883年印尼喀拉喀託火山(釋放出21立方公裡的火山灰)噴發量的50倍,相當於一個邊長10公裡的立方體。而6500萬年前,被認為導致全球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那顆肇事小行星的直徑也不過10公裡,體積上更是遠不如邊長10公裡的立方體。
黃石超級火山恰好處於地幔柱上方,是北美板塊在過去17億年被板塊構造搬運時,跨越過的一個不流動地幔熱點。
這意味著,在黃石國家公園秀美絕倫的風景之下,存在一個超級巖漿湖,滾燙的巖漿通過地幔柱源源不斷的向上匯集。所以在黃石超級火山噴發的周期內,黃石國家公園內遍布1萬多處溫泉、泥泉和300多個定時噴發的間歇泉就是最好的證據,特別是間歇泉,數量超過全世界總量的一半多。
2014年有媒體報導,黃石公園內的一條柏油馬路受黃石火山不斷釋放的巨大熱量影響,開始融化。
根據考古發現,黃石超級火山的噴發周期大約為60萬年,而上次噴發是在64萬年前,這意味著黃石超級火山已經進入活躍周期。早在2007年,猶他大學和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就發表研究文章,稱黃石火山口下的地殼在2004至2007年間抬升了17釐米;2014年盛夏時,黃石國家公園內一段長約5公裡的柏油馬路,受黃石超級火山不斷釋放巨大熱量影響,開始「融化」,很多地段像「爛泥」一樣鬆軟...。
黃石超級火山一旦噴發,不但半個美國都將覆蓋在厚重火山灰之下,甚至可能改變行星風帶,顛覆現有的生態系統
種種活躍跡象無不加重人們對這座超級火山的擔心,畢竟黃石超級火山一旦噴發,不但半個美國都將覆蓋在厚重火山灰之下,甚至有可能改變行星風帶,進而改變地球氣候環境,危及整個生態圈的平衡。所以美國聯邦地質調查局、猶他大學和黃石國家公園共同組成了黃石火山觀測站,密切監測著黃石超級火山的活動狀況。
備註:本文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分享指正。另文中配圖部分引自網絡,如有版權私聯請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