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是早期發現疾病的一種非常好的辦法,一般的來說,單位組織的體檢,查的都相對比較的簡單,抽血一般只會檢查血常規、生化全套,我們今天就來分別的說一說,這些指標應該怎麼看:
其實呢,檢驗報告單上面的每一個檢查項目後面都跟著的參考範圍是根據正常人群的95%的測量值來決定的,這其實也就是說還有大概5%的正常值並不在這個範圍之內。
另外身體血液裡面的各種成分只是維持在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各種的指標都會隨著進食、運動以及休息等活動從而產生波動,有一些檢查的指標雖然高於或者是低於參考值。
這也並不代表是有一定的問題。我們不能脫離活生生的人,而僅僅只注重檢驗的結果。我們看檢驗報告單的時候,注意看重點的項目才是最重要的。
血常規:這是用得最多的檢查,血常規主要是由三個指標:
1、血紅蛋白:如果身體的血紅白蛋低於正常的值,那麼就是有貧血,貧血的原因有很多種,需要進一步的進行檢查。
2、白細胞:白細胞反應出我們身體有沒有出現炎症或者是感染,如果是細菌所引起的感染,白細胞或許就會有所升高,中性粒的細胞比例會有所增加。
3、血小板:血小板的減少,或許會導致身體的凝血功能出現異常,比較容易出血,比如:刷牙的時候就會出血。血小板減少經常見於營養不良,肝硬化以及白血病等等。
4、生化全套:生化全套其中包括很多的結果,比如:肝腎功能,血脂以及血糖等等。
5、肝功能:肝功能的指標主要是由膽紅素,轉氨酶以及白蛋白,如果這些指標出現了一定的異常,很有可能就是身體的肝功能出現了問題。
6、B肝三對:比如:B肝表面抗體(HBsAb)>10的時候,抗體陽性,提示對B肝病毒有一定的抵抗能力;比如抗體不達10,則建議定期的接種B肝的疫苗。
7、血脂:隨著我們仙子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在很多的青少年肥胖率也在逐年的上升,比如: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或者是低密度脂蛋白偏高,則建議首先進行飲食的調控,再者就是輔助降脂藥物進行治療。
8、腫瘤的標誌物:癌胚抗原(CEA)以及相應的糖類抗原,結合影像學檢查對判斷腫瘤來源有著重要的診斷價值。
9、凝血功能:主要是看凝血酶原時間(PT)以及部分的凝血酶原時間(APTT),指標的長短,對判斷容易出血或者是容易形成血栓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國際標準化比值(PTINR)對觀察需長期服用抗凝藥物的患者的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0、心肌酶:肌鈣蛋白陽性,合併了肌酸激酶(CK)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偏高,結合心電圖,考慮自身的心肌梗塞。
那麼除了血液的結果,我們還應該關注什麼哪?
其實體檢的時候我們大家都是知道的,並不單純的只有抽血檢查的相關結果,我們還應該關注心電圖、血壓、肝膽胰脾彩超、心臟彩超、胸片以及頸動脈彩超等等!
並且建議把每年的體檢結果都做妥善的保存,對比觀察我們的這些檢查結果和原來相比的話有沒有什麼變化。如果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我們要找到相關的原因,並且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或者是改變,這才可以體現出來我們體檢的意義所在。
總而言之還是那句話,任何只看檢查結果而不結合病人實際的診斷都是瞎扯淡。只有把冰冷的檢查結果與鮮活的臨床表現相結合在一起,才可以得出比較靠譜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