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LED內量子與電光轉換效率的原理分析

2021-01-07 電子產品世界

在LED的PN結上施加正向電壓時,PN結會有電流經過,電子和空穴在PN結過渡層中複合會產生光子。然而並不是每一對電子和空穴都會產生光子,由於PN結作為雜質半導體,存在著材料品質、位錯因素以及工藝上的種種缺陷,會產生雜質電離、激發散射和晶格散射等問題,使電子從激發態躍遷到基態時與晶格原子或離子交換能量時發生無輻射躍遷,也就是不產生光子,這部分能量不轉換成光能而轉換成熱能損耗在PN結內,於是就有一個複合載流子轉換效率,以Nint符號表示。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99939.htm

Nint=(複合載流子產生的光子數/複合載流子總數)×100%

當然,很難去計算複合載流子總數和產生的光子總數。一般是通過測量LED輸出的光功率來評價這一效率,這個效率Nint就稱為內量子效率。

提高內量子效率要從LED的製造材料、PN結外延生長工藝以及LED發光層的出光方式上加以研究才可能提高LED的Nint,這方面經過科技界的不懈努力,已有顯著提高,從早期的百分之幾已提高到百分之幾十,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LED發展,還有提高Nint的很大空間。

假設PN結中每個複合載流子都能產生一個光子,是不是可以說,LED的電一光轉換效率就達到100%? 回答是否定的。

從半導體理論可以知道,由於不同的材料和外延生長工藝的不同,所製成的LED的發光波長是不同的。假設這些不同發光波長的LED其內量子效率均達到100%,但由於一個電子N型層運動到PN結有源層和一個空穴從P型層運動到PN結有源層,產生複合載流子所需的能量E與不同波長的LED的能帶位置相關都不一樣。而不同波長的光子的能量E也是不同的,電能到光能的變換有必然的損耗,下面舉例加以說明:

例如一個入D=630nm的GaInAlP四元橙色LED,其正向偏置為VF≈2.2V,於是意味著它的一個電子與一個空穴複合成一個載流子所需的電勢能ER=2.2Ev,而一個入D=630nm的光子的勢能為E=Hc/入D≈1240/630≈1.97eV,於是電能到光能的轉換效率N(E-L)=1.97/2.2×100%≈90%,即有0.0.23eV的能量損失(EV為電子伏)。

如果對一個GaN的藍光470nm的LED,則VF≈3.4V,於是EB≈3.4EeV,而EB≈1240/470≈2.64eV,於是Nb=2.64/3.4×100%≈78%,這是在假定Nint=100%時。若Nint=60%,則對於紅色LED,N(E-L)=90%×60%=54%,而對於藍色LED則有N(E-L)B=78%×60%=47s%。可見,這就是LED的光一電轉換效率不是很高的原因。

上面已經了解到PN結有源層的電一光轉換效率不是很高,有相當一部分電能沒有轉換成光能,而是轉換成熱能損耗在PN結內,成為PN結的發熱源。業界正在通過材料、工藝等機理上的努力去提高這一效率。如果施加在LED上的電功率全部變成光子能量,那麼要問:這些光子能否全部逸出到空氣中「看見」?回答也是否定的。於是就有一個LED光子逸出率的問題存在。可以這樣來表示LED中產生的光子逸出到空氣中的比率。

Nout=(逸出到空氣中的光子數/PN結產生的光子總數)×100%

以上公式可以為LED的內量子效率。為方便說明,我們假定LED的材料為GaAs,其材料的折射係數為N1=3.9,與晶片接觸的界面是空氣,它的光折射係數N0=1,由光傳播理論的光線折射定律可以知道,兩種不同界面的折射係數不相同時,其垂直於界面的光的反射函數可用下式來表示:

R(L)=[(N1-N0)/(N1+N0)]2×100%

對於GaAs與空氣,則有,

R(L)=[(3.9-1)/(3.9+1)]2×100%=35.02

這就是說,有35.02%的光子將被反射回GaAs材料中,即反射回晶片內,不能逸出到空氣中,僅有64.98%有可能逸出到空氣中。然而,LED的發光若是一個點光源時,其邊界全發射臨界的半角Θc與界面兩種材料的折射係數有關,並由以下公式確定:Θc=Arcsin(Ndn1)

對於GaAs和空氣:Θc=Arcsin(1/3.9)=14.90°

邊界全發射臨界角為29.8°,超過這個角度不能發射到空氣中,顯然這對一個球面而言,這個角度僅8.27%的區域能全發射,顯然內量子效率是極低的。

當然對LED晶片來說,它是一個六面體,並非點光源,在不計電極擋光時,這個六面體的六個面均可有一個全發光臨界角,共有49.6%的出光區域。事實上,LED由於要引出電極、固定在引線框架上等原因,還做不到六個面出光,也就是達不到49.6%的全發射區域。LED內量子效率一般僅在20%左右,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就是要綜合LED晶片結構、封裝結構、材料折射係數等方面因素加以解決,來提高出光效率。

近幾年因環保、節能、半導體的綜合優勢,LED取代傳統光源已鋒芒畢露,但需要LED的發光效率有更大的突破才可以實現廣泛應用,要提高發光效率就跟以上內量子效率與電光效率息息相關!技術提高的同時帶動成本下降,半導體照明才可以發揮科技優勢!

相關焦點

  • LED的內量子效率與電光效率原理及計算
    電子和空穴在PN結過渡層中複合會產生光子,然而並不是每一對電子和空穴都會產生光子,由於LED的PN結作為雜質半導體,存在著材料品質、位錯因素以及工藝上的種種缺陷,會產生雜質電離、激發散射和晶格散射等問題,使電子從激發態躍遷到基態時與晶格原子或離子交換能量時發生無輻射躍遷,也就是不產生光子,這部分能量不轉換成光能而轉換成熱能損耗在PN結內,於是就有一個複合載流子轉換效率,並用符號Nint表示。
  • LED的內量子效率與電-光效率簡述及計算
    一般是通過測量LED輸出的光功率來評價這一效率,這個效率nint就稱為內量子效率。    提高內量子效率要從LED的製造材料、PN結外延生長工藝以及LED發光層的出光方式上加以研究才可能提高LED的nint,這方面經過科技界的不懈努力,已有顯著提高,從早期的百分之幾已提高到百分之幾十,有了長足的進步,未來LED發展,還有提高nint的很大空間。
  • 綠光鈣鈦礦LED器件外量子效率達20.3%
    綠色可見光鈣鈦礦LED器件的外量子效率達到20.3%,刷新了該領域的世界紀錄!記者11日從華僑大學獲悉,該校魏展畫教授團隊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薄膜製備策略,並優化了LED器件結構,製備出了全球領先的高亮度、高量子轉換效率的LED器件,在鈣鈦礦電致發光領域取得了重大研究進展,推動我國向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價格低廉的顯示和照明器件產業邁出重要的一步。該研究成果於11日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
  •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打開APP 如何提高led發光效率 姚遠香 發表於 2019-01-29 14:30:31   過去十多年來,通過在材料和器件設計方面的改進,使得LED的發光效率獲得了極大提高。
  • 揭秘如何提高綠光LED能效問題
    用來創造高效藍光LED的III-N系列,在波長更長的情況下效率會變低,而在紅光的波段範圍內效率很高的III族磷化物也面臨一樣的苦惱;延伸這一類LED的光發射更短的波長,效率會降低,簡而言之,材料系統在黃綠色譜範圍裡效率很低。
  • 超高真空退火,輔助量子阱尺寸剪裁,提高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效率!
    與在手套箱中退火的薄膜相比,在超高壓退火條件下製備的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LEDs)器件具有13.0%的外量子效率和11.1%的電光轉換效率。論文連結: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02217準二維(Q-2D)鈣鈦礦材料具有高的光致發光量子效率(PLQE)和良好的薄膜覆蓋率等優良性能,使其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LEDs)的應用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 教你如何提高LED的發光效率
    ,也就是不產生光子,這部分能量不轉換成光能而轉換成熱能損耗在PN結內,於是就有一個複合載流子轉換效率。一般是通過測量LED輸出的光功率來評價這一效率,這個效率就稱為內量子效率。,使電能不易轉換成熱能,進而間接提高LED的發光效率,而可獲得約70%左右的理論內部量子效率。
  • LED燈三大散熱方式原理詳解
    led燈條節能顯著。採用超高亮大功率led光源,配合高效率電源,比傳統白熾燈節電80%以上,相同功率下亮度是白熾燈的10倍。超長壽命50,000小時以上,是傳統鎢絲燈的50倍以上。LED採用高可靠的先進封裝工藝—共晶焊,充分保障LED的超長壽命。發光視效能率可高達80lm/w,多種LED燈色溫可選,顯色指數高,顯色性好。
  • 如何提高LED外延結構的內量子效率
    LED外延結構的的內量子效率(IQE)對其亮度有著決定性的影響,而很多人的誤解是IQE由MOCVD工藝決定,其實IQE應該是由外延材料的設計決定。而國內缺少的恰恰是外延結構的設計人才,只會用設備的人不一定能夠長出高質量的材料。
  • 轉換效率達18.49% 極電光能大面積鈣鈦礦光伏組件效率再創新高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作為一家以技術為核心的全球鈣鈦礦產業化技術開發領先企業,極電光能一直堅持科技創新,注重技術研發的投入。近日,極電光能傳來喜訊,公司自主研發的鈣鈦礦太陽能組件轉換效率再創新高,經國際權威認證機構TüV北德按照IEC標準嚴格檢測,轉換效率突破18.49%(@60c㎡),認證效率處於行業領先。
  • 光電探測器量子效率突破理論極限
    紫外線觸發納米結構內的電子倍增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北京8月17日電(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芬蘭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黑矽光電探測器,其外部量子效率達130%,這是光伏器件這一效率首次超過100%的理論極限,有望大大提高光電探測設備的效率,而這些設備廣泛應用於汽車、手機、智能手錶和醫療設備內。
  • 太陽能轉換效率低?量子裁剪破「魔咒」
    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突破的是能量轉換效率。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在《納米快報》上發表論文,提出「量子裁剪太陽能聚光板」概念,並基於該概念將量子裁剪應用到螢光型太陽能聚光板上,其原型器件太陽能轉換效率比傳統器件提高了一倍。
  • 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超20%
    研究人員利用鈣鈦礦的組分分布調控策略得到平整緻密且光電性能優異的鈣鈦礦薄膜,並通過加入阻擋層改善電子空穴的注入平衡,得到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外量子效率(EQE)超過20%,刷新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的世界最高紀錄,同時,穩定性也得到極大地提升,遠超國際同行。
  • 電光調製與聲光調製原理和應用領域
    頻率和波長調製利用外界因素改變光的頻率或光的波長,通過檢測光的頻率或光的波長的變化來測量外界的物理量的原理,稱為光的頻率和波長調製。電光調製利用電光效應實現的調製叫電光調製。因此, 利用這種衍射方式製作的聲光器件,工作效率很高。
  • 白顏色LED原理簡介
    將某種形式的能量轉化為光能的過程是一種量子轉換過程遵守能量守衡定律。發光過程中的量子效率、量子提取率以及輻射光子的能譜決定了該過程的光效。白光光源運轉時所經歷的量子轉換過程愈多、能量的損失愈大,光效必將降低。   LED發光時載流子複合過程的量子轉換效率雖然很高。
  • 歐司朗創新量子點光轉換技術讓LED更高效
    Osconiq S 3030 QD在高顯色指數下呈現卓越效能 近日,歐司朗推出了新型中功率LED Osconiq S 3030 QD,此產品是歐司朗旗下首款使用量子點光轉換技術的LED,專為區域照明和筒燈應用所研發,能夠賦予燈具更高效、更卓越的顯色性能。
  • 松下和飛利浦led對比分析
    松下和飛利浦led對比分析   飛利浦led優點   1、發光效率高   LED本身的發光效率已經到達130lm/W以上而且這個效率還在每年增長,據估計,到2020年,LED本身的發光效率將會達到240lm/W。光效高就意味著節能。根據實測的結果,一盞8W的LED就可以取代一盞32W的吸頂燈。電功率可以節省4倍以上。
  • 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首超8%
    原標題: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轉換效率首超8% 4月20日,記者從華東理工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鍾新華課題組在量子點敏化太陽電池(QDSC)的研究中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將該類電池光電轉換效率紀錄提升到經第三方認證的8.21%,較先前由該課題組創造的6.82%的紀錄提高了20%。相關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 科學家研究新鈣鈦礦材料,或可再度提高太陽能轉換效率
    目前市面上的太陽能大多都無法吸收波長較長的紅外光,轉換效率仍有許多進步空間
  • 原子層沉積工藝可使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提高30%
    使用其新型原子層沉積工藝,銅銦鎵硒(CIGS)太陽能電池轉換效率將比傳統使用硒化鉻(CdS)緩衝層的CIGS太陽能電池提高30%。Avaco公司聲稱,其新型ALD處理系統可以為光伏幹法工藝提供一個緩衝層優化方案,以提高光電轉換效率。新工藝提高了短波和近紅外範圍的量子效率,量子躍遷有助於提高CIGS太陽能電池效率,並不影響開路電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