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四川為什麼這麼熱?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大熊貓們都一直待在空調房裡抱著冰塊不撒手。快來看看這其中的原因吧!
盆地地形造成炎熱天氣
首先,四川盆地受副熱帶高壓帶和信風帶的交替控制,而在夏季我國普遍高溫,四川等長江流域地區又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加劇了它的高溫程度。
其次,受到地形的影響,此地區兩邊都有高大山脈阻隔,特別是四川四面環山,使得夏季的風難以進入,因此這一帶就成為我國最熱的地區,而重慶,武漢,南京,三地為我國的三大火爐!
但是在這其中,成都竟然是個例外!
成都位於川西北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的交接地帶,具有自己特有的氣候資源特點。成都的夏天,因為盆地無法使風進入,就會變得較溫熱,夏季年平均氣溫在20度~28度。
由於成都市東、西高低懸殊,熱量隨海拔高度急增而銳減,所以出現東暖西涼兩種氣候類型並存的格局,而且,在西部盆周山地,山上山下同一時間的氣溫可以相差好幾度,甚至由下而上呈現出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等多種氣候類型。
成都的氣候條件很適宜生活,被稱之為「天府之國」。這裡的人們很悠閒,城市的步伐沒有那些大城市那麼快,公車上不會擠得連扶手都不用扶就能站穩,經常走街串巷能聽到麻將的聲音。
這個讓人心曠神怡的城市——成都,一個來了就讓人不想走的城市:藍天,白雲,雪山,樹木,文化遺蹟,江水,村莊,農田,城市,美食,美女。
讓人嚮往這座城市,和羨慕這所城市所居住的幸福的人,這一切都得歸功於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所形成的氣候條件。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你以為成都的天氣這麼涼快你就想去避暑了?醒醒吧,今年的成都可是四大火爐!
成都變身四大火爐之一
7月14日,天貓發布《2017新四大火爐》榜單,通過夏至以來空調、冰箱、冰激凌、西瓜等消暑產品綜合購買情況和熱力指數,最終結果顯示上海、杭州、成都、北京四城是名副其實的「新四大火爐」。
天貓大數據顯示,2017夏季熱力指數前10個的城市分別為:上海、杭州、成都、北京、蘇州、重慶、南京、廣州、西安、南昌。「老牌」火爐城市重慶、武漢、南昌因「熱力不足」退出「四強」。
而不只成都,四川的很多地方都越來越熱,這讓人不禁好奇,四川的城市為啥越來越「熱」?
以成都為例,四川未來一段時節仍舊是高溫不減,熱浪將持續在30度以上翻滾!這些年來,四川城市中的氣溫似乎一夏勝過一夏,四川的城市為啥越來越喊「熱」?
要比較,就得有回顧。巴蜀之地,夏熱的程度一般是川東熱過川南;川南熱過川西盆地;其次才是川北,要找涼快那得上川西和川西北高原(若爾蓋縣城以北,六、七月份早晚可穿棉衣)。
而今,除了川西、川西北高原,川內之地到處都是熱差不多。仍以成都為例,以往那些年份:三月中旬脫棉衣,「五一勞動節」亮膀膀,立秋之後不下河,「十一國慶」加外套,冬至穿棉褲是雷打不動的氣候規律。
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前,再熱的夏季,人們還是有加兩、三天外衣的經歷。那時,成都夏季單日氣溫保持33度以上的時間,少則三、五,多則十來天。然而,如今全變了,該熱不熱,要熱就是熱到一堆,用四川話說就是熱死個仙人板板板。
究竟為什麼這麼熱?這當中當然有地球氣候變化的大原因,但更主要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製造熱浪的小環境因素。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密集的高樓大廈空調散熱排放+1度、全城汽車尾氣排放+1度、餐飲和家庭抽油煙機排放+1度、全城上千萬人口打屁排放+1度……僅僅就這般計算,城市熱島的氣溫都能達到38度!人體適感的氣溫是26度,再給人增加50%的溫度,不叫喚「熱」才怪呢。
這就解釋了為啥以前人們僅搖一把蒲扇、睡睡涼板床就能扛過「三伏」天,而為啥現在人們家中的空調會24小時不停機。想想看,城市中的人們過夏季,再也享受不到30度以下的氣溫了,這是不是有些殘酷?
不過好在已經立秋了,再熱也熱不了多久了,熬一熬,四川這火爐一般的天氣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