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賦予了北美豐富的物產資源,也給了他們巨大的危機;如果說達摩克裡斯之間是高懸頭頂的話,黃石公園等超級火山更像是人們腳下的定時炸彈。
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美國憑藉資源豐富,大量歐洲移民前往尋找機遇,二十世紀初取代英國工業和經濟的領導地位,一二戰本土遠離硝煙,二戰後成為西方陣營領導者;一切都顯得這個國家仿佛被上天所眷顧。
後來人們給美國起了個上帝的寵兒這個稱號,然而美國對周邊國家的壓制,也讓周邊國家的人哀嘆一聲「離天堂太遠,離美國太近」。
黃石國家公園看起來風景秀麗,實則具有強大破壞力,是目前全球唯一活躍的超級火山,稱得上是地球上最出名的超級火山。
從第四紀算起,還有五大超級火山知名度相比於它要差不少,破壞力比黃石火山也低不到哪兒去,六大超級火山中,三座在美國,一座在日本,一個在印尼,一個在紐西蘭。
印尼的多巴湖
除開那些更古老的死火山,按地質學上的第四紀以來,目前最大的超級火山並不是黃石,而是離我們不算很遠的印尼,多巴湖火山位於蘇門答臘島的北部,如果你去那裡旅遊的話,會發現這個火山口是個長100公裡、最寬30公裡的巨大湖泊。
地質學上的第四紀是指自人類260萬年前發展到現在。
比起黃石火山的知名,它造成的破壞更加嚴重。上次7.4萬年前的大噴發,是在過去兩千五百萬年中最大的火山噴發,噴射出的2800立方千米的巖漿、火山灰等物質對全球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那次噴發造成全球範圍內的溫度平均下降了3至5°C,東非的馬拉威湖都發現來自多巴湖噴射出來的火山灰;因為那時古人類主要分布在亞歐、非大陸,所以造成當時很多數古人類死亡,直接降低了古人類的多樣性。
好在多巴湖在那次長達兩個星期的噴發後,比較安分,這個火山源於印度-大西洋板塊向東的運動;現在這個火山依然需要人們警惕,近百年來地質活動活躍,2004年造成巨大破壞的印度洋地震,震中距離多巴湖只有三百公裡。
瓦勒斯火山
多巴湖只是個頭大,噴射量最大的火山在美國。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的這座火山主要在161萬年前和120萬年前大規模爆發過兩次,形成寬約22公裡的大型巴耶斯破火山口和帕哈利託火山碎屑高原,它的火山口直徑達到22公裡。
在這40萬年期間,這座火山的噴發量驚人,總計達到65萬立方千米。好在不是一次噴發,而是在數十萬年中斷斷續續進行,對全球生態傷害比不上多巴湖的一次噴發。
自一千五百年前最後一次噴發後,這座火山一直比較穩定,地質學家也放下心來,當地美國人已經使用了近七十年的地熱資源。
最出名的黃石火山
說黃石火山劇烈噴發一次的威力足以摧毀全球生態,雖然不至於,但也不遠了。黃石火山由過去210萬年中三次超級噴發活動產生,第一次發生在210萬年前,第二次發生在130萬年前,第三次發生在64萬年前。
按照規律總結,從現在到未來十來萬年內都有可能再次噴發,不過科學界目前沒有能力預測這個精確時間;但願再讓人類平穩發展幾萬年,有能力將這些地質活動對生態的傷害降到最低,人類進入文明社會僅僅數千年,現在還太過脆弱。
72公裡長,55公裡寬的黃石火山口單次噴發噴出物在280立方千米到2500立方千米之間,因為它的巖漿含矽量高達75%,一旦噴發會帶來大量火山灰,全美3/4地區會覆蓋上火山灰,而全球其他地區會因為硫酸氣體層導致溫度驟降,巨大的生態災難會讓大部分人類和動植物死於寒冷和飢餓。
因為黃石火山是目前唯一活躍的超級火山,基本每年一有動靜就會牽動全人類的神經,更可怕的是它噴發的規律性,人們大多數時候不會因為未知而恐懼,但黃石火山噴發這種有規律的事情,尤其是我們已經處於它預估的第四次噴發時間內;才讓人人都感到忌憚。
美國之所以這麼熱衷於發展航天,前往月球、火星,大概不安分的黃石公園帶來的威脅,也是動力之一。
低調的長谷火山
相較於活躍的黃石公園,美國加州的長谷火山就讓人放心的多,它的火山口長約32公裡、寬18公裡。
其它火山都是源於板塊運動產生,但是長谷火山卻不是,它不在地質學上的熱點區域;長谷火山到底是為何產生的,科學家目前依然無法解釋。
長谷火山上次大規模噴發還是在31萬年前,一次噴出4000 立方千米的物質,噴出的火山灰幾乎籠罩全美。地質學家通過統計長谷火山活動,發現近十萬年它的活躍度不斷下降,火山口以下,深層巖漿不斷凝結,將來不太可能發生大規模噴發。
長谷火山目前算是美國三大超級火山中只讓人放心的,有人估計知道科羅拉多也有一座超級火山,名叫拉加裡塔;它上次噴發已經太過久遠了,它在2600-2800萬年前那次規模空前的爆發,科學家現在已經把它劃為了死火山。
日本的超級火山,生活在富士山的盛名之下
作為日本的聖山,富士山也是一座活火山,規模上和鹿兒島的姶(讀 è)良超級火山相比,就顯得不值一提了。
姶良超級火山誕生於2.2萬年前,在板塊運動之下形成,火山口長23公裡、寬17公裡;在兩萬年前的噴發活動中同樣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難。因為姶良火山的年齡很小,它至今都很活躍。
在地下巖漿層中,它與霧島的巖漿系統相連;讓它的地下巖漿能夠流向櫻島火山,霧島火山群成為了今天日本最危險也是地質活動最活躍的地區。
姶良火山附近就是鹿兒島市,因為生活著90萬人,它的火山監測系統在全球範圍內都是最好的,超過美國黃石公園。專門由櫻島火山研究中心嚴密監視,不過當地人對小規模的火山運動已經習以為常。
比黃石更頻繁,千年劇烈噴發一次的超級火山
如果說黃石火山的周期是60萬到80萬年之間的話,紐西蘭的陶波火山噴發周期要精確的多。陶波火山自三十萬年前開始噴發,單次噴發物質達到1170 立方千米,主要影響的是澳洲地區。
從六萬年前開始,它的噴發開始變得頻繁,從近五千年的統計數據來看,這座火山平均每一千年噴發一次。上一次劇烈噴發已經是一千八百年前,這麼久沒有噴發倒也不算個例。
因為在8000年前到5000年前的三千年期間,陶波火山進入了一段休眠期,樂觀估計,陶波火山距離下次噴發應該還有一千多年。
結語
我們總是自省,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中對地球母親造成的傷害。其實論起真正對生態的毀滅性,人類的力量依然和這些超級火山差的很遠。
現在我們努力保護環境,與其說是保護地球,不如說是保護人類自己和整個自然生態。地球只是一顆巖石行星,在她漫長的生命歷程中,我們的這數千年的文明史仿佛剎那,我們要做的只是保護自己和生態,除非小行星撞地球,地球才需要人類的保護。
地球的地質活動破壞力驚人,我們對自然生態的保護依然十分有意義;自然災難不確定不可抗,但我們可以儘量減少自身行為對自己的傷害。
讓自然生態不斷恢復、資源開發上能夠可持續發展;人類文明才能穩健的前行,在這些超級自然災難的穩定期儘快發展起來,走向宇宙,利用技術手段降低地質運動對生態的危害;才是我們對地球的最好報答。(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