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
Jimmy Zheng(鄭捷)
中新社·華輿訊 據中文先驅報導,2019年畢業於奧克蘭Macleans College的華人高爾夫球優秀選手,因出眾的球技幸運地收到了美國多所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其中不乏哈佛、普林斯頓這樣的名校。
最終,他選擇了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開啟未來的深造之旅,學習之外,他將進駐杜克大學的高爾夫球隊,成為重要的種子選手。
據悉,杜克大學會為他提供豐厚的獎學金,包括學費、生活費和訓練費等。很快,他將迎接全新的人生挑戰,未來努力從高爾夫球業餘選手華麗轉變為一名職業選手。
高爾夫球對華人來說,是一項不容易取得成績、也不甚了解的運動,華人對它的熟悉度遠遠不如桌球、羽毛球、籃球等體育項目。
Jimmy的家人,在他剛接觸高爾夫球的那些年裡,對這項運動也是一知半解。Jimmy有沒有打球的天賦、如何進行訓練、怎樣提高水平、多次比賽失利後要不要繼續練下去等等問題,對他的父母和他來說,全都無解。
Jimmy的高爾夫球水平,目前在紐西蘭業餘選手中的總排名是第四,在美國Golfweek的青少年Seniors排名是第十,這個成績已經很好地體現了他在這個項目中的成功。
很多華人家長對此十分好奇:到底是他自身有打高爾夫球的天分呢,還是後天不懈的堅持造就了他?Jimmy用了10年,攀上高爾夫球運動的山峰,達到了同齡人無法企及的高度,他的經驗或許是其他華人孩子將來成功的「他山之石」。
天分重要嗎?
Jimmy七八歲的時候才開始接觸高爾夫球。那時候他的父母忙於工作,閒暇時無法照顧他,於是給他報了各種課後班,從中文、數學、英語到畫畫、羽毛球,再到鋼琴、大提琴、吉他、音樂理論等,五花八門,高爾夫球也是其中一項。
細細算下來,Jimmy上過的班種類不下15種,能堅持下來的鳳毛麟角。
10歲的時候,Jimmy課後班的數量減少了很多,但是高爾夫球一直在斷斷續續地堅持,打得還行,不過沒有特別出眾。
打高爾夫球的技能不是天生的,Jimmy參加的俱樂部訓練課程讓他掌握了理論知識,也讓他在持續的訓練中積累了經驗。
到底Jimmy有沒有打高爾夫球的天分呢?如果一定要說有,可能在於他的某些運動天分。不少人打高爾夫球的時候,很難熟練掌握揮桿動作,某些球友雖然有多年球齡,但揮桿依舊亂七八糟。
而Jimmy打球的時候,身體協調性好,動作掌握很快,而且姿勢優美,這讓他減少了許多的擊球失誤,後來也深得杜克大學高爾夫球教練的稱讚。
同時,打高爾夫球不是簡單的身體運動,要結合經驗、分析、判斷等複雜的腦力計算。Jimmy的聰明、反應快也無疑讓他在這項運動裡如魚得水,使他經常能打出出人意料的成績。
毅力是關鍵?
任何體育運動,在由愛好升華為競技的時候,重複再重複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大多數時候,可能會流於枯燥,令人生厭。競技體育永遠都只會是一座獨木橋,只有寥寥數人能堅持走到彼岸,擁抱鮮為人知的風景。
Jimmy 16歲的時候,在紐西蘭和美國參加過多次頂級的青少年高爾夫球大賽榮獲了青少年組或業餘組的冠軍,這極大地激發了他對高爾夫球的熱愛,給了他堅持的勇氣。
但是,在此之前,好運並不是時時相伴,很多比賽中,他的發揮不太穩定,有時排名靠前,有時名落孫山。
每次比賽完,他便像所有的孩子一樣,心中似有鐘擺在來回晃蕩:這回我打得不錯啊,繼續!唉,這回打得這麼糟,以後會不會打不好了?要不算了吧。
所幸的是,雖然有過猶豫和沮喪,他總歸沒有放下高爾夫球桿,依舊在如茵的草地上揮汗如雨。他曾這樣鼓勵自己:「永遠不要放棄,因為10年後當你回首從前時,你才不會抱憾。」
美國文豪海明威曾在《老人與海》裡說,「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
Jimmy為了備戰各項高爾夫球大賽,在訓練上花費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比如,高爾夫揮桿要形成肌肉記憶,為了做到這一點,沒有捷徑可走,他只有不斷地重複才能讓身體形成本能反應。他坦言:「在經年的訓練後看到自己取得了進步,非常欣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上13年級的時候,Jimmy面臨了很大的學業和訓練的雙層壓力。那一年,當大部分孩子還在睡夢中時,Jimmy已經早早地前往球場去訓練,然後在學校上課前再趕回去。
成功是要付出更多代價的,就像科比,他熟悉凌晨四點鐘的洛杉磯,他說那個時候的洛杉磯「滿天星星,燈光寥落,行人很少」。
Jimmy曾多次參加過在紐西蘭、澳大利亞、美國等地舉辦的高爾夫球比賽,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有的比賽還給他留下了慘痛的記憶。
2018年,他代表紐西蘭參加在阿根廷舉辦的青少年高爾夫國際奧林匹克大賽。他的賽前狀態很好,從父母到教練,大家對他奪得好名次寄予厚望。
不料,比賽的前一天晚上,他因吃了一個壞了的麵包食物中毒,整晚嘔吐不止,早晨起來後走路都是虛浮的。但他還是堅持到了球場,在醫生護士的陪同下,勉強完成了比賽。
賽況慘不忍睹,但Jimmy覺得值得,他說:「我喜歡這種競爭的氛圍,也願意和來自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們交流球技。」在這樣頂尖的國際大賽中他愈挫愈勇,鍛鍊了頑強的毅力,堅定了繼續打下去的決心。
父母的助力?
所有於青少年時期便在某一方面成功的孩子,幾乎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和幫助。父母的辛勤陪伴是他們成功的堅實後盾。
Jimmy打高爾夫球,有失敗,也有成功。成功的時候有父母在身邊分享獲勝的喜悅,快樂成倍增加。
失敗的時候父母一邊安慰一邊和他分析發揮不好的原因,讓他慢慢地又鼓起前進的風帆。平時,父母還會監督他,在他某些疏於訓練的日子裡,提醒他趕緊堅持練習,以免技藝生疏,水平停滯不前。
他的媽媽說,對於Jimmy練高爾夫球,他們沒有給他太大的壓力,只是用「愛」去包圍他,讓他不管在順境還是逆境中,都能感受到他們的支持和愛護。
這些年裡,Jimmy日常練球和前往世界各地參加高爾夫球大賽,他們一方面全力在經濟上予以保障,給他創造最好的機會;另一方面對Jimmy的各項事務親力親為,從平常生活到思想工作,方方面面,全身心地幫助他提高球技,取得一個個的勝利,使他能在高爾夫球這一體育項目上屢獲殊榮,並斬獲美國各大高校教練的青睞,得到前往美國深造的絕佳機會。
這一兩年來,Jimmy在比賽中的水平發揮越來越穩定,他正成長為高爾夫球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2019年,他在紐西蘭的Lydia Ko under 19高爾夫球大賽中榮獲冠軍,在美國的國際青少年高爾夫球比賽(IMG)中榮獲第二名;2020年3月,在紐西蘭高爾夫球公開賽上,他又獲得了業餘組冠軍。
談到以後的方向,他說希望這幾年「能贏得大學比賽,成為最有價值球員(MVP)」。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經過不懈的努力,他一定會再為華人在高爾夫球這一高雅體育項目上爭得更大的榮譽。
他的成功,是源於天分,還是苦練,抑或是父母的鞭策?無論你願意相信哪個原因,他獲得那些成績的代價顯然是非常高的。
或許,古往今來,海內海外,那些能在某一方面超越常人的,一定是願意為此極致付出的人。(原標題:不尋常!奧克蘭華人男生因為這個,考取美國名牌大學!)
來源: 中文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