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在航空航天領域實現著越來越多的新突破——國產「大飛機」C919正式下線,「神州」系列飛船成功升空……這些突破催生了很多高中畢業生填報航空航天類專業的熱情,尤其是重點院校的相關專業成為高分考生的熱門選項。那麼,航空航天類專業都包括哪些?哪些學校開設了這些專業?學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就可以當航天員嗎?學習航空航天類專業有哪些限制條件……帶著這些問題,本文帶您一起探秘航空航天類專業。
一、專業解析
生活中,我們常說「天空」一詞。但在航空航天領域,「天」和「空」卻是分開的,「天」在上,「空」在下。航空一般是指在大氣層以內的人類的飛行活動,航天則是在大氣層以外的人類的飛行活動。航空航天雖然僅有一字之差,卻屬於兩大技術門類,最能集中體現兩者成果和不同之處的就是飛行器。航空飛行器主要用於各種軍用飛機、民用飛機、熱氣球等;而航天飛行器主要包括太空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運載火箭、飛彈等。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航空航天屬於工學中的一個專業類。它包含航空航天工程、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環境與生命保障工程、飛行器質量與可靠性、飛行器適航技術等7個專業。其中,後兩個專業屬於特設專業,是針對不同高校辦學特色,或適應人才培養特殊需求設置的專業。而開設航空航天類專業的院校會根據自身的學科優勢和發展歷史,選擇開設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專業。
雖然不同專業各有側重,但是由於我國目前高校本科人才培養的大趨勢是大類招生,培養「厚基礎、寬口徑」的人才,因此,作為航空航天類專業的本科生,應當掌握航空航天領域方方面面的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全面、紮實的基本功,以面對畢業後各種不同方向的就業或者研究深造的多樣選擇。這裡簡單以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三個主要專業為例進行說明,這三個專業名稱聽起來很相近,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完成一個可以投入實際運用的飛行器。而在實際操作中,三者的區別在於一個是將飛行器設計出來,一個是將飛行器製造出來,一個研究的是飛行器所需的動力裝置。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實施並最終完成飛行器,還需要大量的分析、計算和實驗。
本科期間,航空航天類專業的課程主要包括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基礎課程的核心主要有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專業課程根據不同專業領域和方向的要求進行差異化設置。此外,學生還需接受航空航天工程方面的系統訓練,參加各種實踐性教學環節。
二、報考指南
除了部隊所屬院校外,目前我國已有20餘所普通高校開辦了航空航天類專業,逐步形成了國家重點大學與地方高校共同培養不同層次航空航天人才的格局。其中,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的高校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7所;教育部所屬高校有清華大學、廈門大學、湖南大學等;中國民用航空局所屬高校有中國民航大學;地方所屬高校有瀋陽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南昌航空大學、北華航天工業學院等。
航空航天類專業雖然開設的院校不多,但由於院校層次和發展歷史不同,專業實力和培養方向也有一定的差距。填報志願時,考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對意向院校的了解,確定自己的位置,選擇和自己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此外,航空航天類專業要求學生有很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習鑽研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航空航天類專業普遍對數學、物理的要求非常高,開設的課程也比較難。以西北工業大學航天學院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為例,本科生公共課需要學習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線性代數、工程化學、大學物理及實驗等,專業課程需要學習電工電子技術及實驗、材料力學、機械原理和設計、傳熱學、燃燒學、空氣動力學等課程。所以,數學、物理等科目成績優異,且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鑽研動手能力的學生更適合選擇這類專業。當然,團隊協作精神對航空航天人來說,也非常重要。航空航天某個項目的成功往往是團隊協作的結果,我們在看電視直播火箭發射時,也會發現這點。
但是,航空航天類專業不是培養飛行員,主要是培養航空航天領域的專業技術人才。所以,大部分院校對報考航空航天類專業的考生身體條件並沒有特殊限制,考生的身體狀況只要符合按照教育部、衛生部、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中 有關要求即可報考。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2019年《招生章程》中提出,結合民航專業特點,飛行器適航技術專業要求肝功能正常、色覺正常;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院校則並未航空航天類專業進行特殊限制。而對於男女比例,大部分院校航空航天類專業沒有限制,少部分院校由於專業特色提出了限制,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在2019年《招生章程》中明確,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飛機發動機維修)、航空航天工程專業(直升機維修工程)、飛行器適航技術專業只招男生。
三、專業與就業
航空航天科技是20世紀興起的現代科技,自其形成以來,一直汲取基礎科學和其他應用科學領域的最新成就,高度綜合各領域的最新成果,力學、熱力學、材料學、醫學、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噴氣推進、計算機、真空技術、低溫技術、半導體技術、製造工藝學等都對航空航天的進步發揮了重要作用。可以說,航空航天是綜合性尖端科技的象徵和結晶,是工業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進入21世紀以來,航空航天技術是最為活躍的高科技領域之一,更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誌,全世界的國家都在搶佔這一科技制高點,未來的發展潛力自然不容小視。國務院公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關於大型飛機、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載人航天工程與探月工程等航空航天領域範疇的工程便佔到16個重大專項中的4項。近些年來,大飛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項目的重大突破,給我國的航空業帶來了空前繁榮,也為航空航天類專業畢業生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據陽光高考平臺數據顯示,飛行器設計與工程、飛行器動力工程、飛行器製造工程等三個航空航天類主要專業的畢業生規模共約6000人左右。這三個專業就業率區間基本保持在90%以上,屬於高就業率專業。
在就業領域方面,可供畢業生選擇的對口職業有很多。畢業生可進入航空航天系統內的科研院所,從事設計、製造、研發、管理等工作。如飛機製造集團、中國航天航空集團下屬的航天一院(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航天二院(地空飛彈研究院)、航天三院(飛航飛彈研究院)、航天五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等十多家研究院、數十個科研基地及上百個加工製造廠都是對口單位。當然,這些對口的研究院所對畢業生的要求也是相當高的。
有些考生家長擔心學了航空航天類專業將來畢業都要到艱苦的偏遠地區工作。事實上,目前我國的航空航天事業在軟硬體條件上已有了極大改善,大多數研究機構都設在北京、上海、西安、武漢、瀋陽等大城市。比如,神舟飛船的研製工作都是在大城市的研究院裡完成的,只有裝備、發射在基地進行。一些研發人員可能會去當地出差一段時間來配合發射,但大部分科技人員主要還是在城市工作。
由於航空航天科技工業是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的高技術領域,其技術成果早已不僅僅應用於飛機或航天飛船上,正逐漸向電子、機械、汽車、通信、氣象、能源、探測等領域滲透。也就是說,航空航天專業畢業生除了面向航空航天系統內就業外,可以到其他領域工作。加之航空航天類專業畢業生專業基礎紮實、實踐能力強,促成了其就業適用面廣、應用性強等特點,很多相關行業也非常歡迎航空航天類專業的畢業生。例如,無人機在航拍、農業、快遞運輸、災難救援、監控傳染病、測繪、電力巡檢、影視拍攝等領域廣泛運用,發展勢頭良好,大疆、億航等企業也成為航空航天類畢業生的去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