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讓人
看完流淚後思考的紀錄片
人類,到底在做些什麼
海
豚
灣
hǎi
tún
wān
-
美國海豚訓練師
Richard O'Barry
永遠都記得45年前的那一天,1970年的世界地球日,那一天,他親手馴養的海豚在他的懷中自殺。這個聞名世界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海豚表演業的締造人,自此放棄了他引以成名的一切,成為了一個反對者。
文中有部分未經處理的血腥動圖,來自《海豚灣》,請謹慎打開。
那是一隻叫凱西的母海豚,在展示箱裡滿身黑濃皰,看到剛從印度旅行回來的Richard,凱西慢慢地遊進他的臂彎,奄奄一息地看著他,然後吸了一口氣。海豚的呼吸不像人類一樣,它們可以有意識地控制自己,選擇呼吸,或者決定不再呼吸。「凱西只吸了一口氣,不再進行呼吸,我放開她,她慢慢地沉入了水底,她自殺了。」
幾天後,他偷偷試圖釋放另一隻自己捕捉的海豚,他剪開了鐵柵欄,海豚自由了,但是卻依然留在原地。無論Richard怎麼試圖帶他走,他都一動不動。這隻海豚幾年後因為營養不良死在海底監獄裡。
每次說到凱西的故事時,Richard褐色的眼睛裡都會有情緒湧動。而在他的三十歲之前,他過的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種生活。讓我們把鏡頭轉向60年代,Richard O'Barry的前半段人生。
Richard還是個孩子的時候,父母在邁阿密的比斯坎灣經營一家餐廳,當寬吻海豚從離沙灘很近的地方經過,他就能看到它們的背鰭在水面上劃出波紋,他是聽著海豚救助遇難飛行員的故事長大的,海豚在他心裡,是一個永恆的美好記憶。長大一點後,他成了邁阿密水族館捕獵船上的潛水員,幫助水族館捕獲了五頭野生海豚,那五頭海豚,後來成為美國熱門電視劇《飛寶》裡的主角。
他是第一個和海豚在水下工作的馴養師,每一天的工作就是跟海豚們在一起,訓練它們高高躍起,訓練它們在空中轉身,訓練它們在孩子們遞過食物的時候遊到池邊,逗得人們哈哈大笑。通過《飛寶》,Richard積累了巨額財富,逐漸建立了一個海洋生物表演業的帝國,價值數十億美元。邁阿密陽光晴媚,裸著上身的Richard跟矯健的微笑海豚在一起,看上去成功而開心。當時,他一點都沒有意識到——「這是一個可怕的產業。」
直到凱西的自殺
作為全世界可能是最了解海豚的人,Richard說,海豚的微笑,是大自然最大的謊言,因為獨特的生理構造,海豚們看上去總是在微笑,不論是面對水族館的小觀眾們,還是面對殘忍的屠殺者,即使把它們的頭砍下來,它們還是在微笑。然而,它們生來微笑,並不代表它們真正的開心。
30歲的Richard因為凱西之死而頓悟了,他用了整整十年,親手建造了美國海豚表演業的帝國,然後用餘下的人生,用盡全力去毀掉它。「豢養對於海豚來說根本不能算愛,在這種環境中新生的海豚不過是人類製造的海豚中的畸形,從某種意義上說,也不是真正的海豚。」「人們都喜歡海豚,可是請謹慎使用愛這個詞語,我們已經以愛之名,毀掉了無數美好。」從那時到現在,他一直過著流浪的生活,到處幫助海豚野放訓練,建立海豚保護組織,演講、著述、拍電影,試圖終結海豚產業。
2009年,一部紀錄片得了奧斯卡大獎,影片大量運用隱蔽式攝像機,拍攝到了海豚被驅逐到日本太地町一個狹小的海灣,最漂亮的被篩選出來賣到海洋館,剩下的多數被屠殺,鏡頭如此直接而血淋淋,作為影片主角的Richard再次被推到了爭議的中心。
海豚灣全片 90分鐘
沒有時間看的夥伴請往下看
血腥畫面
謹慎觀看
▽
紀錄片《海豚灣》
Richard親眼目睹了海豚灣的慘狀,以一個資深海豚訓練師的角度來解釋:「海豚這種群體動物,在逃離的時候不會讓任何小海豚拉下,獵捕人殘酷地利用了海豚這一天性,追獵行動讓海豚筋疲力盡,受傷的海豚有的因為衰竭而死,懷孕的海豚在極度驚恐中生下小海豚。而沒有受傷的海豚不會拋下受傷的家人不管,即使他們能跳過漁網,也不會獨自逃生。他們無助地哀鳴,完全喘不過氣來。」在拍攝的那段時間,Richard難過得一直抓自己的頭髮。
太古町的漁民用敲打聲開成一道聲牆,對聲波敏感的海豚會被圍困而至捕殺,《海豚灣》裡有一段視頻,完全運用了原聲再現,那種捕獵的聲牆中夾雜著海豚的尖叫,在一直在Richard耳邊環繞,「這聲音在我腦海中浮現,與可怕的血腥聯繫在一起,永遠沒辦法消失,好像噩夢的伴奏一樣。海豚是聽覺動物,它們對聲音非常敏感,用這樣的方法去圍困它們,非常容易也非常殘忍。」
至今有很多人都無法直視奧斯卡紀錄卡《海豚灣》中的一幕:一隻海豚寶寶帶著巨大的傷口,在已經被血染成紅色的海水中奮力遊著,最後,它慢慢沉了下去。作為豆瓣評分最高的一部紀錄片,它受到的褒貶都非常極端,譽者覺得這是理想主義的高歌,而毀者認為這是「站在道德高地上的種族煽情。」不止是日本,像丹麥的法羅島,每年6月都會發生一次海豚的屠殺,當地叫做「海豚節」,這個節日還與當地的「成人禮」結合在一起。
丹麥法羅島的「海豚節」
Richard成立了「海豚計劃」,這個面向全世界的網站有著眾多的支持者,為了救助那些海豚,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有海豚屠殺的行為發生,Richard的手機都會響起。「我要窮盡生命剩下的時間拯救世界上每一條海豚,要讓日本人停止屠殺海豚,要讓海洋館的每一條海豚回到大海,不再為了人類的娛樂而忍受與家人分離的痛苦。而這也是拯救人類自己。」
因為Richard和支持者的努力,以及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太地町的海豚屠殺數量大幅減少,雖然捕獵還在增長,但屠殺停止了一半,去年瑞士已經立法禁止所有活鯨類動物及其產品的進口。英國、愛爾蘭、挪威已經不允許海豚館存在。
70多歲的Richard,他的頭髮已經變得花白稀薄,下巴的線條也不再鋼毅,這個老人幾乎天天穿著相同的衣服:卡其褲、卡其馬甲,一件繡著「海豚救援隊」的T恤,光腳穿鞋。他坐在澳大利的水族館中,肩膀下垂,下巴託在手裡,盯著一頭巨大的孤獨的虎鯨,花費所有的時間無精打採地上下擺動尾鰭。他的身旁是一個年青的母親,帶著她的孩子看海豚。「那隻海豚將在這個玻璃隧道度過它的一生,它永遠都不會知道潮汐,不會知道如何捕獵,它的一生,會無聊死了。」在水族館的入口,擺著一個小攤位,出售燒烤鯨魚肉。
Richard說:「那是什麼啊,你可以一邊吃鯨魚肉,一邊看它們表演。」這個世界上,永遠都有滿足不了的需求,就會永遠都有殺戮,而這個老人想做的,是這樣的殺戮,可以少一點點,再少一點點。
海豚灣預告片
本片真實而客觀的記錄了這一殘忍的行為。 在著名的海洋哺乳類動物專家裡克·奧巴瑞的帶領下,一群愛冒險的激進分子扛著頂級的裝備走進了日本太極地的一個海灣。
在《海豚灣》的末尾,Richard有一段獨白,「我曾經因為年少無知了很久,參與了產業鏈的建立,如果那時我明白海豚的微笑是最好的偽裝,我就會買它們出來放生,而不是給自己每年新添一輛保時捷。我現在做的事情,對我自己是一場救贖,我離開人世時,會對自己滿意。我不意願說下輩子、再下輩子,我相信現世報,有什麼想做,就在這輩子去做。這輩子,盡力去做。」
深入現場,真實記錄下大量野生動物被人類虐殺的暴行,並揭示了嚴重威脅到人體健康的一種現象。
關於海豚灣你怎麼看?
支持轉發讓更多人參與拯救海豚的未來
所發布的文字及圖片除原創外,其餘均摘自網絡。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原文作者深表敬意。如有版權異議及其他任何問題敬請及時告之,我們會立即刪除或做其他妥善處理。
今日推薦
▼點擊閱讀原文👇幫助紅軍二代支持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