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先進電池領域調研分析!

2021-01-10 材料委

AIST——電池技術研究部

國立研究開發法人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英文為National Institute of Advanced Indust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AIST」)作為日本最大的公共研究機構,專注於研發有利於日本產業和社會發展的技術及其產業化問題,起到將革新技術與產業化連結起來的「橋梁」作用,同時還與世界各國的主要研究機構籤訂合作備忘錄,構建積極的全球合作網絡。目前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在日本的研究據點有11個,擁有約2300名研究人員。

英文名稱:Research Institute of Electrochemical Energy

中文譯名:電池技術研究部

總體研究內容:

1、先進產業技術的提出,包括新產業技術種子(對推進研究開發有必要性的發明技術、能力、人才、設備等)的提出、高風險技術的實驗證明等。

2、產業基礎技術的提供,包括國際工業標準、材料性能評價技術、壽命預測等。

3、核心競爭力的強化,包括納米材料學、應用表面科學、材料開發方法論等。

研究課題

電池技術研究部主要研究的課題共13個,其中與電池相關的課題共9個,具體內容如下:

1.使用固體高分子電解質開發電化學器件電極(獲日本「電化學學會女性躍進獎」)

①對環境友好的、安全的直接燃料電池方面的提案

給固體高分子型燃料電池供應甲醇等氫以外的燃料、在電極上直接氧化發電的直接燃料電池有望作為可移動電源和移動終端的充電器實現部分實用化和可利用化。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開發了以抗壞血酸(維他命C)為燃料的直接燃料電池。這種燃料電池不使用氫和甲醇,燃料極反應與攝取抗壞血酸時在生物體內產生的代謝反應相同,是安全無害的燃料電池。而且,抗壞血酸的氧化具有不必使用貴金屬催化劑、可在電極上使用表面積大的碳材料這一特徵。

②金屬空氣蓄電池的固體高分子型空氣電極

金屬空氣電池因具有高能密度,作為創新性車載蓄電池,有望實現其蓄電池化。空氣電極被指出具有過電壓較大、有鹼性電解液的電極潤溼和電解液洩露的危險、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而在氣體擴散電極細孔內會出現碳酸鹽沉澱等問題。為了改善這些問題並大幅度提高性能,電池技術研究部提出了使用陰離子交換膜及其離子聚合物的固體高分子型空氣電極,作出了抑制因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產生的性能低下以及防止液漏的可能性的報告。

③基於化學鍍層技術的高分子作動器元件

90年代,舊大阪工業技術研究所開發出了使用特殊的化學鍍層法使高分子電解質膜的兩面直接析出白金的、並利用了給電極接合體在水中施加電位這一現象的高分子作動器。但是,因水的電分解而產生的氣泡問題成為了待解決的課題。於是,電池技術研究部著眼於根據把電極從白金變為金來擴大電位窗這一內容,通過對金屬絡合物和還原劑的大力研究,成功在高分子電解質膜的兩面形成了平均的金電極層,與原來使用白金電極的作動器相比,在沒有氣體產生的情況下可形成大的彎曲。

④化學鍍層(吸附反應)下的膜電極接合體製造技術

利用化學鍍層法來製造膜電極結合體的技術原本是因固體高分子型電解水制氫法在舊大阪工業技術試驗所開發出的技術。此方法是在膜中吸附金屬絡合物,用還原劑在高分子電解質膜的表面使白金直接析出的方法,具有粘著性高、在高電流密度操作下不易產生氣體等特點。

2.全固態鋰電池的固-固界面結構技術

①根據固體電解質的微細化均勻分散來製造良好的複合電極

利用Li2S-P2S5固體電解質在加壓條件下可常溫燒結的特性,通過固體電解質的微細化和室溫成型(常溫加壓燒結),電池技術研究部開發了在產業上更加方便使用的密集電極層的製作工藝。該研究部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探討了固體電解質的粒子形狀控制,並通過均勻分散硫化物固體電解質、改善電極的同質性、增大電極-電解質的接觸面積、使電極層變得高密度化(減小空隙)、在正極活性物質(氧化物)粒子的接觸處產生局部應力的方法,減少正極活性物質粒子的破碎。低彈性係數和可以假塑性變形的硫化物固體電解質作為控制向電極活性物質粒子進行應力集中的緩衝層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②全固態鋰硫電池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使用已開發的易於成型的高容量電極活性物質Li3NbS4,開發出了利用Li2S-P2S5固體電解質的全固態蓄電池。因為Li3NbS4是通過常溫加壓燒結可以假塑性變形的材料,所以在室溫下的加壓成型過程中加壓的同時,可形成90%以上的緻密成型體。即使充放電時產生大約30%的體積變化,也不產生裂縫,可實現380mAh g-1的可逆充放電並有望發現其良好的循環特性。

3.新製造工藝下抑制LiNiO2退化

雖然鎳酸鋰作為高容量鋰離子蓄電池正極材料被抱有期待,但是在高電位充電時周期退化嚴重,無法充分靈活運用其特性。在目前為止對LiFeO2-Li2MnO3正極材料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通過新的製造工藝(Li2NiO3熱分解法)的應用,開發出了可保持高容量(>190mAh/g)並大幅抑制了周期退化的鋰過量鎳酸鋰正極材料。

今後的計劃:在研究數據的基礎上,尋找正極材料開發合作夥伴,並向電池製造商提供供應。並且,為了進一步改善電池特性,電池技術研究部將進行製造方法的探討以及異金屬置換效果的探討。另外,該部門也將繼續進行LiFeO2-Li2MnO3正極材料的開發以及大型鋰離子蓄電池使用的價格便宜且高性能的正極材料的開發。

4.利用NMR開發電池材料測評技術

電池技術研究部在廣泛應用於有機結構鑑別的NMR(核磁共振)技術上添加了「傾斜磁場」和「電場」,並正在測定作為與電池中存在的離子(陰離子、陽離子)「動向」相關的物性的擴散係數(m2s-1)和移動率(m2s-1V-1)。而且,該部門也在進行使用了擴散係數和導電率數據的解析,對決定了溶解於電解質的鋰鹽的解離度和離子移動率大小的相互作用力等內容進行預測,並對把它們作為指標的電解質和分離器結構進行設計和提案。

5.探索鎂蓄電池結構材料

如果能夠把輕便的多價金屬且在資源上也較為豐富的鎂(Mg)作為負極來利用,就可以製造出儲能密度高、成本小且較為安全的電池。但是,把Mg應用於可充放電的蓄電池還在基礎研究階段,處於必須探索開發可充放電的正負極材料和適用於兩極的電解液的現狀。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發現了某種作為Mg電池的正極材料可進行可逆反應、且作為蓄電池可在室溫下進行操作的有機物,同時研究了適用於此電池的電解液,改善了充放電的效果。

電池技術研究部還進行了關於「使用乙二醇二甲醚類電解液的有機物-鎂二次電池的充放電特性」的研究。該項研究首次報告了有機物可以使用在鎂二次電池的正極中。該研究團隊發現,將該有機正極與金屬鎂負極、乙二醇二甲醚類鎂電解液進行組合後,可以實現室溫下約接近2V的放電電壓,且能夠進行反覆的充放電。

6.開發金屬多硫化物正極材料(下一代高能量密度蓄電池用電極材料的開發)

目前,能夠應用在電動汽車上的、能量密度顯著提高的下一代蓄電池的開發備受期待。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開發了結晶度較低的金屬多硫化物材料,並發現這種材料擁有一種新奇的充放電機制,是一種高容量電極材料。

該研究部門開發的新材料與傳統材料相比,不僅金屬能夠進行氧化還原,硫也可以,因此可以飛躍性地提高電池的容量。

7.實際電極中離子傳導率、電子傳導率測定方法研究

蓄電池、燃料電池、電容器中使用的電極是由電子導體和離子導體(電解質)組成的複合體,電子傳導率、離子傳導率的測定對提高電池性能、明確電池劣化主要原因非常有效。但是,實際多孔電極中的測定方法還未確立,該電池技術研究部門一直在研究開發各種類型、條件下的測定方法。另外,該部門還根據電池、燃料電池等電化學器件開發企業的要求,進行一些共同研究活動。

目前該部分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利用電化學阻抗進行離子傳導率·電子傳導率測定;同時測定多孔電極離子傳導率·電子傳導率的「6端子法」;正確解釋電化學阻抗的基礎理論和手法。

8.電池內部反應不均現象可視化

該項研究由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京都大學、立命館大學、株式會社KRI共同進行,並於2016年5月23日公布了研究成果。

在該研究中,研究團隊為了實現反應不均現象的可視化,使用了可獲得二維數據的X射線吸收光譜測定方法。另外,研究團隊還確立了在鋰離子電池的電極中測量電子傳導率、離子傳導率的方法。通過在不同性能的鋰離子電池電極中使用上述方法進行解析,研究團隊最終確定電池內部的反應不均現象是由離子傳導所引起的,這一現象會極大地影響電池性能。

該研究成果有助於進行鋰離子電池的實用性設計,可以幫助提高電池性能。尤其是在反應不均現象較為明顯的大型電池中,該研究成果將適用於汽車用鋰離子電池的設計,並有望延長電池的續航距離、提高電池的安全性。

9.在電荷載子中使用分子性離子的新型二次電池

在目前的Li二次電池中,Li+作為電荷載子起作用,因此電池的電壓、安全性等都收到Li本質的物性上限制。為此,該研究小組在不使用Li+或Na+的電池中進行了將分析性離子作為電荷載子進行作用的電池實證。

該電池未來備受期待的優點如下:

①比Li更低的電位高電壓

②高離子傳導率高輸入、高輸出

③沒有枝晶(dendrite)高安全性

④不使用稀有金屬低成本

相關焦點

  •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部署新項目加速燃料電池普及和...
    近日,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宣布將在2020-2024年間開展主題為「燃料電池大規模利用的官產學研聯合研發項目」,旨在整合政府、研究機構和產業界研發力量,開展聯合攻關,解決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的一系列技術挑戰(如耐久性、成本問題),以在2030年後實現燃料電池的規模化商業應用,助力日本氫能社會構建,並強化日本在全球燃料電池市場的領先地位。
  • 報告|2019-2023中國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產業調研分析
    目前主要應用在可攜式電源、電站、數據中心、通信基站、分散式供電供暖等領域。(來源:微信公眾號「新產業智庫」 ID:weixin-gg-ii 作者:GGII)憑藉日本ENE-Farm項目、德國發展電轉氣項目、以及韓國在電站方面大力推廣,SOFC成為PEMFC之外在全球出貨量最大的燃料電池類型。2018年全球SOFC出貨量29000套,同比增長22%。
  • 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Tatsuki Ohji博士訪問金屬所
    應中科院金屬研究所邀請,2010年度李薰材料科學講座系列講座獎獲得者、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高級研究員Tatsuki Ohji博士於9月13日至15日到金屬所訪問講學。來訪期間,金屬所常務副所長成會明會見了Ohji博士,並為其頒發了李薰講座獎獎牌。
  •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
    世界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發展趨勢分析 3D列印技術應用於太陽能電池製造工藝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興起,應對氣候變化達成全球共識,能源技術成為引領能源產業變革、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源動力。英國政府承諾通過競爭探索 SMR的潛力,評估開發、商業化和資助 SMR技術的市場利益。2018年 7月 3日,日本政府公布了最新制定的「第 5次能源基本計劃」,提出今後將開發具有安全性、經濟性和機動性優勢的堆型,小型模塊化堆將是日本未來開發的重要選項。
  • 2020-2026年中國釩電池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釩電池行業現狀調研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作為截至**儲能的首選技術之一,全釩液流電池儲能系統安全性高,在常溫常壓下運行時,電池系統產生的熱量能夠通過電解質溶液有效排出,再通過熱交換排至系統之外;而且電解質溶液為不燃燒、不爆炸的水溶液,系統運行安全性高。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利用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走勢分析報告
    一、加強開發利用的互利合作    二、形成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廣體系    三、維護安全穩定的良好政治環境第十二章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1)德國      (2)日本      (3)美國  第二節 我國太陽能產業現狀調研    一、我國的太陽能資源狀況分析    二、太陽能工業發展預測分析China
  • 先進光伏材料及熱電材料國內外科研、產業發展分析報告
    先進光伏材料光伏材料又稱太陽能電池材料,是指能將太陽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材料。鈣鈦礦是目前最為先進的一種光伏材料,光電轉換效率在短短幾年內就由3.8%上升至22.1%,顯示出極大的應用潛力。但其也具有晶體結構不穩定,對溼度、紫外光和溫度等環境因素敏感等缺點。
  • 2020-2026年中國新材料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趨勢報告
    截至**我國新材料產業正處於強勁發展階段。  新材料是新興工業的基礎。國家發改委自**年開始組織實施了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大力發展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支撐作用的新材料,特別是發展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受西方制約並對我國實行技術、產品封鎖的新材料產業化,在一些重點、關鍵新材料的製備技術、工藝技術、新品種開發技術及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技術上有突破性的進展。
  • 2020先進陶瓷科技與產業大盤點
    綜合起來,這些工藝所需的總處理時間不到10秒,比傳統的燒結爐方法快1000倍以上。這種陶瓷材料在固態電池、燃料電池、3d列印技術等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日開發氮化鎵單晶基板量產法 日本東北大學、日本制鋼所公司和三菱化學公司合作,開發出了可量產直徑2英寸以上的氮化鎵單晶基板的低壓酸性氨熱(LPAAT)法。通過實現低壓晶體生長,能以相對較小的晶體生長爐量產大型晶體。
  • 儲能領域新的挑戰者,全固態電池入場
    (5)固態電池還具有結構緊湊、規模可調、涉及彈性大等特點。固態電池既可以設計成厚度僅幾微米的薄膜電池,用於驅動微型電子器件,也可以製成宏觀體型電池,用於驅動電動車、電網儲能等領域,並且在這些應用中,電池的形狀也可根據具體需求進行設計。
  • 2020年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認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從**年銷量才開始突破萬輛,**年也僅有1.76萬輛,不足兩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相對較多,為1.46萬輛,因此,想要完成**年累計50萬輛的產銷目標難度較大。近幾年,我國政府也因此出臺了相關政策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給予支持和鼓勵。
  • 燃料電池三部曲:市場分析、產業分析、玩家...
    導言:氫燃料電池車是未來汽車產業技術競爭的制高點。按照相關規劃,我國到2030年要實現氫燃料電池汽車的保有量200萬輛,這是否意味著氫燃料電池車已經迎來「新風口」?本文從市場、產業、玩家全面分析燃料電池。市場分析涵蓋四大優勢、三大應用、產業元年等,產業分析涵蓋六大分類、制儲運加、洋蔥模式等,玩家分析涵蓋歐美四龍頭、日韓三巨頭、國內兩超爭霸等。
  • 白春禮調研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9月11日,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白春禮來到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就推進「創新2020」和「一三五」規劃落實工作進行調研。    白春禮一行考察了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微生物高通量篩選平臺及微生物系統生物技術平臺,詳細了解了高通量篩選平臺的裝備配置、工業微生物菌種的篩選、高效高通量的自動化篩選裝備配置等關鍵環節以及核心篩選技術和解析技術,聽取了研究所所長劉新厚、副所長馬延和就「一三五」規划進展、院地合作、科研布局、人才建設、成果轉化以及籌建和專項驗收等的情況匯報,並與部分科研與管理骨幹進行了座談交流。
  • 2020年中國釩電池市場深度調查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豐富的釩資源為我國釩電池的發展奠定了有利條件。中國釩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三位,許多大型釩礦企業都在積極尋求資源的轉化,釩電池已經成為他們新的發展方向。國內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工程物理研究院電子工程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堅持推進釩電池技術研發,多項關鍵技術已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
  • 中國電動車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我國電動汽車重大專項實施以來,在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的整車集成技術、動力系統集成技術以及動力總成關鍵零部件技術方面取得重要技術突破,同時也在專利戰略和技術標準平臺建設方面為自主智慧財產權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溫商涉足氫分子技術產業領域
    在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利用氫分子技術研發的產品早已流行,但我國的氫產業近年來才開始,產業從工業應用的氫能源到氫分子生物醫學等領域,特別是氫氣醫學方面已被業界譽為是新興大健康朝陽產業。老家在永嘉的谷飛雲,畢業於北京中醫藥大學,曾擔任過龍灣人民醫院院長和溫州市疑難雜病研究所所長,現為陝西文冠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歐洲電池產業長期發展計劃報告《電池2030+》
    除此之外,《電池2030+》的長期發展路線圖也充分地彌補了歐洲電池內部的中期研究和創新工作–歐洲技術和創新平臺(ETIP)。因此,歐盟希望藉助於《電池2030+》來推動歐洲為期10年的大規模努力以促進電池領域的變革性發展。不斷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開拓新的創新領域,實現安全的超高性能電池開發,最終實現歐洲社會2050年前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如圖1所示)。
  • 2020日本機器人產業市場調研報告
    內容包括日本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包含工業、協作、服務機器人等,對日本機器人產品市場需求及產品功能等進行了分析。還會為您介紹新劍創新型產品智能柔性關節的一些相關內容。希望對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們,您在閱讀過後,給我們留言提出寶貴意見,我們期盼與您共同探討機器人行業發展的未來。
  • 2020年新能源開發利用市場調研與前景預測 - 2020年中國新能源開發...
    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  第一節 完善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對外合作  第二節 鼓勵外商投資勘探開發非常規能源資源  第三節 鼓勵外商投資和經營電站等能源設施  第三節 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第四節 進一步拓寬利用外資領域    一、加強開發利用的互利合作    二、形成先進技術的研發推廣體系    三、維護安全穩定的良好政治環境第十二章 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第一節 我國能源消費現狀分析
  • 2017年中國多晶矽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17年中國多晶矽現狀調研及市場前景走勢分析報告顯示,**年,受下遊光伏市場疲軟影響,國內外多晶矽產業持續低位運行,國內全年總產量6.4萬噸,同比**年的8.4萬噸下滑23.8%。**年,我國多晶矽行業基本形勢可概括為:企業紛紛復產,國外傾銷依舊,價格低位徘徊,下遊需求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