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真空退火,輔助量子阱尺寸剪裁,提高鈣鈦礦發光二極體效率!

2021-01-09 孜然學術

導讀:作者通過超高壓退火實現了用準二維(Q-2D)鈣鈦礦抑制低維量子阱的形成。測試證實了尺寸剪裁,其次是結構相關的光電特性。觀察到了超高壓退火誘導的量子阱加速電荷載流子的輻射複合。解釋了量子阱形成的機理。這些發現將為優化Q-2D鈣鈦礦在各種光電領域的應用開闢一條新的途徑。

準二維(Q-2D)鈣鈦礦具有多維量子阱(QWs)的特性,是光電子應用的主要候選材料。然而,由於聲子-激子相互作用和絕緣的有機陽離子的夾雜,過多的低維鈣鈦礦對器件效率不利。來自南京理工大學最新研究表明,通過超高真空(UHV)退火去除有機陽離子1-萘甲胺碘化物(NMAI),抑制了低維QWs的形成。與在手套箱中退火的薄膜相比,在超高壓退火條件下製備的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LEDs)器件具有13.0%的外量子效率和11.1%的電光轉換效率。相關論文以題為「Dimensional Tailoring of Ultrahigh Vacuum Annealing-Assisted Quantum Wells for the Efficiency Enhancement of Perovskite Light-Emitting Diodes」發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論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02217

準二維(Q-2D)鈣鈦礦材料具有高的光致發光量子效率(PLQE)和良好的薄膜覆蓋率等優良性能,使其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LEDs)的應用中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Q-2D鈣鈦礦的多維量子阱(QWs)不僅限制了注入電荷載流子以提高材料的光電性能,而且減少了表面水的滲透以提高器件的長期穩定性。近年來,基於1-萘甲胺碘化物(NMAI)有機間隔基的Q-2D鈣鈦礦被報導具有良好的PLEDs性能。然而,Q-2D鈣鈦礦通常含有小n-QWs和大n-QWs的混合相。由於聲子-激子相互作用和絕緣的較大有機陽離子的夾雜,過多的低維小氮量子阱不利於器件的效率。因此,為了通過改進的輻射複合過程來提高器件的性能,通常需要進行尺寸裁剪。

本文研究了超高真空退火對NMAI基Q-2D鈣鈦礦薄膜低維相(小n-QWs)形成的抑制作用。作者進一步研究了超高壓退火對鈣鈦礦薄膜的QWs結構及其對PLEDs性能的影響。採用掠入射廣角X射線散射(GIWAXS)系統地研究了退火鈣鈦礦晶體的尺寸變化。對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和光致發光光譜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解釋與維數相關的光學性質。優化後的超高真空退火膜具有更快的光致發光衰減和更高的光致發光質量,這證實了量子阱的抑制形成加速了輻射複合速率。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從元素化學計量比變化的角度解釋了鈣鈦礦的尺寸演化。進一步用優化的超高壓退火鈣鈦礦薄膜製備了PLEDs,與用手套箱退火製備的相同的PLEDs相比,其EQE高達13.0%,光電轉化效率高達11.1%。

圖1.鈣鈦礦薄膜的二維GIWAXS譜,(a)薄膜Ⅰ,(b)薄膜Ⅱ,(c)薄膜Ⅲ和(d)薄膜Ⅳ,(e)GIWAXS譜的qr強度圖。(f)不同壓力下退火形成的具有不同n數的鈣鈦礦自組裝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2.(a)鈣鈦礦薄膜的紫外-可見吸收。(b)穩態光致發光光譜。(c)用TCSPC探測PL壽命。

圖3.(a-d)顯示了鈣鈦礦薄膜中元素(C,N,Pb和I)的XPS核心能級譜。從上到下每四個光譜分別來自於膜Ⅰ、膜Ⅱ、膜Ⅲ和膜Ⅳ。特徵的化學來源用顏色標記並顯示在插入件中。

圖4.基於上述薄膜製備的PLEDs的光電特性。(a)PLEDs的能級圖。(b)器件的EL光譜。(c)電流密度和輻射率與電壓的關係。(d)EQE是電流密度的函數。(e)根據電流密度繪製的電光轉換效率。(f)70個器件分別具有膜-Ⅰ和膜-Ⅲ的峰EQEs直方圖。

(文:愛新覺羅星)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材料科學與工程」。歡迎轉載請聯繫,未經許可謝絕轉載至其他網站。

相關焦點

  • 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新型多量子阱鈣鈦礦材料——基於壘寬調控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普通的三維鈣鈦礦發光效率受限於缺陷態導致的強非輻射複合,基於多量子阱鈣鈦礦發光層通過把激發態局域化能有效的避免這個問題。相對於傳統三維鈣鈦礦發光層,多量子阱鈣鈦礦發光層是由不同層數(n)的二維鈣鈦礦組合而成,其中角-角共享的八面體無機滷化物形成天然的『勢阱』,而大分子有機銨鹽形成天然的「勢壘」。這種多量子阱結構呈現出了較強的量子限域效應與較高的螢光效率。
  • 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獲進展
    日前,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的支持下,浙江大學化學系彭笑剛課題組與材料系金一政課題組合作在量子點發光二極體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該文報導了一種以量子點為電致發光材料的新型LED器件。其性能遠遠超過了目前相關文獻報導的其他量子點LED,並且該新型器件可以通過簡單的溶液加工路線製備而得。 LED作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的核心器件已被業界認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的LED器件則是目前市場上的流行產品。但是,GaN外延生長量子阱需要超高真空、超高純度原料、超密度電能消耗等條件。
  •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中青在線訊(通訊員 楊芳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鈣鈦礦LED外量子效率提高到20.7%。」由南京工業大學海外人才緩衝基地(先進材料研究院)黃維院士、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日前發表於《自然》雜誌。
  • 認證效率18%!溶劑-蒸汽退火法製備高取向性2D鈣鈦礦電池
    這些2D鈣鈦礦相對於它們的3D對應物表現出顯著改善的環境和結構穩定性,然而在2D鈣鈦礦薄膜中,交替的有機和無機層在這些薄膜從溶液加工時優先平行於襯底取向,阻礙了面外電荷傳輸,使得效率相比三維鈣鈦礦電池低了許多。使用有機和無機層垂直取向的2D鈣鈦礦薄膜將顯著降低電荷傳輸電阻並顯著提高2D鈣鈦礦的性能。
  • 大連化物所揭示二維鈣鈦礦量子阱材料中載流子輸運新機制
    2D鈣鈦礦具有柔性結構、大的激子結合能、易調諧帶隙,以及顯著提高的耐溼性等獨特性質,在光電和量子器件應用領域得到廣泛關注。以往研究普遍認為,2D鈣鈦礦中載流子以激子形式存在,受到激子壽命和遷移率的限制,其激子遷移距離只有數百納米,比3D鈣鈦礦材料小一個量級以上。基於文獻中報導的載流子輸運特性,在依賴於載流子長距離輸運器件應用方面,2D鈣鈦礦可能無法與3D鈣鈦礦和其他傳統半導體量子阱材料相媲美。
  • 南科大副教授王愷團隊在鈣鈦礦發光二極體領域取得系列研究進展
    相比其它發光材料,鈣鈦礦具有發光峰窄、色域廣、波長易調、製備方法靈活兼顧低成本等特點,因而PeLED在顯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得益於準二維鈣鈦礦獨特的多量子阱結構,近年來基於準二維鈣鈦礦製備的藍光PeLED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 《ACS Photonics》多功能添加劑,助力紅色發光二極體
    滷化鈣鈦礦是有前途的無鉛發光二極體候選材料,但其性能因結晶性差和錫的氧化而受阻。同時實現調製結晶,抑制氧化和鈍化缺陷以提高器件性能是必要但具有挑戰性的。來自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和北京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證明了萘酚磺酸鹽是一種有效的多功能添加劑。
  • 《ACS Photonics》多功能添加劑,助力紅色發光二極體
    滷化鈣鈦礦是有前途的無鉛發光二極體候選材料,但其性能因結晶性差和錫的氧化而受阻。同時實現調製結晶,抑制氧化和鈍化缺陷以提高器件性能是必要但具有挑戰性的。多功能添加劑的協同效應有助於提高0.72%的效率以及132 cd m-2的量子阱亮度結構的碘化苯乙銨錫((PEA)2SnI4)LED,它代表了純紅色區域中最有效的無鉛鈣鈦礦LED。
  • 教你如何提高LED的發光效率
    由不同化學成份的半導體材料,基於它們具有之能隙值各不相同,再經適當的組合後可以得到不同發光波長的發光二極體。   如何提高LED的發光效率   早期LED組件發展集中在提升其內部量子效率,方法主要是利用提高晶片的質量及改變晶片的結構
  • 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基於滷化鈣鈦礦的高效藍光發光二極體
    照明佔全球電力消耗的20%左右,如果所有光源都由發光二極體(LED)組成,這個數字可以降低到5%。然而,目前使用的藍白光LED需要複雜的製造方法,而且價格昂貴,這使得實現全球過渡更加困難。它們具有良好的發光特性,並且易於製造。利用滷素族的元素,即氟、氯、溴和碘,鈣鈦礦可以根據晶體的化學成分被賦予不同的特性。目前已經用鈣鈦礦製造出了綠光和紅光的LED,但至今還缺少一種顏色,即藍色,因此無法實現白光。瑞典林雪平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基於滷化鈣鈦礦的高效藍光發光二極體。新的LED可能為廉價和節能的照明開闢新的道路。
  • 準零維量子點雷射器的發展歷程及瓶頸
    目前獲得準零維量子點材料的方法,主要有外延技術生長法、膠體法和腐蝕法等,其中最常用的是膠體法和外延技術生長法。膠體法通常是指利用金屬的有機或無機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經過溶膠而固化形成膠體量子點,形成的膠體量子點在離心力作用下可以塗覆在襯底表面,經過退火處理形成所需納米糰簇,點的尺寸與凝膠的時間和退火處理時間有關。
  • 24.02%,鈣鈦礦電池效率再創新高,揭秘MACl作用機理!
    甲基氯化銨(MACl)改善鈣鈦礦薄膜質量,α相的穩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2. 揭示MACl添加劑在FAPbI3基鈣鈦礦中的作用機理。3.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可達24.02%(認證效率23.48%),目前文獻報導最高值。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得益於鈣鈦礦材料設計、器件結構優化和發光機理的深刻認識,自2014年首次觀察到室溫下的鈣鈦礦電致發光現象以來,綠光、紅光和近紅外光鈣鈦礦電致發光二極體(PeLED)的外量子效率(EQE)目前均已突破20 %。然而,作為三基色之一的藍光PeLED卻發展較為緩慢,嚴重製約了全彩色PeLED的發展。
  • 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一、導讀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具有可溶液法製備、高螢光量子效率、高色純度等特點。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 多功能LiF夾層提高準二維鈣鈦礦型LED效率和穩定性
    引入的LiF中間層不僅消除了鈣鈦礦晶界(GBs)和表面缺陷,而且通過增強與不協調的鉛離子的化學鍵,同時抑制了由電子傳輸層觸發的猝滅過程中鈣鈦礦的發射,減少了過量的電子注入,有效地平衡了器件中的載流子。所製備的綠色準二維發光二極體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為16.35%,為迄今報導的類2D鈣鈦礦型LED的最佳外量子效率(EQE)贏得了一席之地,同時提高了器件的工作壽命。
  • 半導體發光二極體的基本原理
    而圖2(b)的材料均是間接帶隙(Indirect Bandgap),其帶隙即導帶最低點與價帶最高點不在同一K空間,以致電子與空穴複合時除了發光外,還需要聲子(Phonon)的配合,所以發光效率低。目前發光二極體用的都是直接帶隙的材料。
  • 我國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外量子效率突破20%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孫競)  由西北工業大學柔性電子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黃維院士與南京工業大學先進材料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建浦教授所帶領的團隊繼2016年提出鈣鈦礦維度調控創造鈣鈦礦發光二極體(LED)效率記錄後,近日利用低溫溶液法,在鈣鈦礦發光層設計上提出了新思路,將近紅外鈣鈦礦
  • Light: 黃維&王建浦|頂發光微腔結構實現高效率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近年來,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的器件效率提升迅速,成為下一代照明與顯示技術的有力競爭者。然而,由於鈣鈦礦材料較大的折射率,導致大量的光子被限制在器件內部,阻礙了PeLED效率的進一步提升。光學微腔一方面能夠通過Purcell效應提高輻射複合速率,提升材料的螢光量子效率;另一方面,優化的微腔結構可以使更多光子沿著微腔的光軸出射,從而提高器件的出光耦合效率。
  • 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
    據報導稱,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利用有機發光自由基材料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接近100%的量子效率,解決了傳統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低的問題。該成果以吉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