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偉大的宇宙的空間,人生不過是流星般的閃光。在無限的時間的洪流裡,人生僅僅是微小又微小的波浪。」近代著名詩人郭小川曾在自己的詩作《望星空》中這樣寫道。1998年1月10日中午11時52分,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發生6.2級地震。地震造成49人遇難、362人重傷、11077人輕傷,10萬多間屋舍毀於一旦。
災難頃刻間,讓我們感受到了個體生命在那浩浩蕩蕩的時間銀河裡的渺小。可就在地震發生後,一面是殘垣斷壁、滿目瘡痍,一面是各路人馬的前赴後繼:他們有身先士卒的領導幹部,有熱情忘我的志願救援隊,更有不畏艱難的災區人民。一個個負重彎曲的脊背、一車車穿越封山雪路而來的救援物資,還有那一張張經歷災害後充滿希望的笑臉。這一切的一切都讓我們深深的感受到,生命在某種狀態下,瞬間也可以創造永恆!
01 加強監測預報,提升地震預警能力
張北地震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發生20多年後,河北省及首都圈地區發生的最大一次地震,同時又發生在大陸地震活動高潮期,影響很大。地震研究對於自然學科而言是一門新鮮學科,需要不斷深化對地震孕育過程中前兆複雜性的認識,充實分析預報理論,調整工作思路,改進分析預測方法。從這個層面上看,張北地震是探索地震之謎的一次難得的機遇,為檢驗監測預報能力和水平提供了一個十分可貴的舞臺。
多年來, 河北省地震局不斷規範臺站觀測,提升地震監測速報能力。對臺站布局進行了優化調整,「九五」、「十五」期間,實施了臺站數位化技術改造、首都圈防震減災示範工程和數字地震觀測網絡工程項目,建成了省地震遙測臺網中心、強震臺網中心、前兆臺網中心,基本實現了地震監測的數位化、網絡化。經過8年不懈努力,唐山、張家口、石家莊、秦皇島4個城市率先形成首臺觸發後5-10秒的地震預警能力和分鐘級的烈度速報能力。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河北子項目)的10個新建基準站、78個新建基本站、566個一般站已全部建設完成,專業設備正在緊張安裝中;項目省級中心建設完成並投入使用;347個預警發布終端已全部安裝到位具備發布能力。
02 強化抗震設防,減輕震災風險
張北地震後一年,災區人民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和全國各地的支援下,已基本完成了恢復重建工作。新建民房1萬多間,維修加固近2萬間,保障了災區人民當年入住新居;新建、維修校舍894所,總投資 0.9 億元,保證了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新建維修衛生院所58處,並完成一批水利、交通、供電等重要公共設施項目。
歷經23個春夏秋冬,我們時刻銘記災難教訓,嚴格抗震設防各項管理要求。多年來,河北省推廣農村居民地震安全工程等,大大提升了民房的設防水平。將建設工程施工圖審查、抗震設防要求專項竣工驗收納入建設工程並聯審查程序,並實現省市縣「三級四同」。在全國率先制定省級「網際網路+防震減災監管事項」目錄清單和監管事項檢查實施清單。省地震、住建、政務服務、自然資源、教育、安全、人防、文物、氣象、通信管理10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實行工程建設項目竣工聯合驗收的實施意見》,明確了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事中和事後監管。省地震局與省住建廳聯合發布《河北省城鄉居住房屋抗震設計導則》,對省內地震頻發區的範圍及城鄉新建居住房屋抗震設防烈度標準、地震多發區居住房屋的抗震設計要求等提出了明確要求。
為做好2022年冬奧會地震安全保障工作,河北省地震局將張家口市城市活斷層探測和地震危險性評價項目成果應用於冬奧會場館及基礎設施規劃、選址和設計,形成《張家口市崇禮區冬奧會場館附近的地震帶活躍情況評估專題報告》,在張家口地區建成地震烈度速報和預警示範臺網,形成向政府和公眾提供地震發生後秒級預警能力和地震破壞情況的快速報送能力。
03 創新地震科技,做好社會服務
河北省地震局深入落實《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2016—2020年)》任務,按照《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要求,大力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在防震減災工作中的應用。其中,依託在唐山和張家口地區的高密度臺站觀測系統及數據處理系統,可在破壞性地震震後數秒內處理地震預警信息, 10分鐘內實現地震烈度速報圖件的產出。會同省金融辦等6部門聯合印發《河北省張家口市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實施方案》,正式在張家口地區開展地震巨災保險建設試點。提高地震科技創新的引領支撐作用,其中,減隔震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成為河北省防震減災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提升房屋建築工程抗震設防能力發揮了有效作用,河北省僅唐山市採用減隔震技術的建築物就達到60萬平方米。
加強地震科普宣傳工作,產出各類優秀科普產品。河北省地震、應急、科技、教育、科協5部門聯合印發《共同推進新時代防震減災科普工作的實施意見》,共同推進全省防震減災科普宣傳工作。先後創建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5個,國家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12所,國家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21個,全國綜合減災示範社區79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9個,省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111所、省級地震安全示範社區60個,市、縣級防震減災科普示範學校200多所。充分利用全國防災減災日等時段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活動。
23年,時光瞬息,經歷了災難的張北縣如今已是風光綺麗、物產多樣、礦藏豐富。巨大的發展變化,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政策扶持,離不開地震工作者的恪盡職守,更離不開張北人民的努力拼搏。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在今後的防震減災事業發展道路上,河北省地震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在中國地震局和河北省政府的領導下,明確自身發展方向,紮實開展防震減災各項工作,不斷為提升服務能力和保障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貢獻力量。
來源:河北省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