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鈞年僅7歲時,父親不幸逝世,年長4歲的哥哥擔負起了父親的職責。
11歲的哥哥傾向棍棒教育,對頑皮的弟弟動不動就暴打一頓,一直暴打過了11個春夏秋冬。
比如說:11歲的哥哥想抽菸,自己去買店家不賣。鄭鈞就得充當帶買,店家問給誰買,就答給爸爸買,交易則順利完成。回家之後,鄭鈞向媽媽告狀,哥哥就暗地裡拍來個大嘴巴。不告狀的話,要是被媽媽察覺到了,哥哥照舊給弟弟一個大嘴巴。
挨打,是家常便飯。
鄭鈞即將成年的時候,哥哥成了大學散打隊的隊員,回家展示武功,曾經進行這種威懾——先來一個原地空翻筋鬥雲,接著來一招腳踢頭頂。
鄭鈞在某節目中談及那段歲月,表示自己曾非常自卑,面對哥哥的拳打腳踢從來都沒想到對反抗——力量懸殊,反抗沒有意義,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哥哥優秀:
讀書成績沒哥哥好,唱歌拉小提琴沒哥哥好,樣樣都沒哥哥好。
可是,哥哥長大成為作家、歌手的夢想到目前為止仍然停留在夢想階段,反而成了商人。
鄭鈞這位曾經的「問題兒童」,現在卻成了中國搖滾樂壇的領軍人物,實力唱將、實力寫匠,許多作品的風格都獨樹一幟,給予過整整一代樂迷的巨大影響力。
浪子回頭金不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