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十周年:經歷災難的人們負重前行丨毒藥頭條

2020-11-29 毒藥君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一生中總會面對一些重要的抉擇:什麼時候出國讀書,決定做什麼職業、選擇和誰結婚,生幾個小孩……這些都是命運的巨變。

只是在你抉擇時,你總以為它們只是尋常的一天。

也有些人的命運巨變只在一瞬間。

比如,汶川大地震之於汶川人民。

家破人亡,生死離別只在一瞬間,秋雨含淚自然無法撫慰這些傷痛。

「逝者已矣,生者當如斯」,但願如此。

面對這麼沉重的話題,我想要說說這部電影——

《唐山大地震》

Aftershock

影片的英文名叫Aftershock。這個名字既呼應了原著《餘震》,也點名了影片主旨,強震23秒 ,餘震32年 。

對於1976年7月28日這一天,對於唐山人,命運的巨變只用了23秒。

這23秒,讓242769人喪生。

在42年後的今天,當毒藥君打出242769人時,感覺這些數字像屍體一樣冰冷,沒有溫度。

我們總是那麼輕易地說出死亡數字,而不經意忽略了這些數字下的驚心動魄,他們是一具一具又一具屍體組成,每具屍體後面都有一個原本圓滿的家庭。

地震之後,這些家庭破碎了。

《唐山大地震》講述的就是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

這個家庭是方家。

方家一家四口,夫妻恩愛,兒女雙全。為了敘述方便,我們稱之為方爸,方媽,方姐,方弟。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唐山大地震突如其來,只用了23秒,讓方家有傷有亡,陰陽相隔。

方爸被活活砸死。

方媽活了下來,生不如死。

方姐和方弟被壓在同一塊石板。

救生員表示,兩個只能救一個。

手心手背都是肉,太可怕的考驗。

方媽最終選擇救弟弟。

拋卻情感因素,救弟弟這個設定符合人物形象。

在影片中,方姐是個貼心小棉襖,替弟弟出頭,風扇讓媽先吹。

救女兒還是救兒子,性別才是最終決定的主要因素,是否貼心不重要了。

對於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紡織廠女工而言,在失去丈夫的劇痛之下,方家要留後的傳統觀念佔據了上風,她的抉擇偏向了積重難返的重男輕女思想。

這個艱難的決定方姐聽到了。

小姑娘命大,竟然四肢健全,被抗震救災的軍人家庭收養了。

地震後的生活,對方媽來說是煎熬

方弟斷了一隻胳膊,含辛茹苦供他讀書。

面對追求者,她心如枯井。

方弟有出息了,不買房,要先買墓地。

過節燒紙掃墓,方爸方姐,一個都不能少。

然而,方姐並沒有死。

5·12汶川大地震,方弟積極加入救援隊伍,就在那裡遇見了多年不見的方姐。

方姐與家人避而不見,是對方媽沒有選擇救自己的怨念。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明明活著,就是不見,讓你以為我死了。

這些年,她總是噩夢連連,夢到自己被家庭拋棄了。

然而,直到方姐見到母親,才發現母親承受更大的痛苦。

房間始終放著她和方爸的照片,睹物思人。

地震前答應要給方姐買西紅柿,一直信守諾言。

32年不見,方媽惦記了她32年。

這段下跪的哭戲,讓毒藥君的眼淚流的像自來水。

講真,這段哭戲演得好。

《水滸傳》曾這樣講過哭,

原來但凡世上婦人哭有三樣哭:有淚有聲謂之哭;有淚無聲謂之泣;無淚無聲謂之號。

徐帆的哭有淚有聲,有層次,有感情,因此很感人。

首先下跪時有歉意,也有委屈,惦記了32年,直到今天才肯相見。

其次是激動,一種見到女兒活著就好的激動,渾身哆嗦雙手顫抖地撫摸女兒。

與女兒靠近,泣不成聲,內心百感交集,喪失複雜的語言組織能力,只會一個勁兒地叫「登啊」。

絕對是榨乾觀眾眼淚的一流演技。

在接受訪談時,與之對戲的張靜初表示,這段哭戲印象最深。

本來導演要求我不能哭,但我被融化了,忍不住哭。

張靜初飾演的女兒為什麼不能哭?因為她那時候剛進方家,心中有對母親多年的怨念。

是徐帆的眼淚人太催淚感人,讓張靜初的落淚也順其自然。

馮小剛也因此點讚徐帆「貢獻了從業以來最好的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山大地震》中,馮小剛懂得用色彩講故事了。

大地震前的時光,柔和的灰黃色調,像泛黃的老照片,象徵著逝去的年華。

地震發生後,黑白主色調,除了鮮血,再也沒有任何彩色,暗示地震的殘酷可怕。

地震後,影片開始瀰漫著灰白色調,寓意人們心中的壓抑的哀傷。

在處理地震場面時,馮小剛也有自己的處理。

影片在真實地震場面時,對於大有不少人被壓死砸死的畫面被處理虛了,馮小剛解釋說是考慮到觀眾特別是汶川人民的感受

影片公映於2010年,也就是汶川地震發生的第二年。

它不是一部紀錄片性質的災難電影,只是以方家的故事為切入點,展現地震帶來的傷痛,以及那份溫暖的鼓勵:

活下去才是開始……

轉眼間,汶川地震已經有十年了。

這十年,逝去的人十年忌,活著的人要理應好好活著。

影片中,方弟在汶川地震現場,告訴老鄉,

倒塌的房子都蓋起來了,可我媽心裡的房子永遠蓋不起來,三十二年守著廢墟過日子。

這些內心守著廢墟過日子的人,彰顯著地震的殘酷無情。然而,這些災難帶來的苦痛只能是如魚飲水冷暖自知,不僅僅是《唐山大地震》營造的災難美學。

畢竟,那些苦痛,只有災難的經歷者才懂得,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關於汶川地震,當毒藥君在翻看新聞資料時,內心複雜。十年前的微笑女孩,十年後依舊熱愛生活。

十年前,「夾縫男孩」鄭海洋,十年後,用創業為「輪椅上的人」提供服務。

十年前,小英雄楊琳將同學送往安全地帶,十年後成了一名白衣天使。

他們成為災難美學的樣本,在媒體報導中不斷放大,成為鼓舞人心對外宣傳的好材料。只是在他們內心深處,或許也有太多說不出的痛苦。

如果地震沒有發生……

他們命運本可以有另外一種寫法,他們本可以如同尋常人一樣,不用在災難時展現異於常人的堅強。

只是,當地震災難的大刀對準命運上砍下之後,似乎也只有堅強與微笑,才能戰勝悲慘的人生。

我們不要讚美災難,但應歌頌沒有被災難壓垮的堅強的人。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願命運順遂,好好活著。

近 期 熱 點

恐怖!300名婦女自焚抗議,有人出錢要取導演首級

北京女子圖鑑?抱歉,我身邊的北漂姑娘真的不是這樣

這影帝曾在拍攝現場侵犯女演員,也曾塑造影史最強黑老大

相關焦點

  •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18汶川地震十周年感想感悟文章 紀念10周年100字200字  2008年的5月12日,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記住的日子。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的8.0級特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先進儀器儀表護航人們生命安全
    2018年5月12日,是「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同時也是我國第九個全國防災減災日。十年前的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0級大地震,山崩地裂,滿目瘡痍,給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今天我們紀念這個日子,不僅是追思逝者,也是祈禱災難不會再次降臨。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深切緬懷在那場大地震中遇難的同胞
    地震給我們的感悟還有很多很多,也使我們的內心有很大的觸動,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珍惜你愛的人,愛你的人, 熱愛現在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今天是汶川地震12周年,原來時間已經過去那麼久了。 就是在那次災難中讓我知道了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真相。 原來當兵並不只是簡簡單單去部隊上鍛鍊兩年,在國家有難,人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要第一時間第一個站出來的。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5.12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汶川同胞走出過去,擁抱未來!
    汶川地震十周年2008年5月12日,我們從此記住了四川的這個小城鎮。汶川是所有中國同胞永遠抹不去的傷痛,十年了,回想起那一幕,仿佛是在昨天。2008汶川地震想起當年的那一幕,身在江蘇的我都可以感覺到震感,可以想像汶川地震有多大,破壞之深。很多倖存者甚至都永遠不想提起,因為太痛苦。
  • 《靈魂的救贖》株洲開機 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
    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拍攝的電影《靈魂的救贖》於12月31日在湖南株洲市柏靈美高梅酒店正式開機。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汶川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如何走出心裡困境的故事。災難過後,再生是另一場要經歷的磨難,如何在絕望中尋找出路、自我救贖是電影《靈魂的救贖》貫穿始終的主題。
  • 汶川地震十周年,當初明星捐款,最厲害的是捐了一個億的他
    當年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每個中國人都是難以磨滅的傷痛,腦海中都會浮現出當時的慘景。在這一天,我們失去了數萬名可愛的同胞,毀掉了一個個充滿希望的家庭。如今,十年過去了,難過的同時,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修復昔日的美好家園,安慰受傷的同胞。
  • 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愛心晚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汶川地震十周年慈善愛心晚會在四川成都舉行 2018-05-26 21:44:00來源:央廣網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原標題: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監測結果發布:地質災害活躍度降低 有潛在風險近日,中科院地球大數據專項發布「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情況。遙感監測顯示,到2018年,汶川震區堰塞湖風險已基本消除,生態恢復、災區城鎮重建等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
  • 汶川地震十周年 數萬人進入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祭奠
    5月12日,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的日子。從早上6點開始,北川人及各地前來的參觀者湧向北川老縣城。對於北川人來說,因為那裡有他們牽掛的親人,長眠在那裡。為防止大堵車,警察將車從縣城兩側分流,一側停於任家坪,另一側止於沙壩的老縣城門外。
  • 汶川地震十二年,這些故事我們忘不掉!
    這一刻,四川汶川發生8.0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山川撫平傷痕,時間撫慰傷痛。今天是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紀念日,此刻的汶川,正在走向重生與振興。今天也是國際護士節,災難和守護彼此交織,特別是在全球疫情的當下,激發著我們持續感悟生命的意義。許多電影都重現了不同災難來臨時滿目瘡痍的景象,感受那些難以抹去的疼痛記憶,見證生死救援裡的大愛無疆。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1905電影網訊201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汶川爆發芮氏8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
  • 紀念「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願世界上再也沒有災難
    「地震十年,卻依然歷歷在目」@可以借個肩給你:地震過去十年,感覺就像是發生在昨天一樣。@奮鬥:作為一位四川人,每次聽到汶川地震渾身起雞皮疙瘩,已經十年了卻依然歷歷在目,十年的難過,十年的感動。@我佛山人:我是當年自發去一線救援的志願者,經歷了大地震,才感覺到人的生命如此脆弱。到今天,我的朋友圈裡幾乎沒人提這件事情了,這並不是壞事,人總是選擇忘掉過去的痛苦。
  • 汶川地震十周年將近 家屬前往地震遺址祭祀
    2018年4月5日,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紀念日將近,清明節當日,很多民眾來到北川地震遺址,為親人祭祀,追思緬懷地震遇難者。北川遺址,一名老人在廢墟前為逝者祭祀念經。圖/視覺中國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民眾燃香祭祀地震中遇難的親屬。2018年4月5日,北川遺址,市民燒紙燃香祭拜遇難親屬。
  •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汶川地震十周年紀念——捕捉地震中的次聲波 來源:中科院聲學所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芮氏8.0級的汶川地震爆發,山崩地裂,滿目瘡痍,69227人的生命因此被迫畫下休止符。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啟動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獲悉,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組織中科院航空遙感中心、專項科學應急工作組、專項數據共享工作組等研究團隊,正式啟動了汶川地震十周年遙感動態監測工作,科學認知震區生態環境恢復進程。
  • 汶川地震十周年:1097名師生5分鐘撤離 地震演練成學校必修課
    汶川地震十周年:1097名師生5分鐘撤離 地震演練成學校必修課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11日 10:33 A-A+ 漩口中學遺址這也是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而進行的一場演練,模擬的是「阿壩州岷江流域發生芮氏7.0級地震」,震中位於映秀鎮。
  • 汶川特大地震十周年 感恩的種子已在這片土地上開花
    昨日,在汶川縣映秀鎮漩口中學地震遺址舉行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儀式。新華社發  在汶川特大地震漩口中學遺址的外牆上,懸掛著一首當地羌族人民震後創作的詩歌《多謝了》——  美麗的格桑花是我感恩的心,飄動的五彩雲是我發出的信。
  • 紀念「汶川地震」十年 這些感人的電影值得一看
    封面新聞訊 (記者杜恩湖)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而關於汶川地震的感人電影近期也紛紛公映。關於你的所有記憶,此生都註定無法平息…——《致女友:親愛的,對不起,我要和別人結婚了》為紀念汶川地震十周年,這個真實的愛情故事被改編成電影《親愛的,我要和別人結婚了》,並於5月12日在影院上映,把這場虐心的愛情電影搬上大熒幕,讓更多的人感動惋惜的同時,也能懂得好好珍惜身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