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文章來源:Sky and Telescope
原作:Bob King
翻譯:饒文衝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姚順儀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skyandtelescope.org/astronomy-news/venus-shadow-casting/
在4月24日月亮回來之前,和金星玩一個影子遊戲吧!
在四月的夜晚,金星是西邊天空的焦點圖源:Bob King
幾個月來,金星在黃昏時一直是個顯眼的存在——明亮到足以投射陰影。要不要嘗試一下?至少到4月24日之前,月光都不會破壞黑暗的環境;即使到25日,只要等到月亮落山後,也可以試試看。這是觀察自己被另一個天體的光投射出的影子的絕佳機會。
要成功地觀察到影子,你需要兩樣東西。首先,在沒有直接人工照明的情況下,選擇一個比較暗的觀景臺。你的投影窗口期開始於黃昏結束時,大約在日落後2小時,結束於晚上10點30分左右金星落下之前(根據你所在位置的不同,這個窗口期可能稍早或稍晚)。其次,你需要一些白色的東西來投射你的影子。貼在車窗上的一大塊布告板效果就很好。你也可以用一張白色的床單蓋在你的車頂上,用一雙靴子或其他家用物品固定住。
一個物體(淡紫色的圓圈)完全阻擋了來自像金星這樣的點光源的光,創造了一個銳利的陰影邊界。而來自面光源(比如太陽)的部分光線會進入陰影的邊緣,因為物體沒有完全擋住光源。 圖源:Bob King
就投影這個目的來說,金星更像是一個點光源(譬如恆星),而不是像太陽或月亮那樣的面光源。每個物體都可以投射出不同的影子。等到陽光燦爛的時候,觀察你自己的影子延伸到街道對面的樣子,你會注意到它有一個柔和的、擴散的邊界。這是因為你的身體擋住了一部分陽光,但不是全部。來自太陽外圍的光線進入你的陰影,使其邊緣變柔和、變灰,形成了部分陰影,或者說「半影」。
面光源(太陽)產生的模糊半影在這張陰影自畫像中清晰可見。可以注意到,陰影離被投影的物體越遠,半影就越柔和、越寬。圖源:Piqui Díaz
在這張圖中,腳附近沒有半影,或者說幾乎沒有,因為陰影和鞋之間只有幾英寸的距離,這使得鞋可以有效地遮擋整個太陽。但是,隨著你的身體和陰影之間的距離逐漸增加,被阻擋的陽光也就逐漸減少,更多的光會從邊緣處濾過。同樣的道理,當你離地球越來越遠時,地球的半影也會隨之擴大。
金星則不同。你的身體要麼100%地阻擋它,要麼沒有。不存在像太陽那樣「溢出」周圍的邊緣。這就是為什麼金星的陰影看起來像雷射一樣清晰。把太陽想像成數百個點光源的集合,每個點光源都投射出自己的窄光束。當所有這些點光源的陰影重疊時,將會出現完全的黑暗(本影)被一個較亮半影包圍的景象,而在半影中,只有個別的陰影會重疊。
我的設備:布告板、凳子和用來投影的物體圖源:Bob King
影子遊戲
我帶著床單和布告板開車到了一個相當黑暗的地方,尋找金星投射的剪影並拍照取證。首先,我搭建了一個「工作區」(上圖)。我把布告板貼在車面向金星的一側,把一個花瓶和一個木製的「X」形板放在梯子上。
接下來,我拍攝了這兩個物體在板上投射陰影的照片。一旦眼睛完全適應了黑暗,我就鋪開床單,背對著金星站著。果然,我看見了我的影子!因為眼睛的視杆細胞——負責夜視的光敏細胞——擅長探測運動的物體,所以如果我左右搖擺,就能更容易地看到我的剪影。
玩了一會兒,我發現,如果我轉到一個相對金星合適的角度——當我面對北方或南方時,金星在一邊——並把我的手臂伸到床單前面,陰影就會變得更加明顯。後來,為了比較,我在全日光下拍攝了同樣的物體,以展示陰影質量的不同。
你能看出區別嗎?左邊是金星投下的陰影,右邊是太陽投下的陰影,物品與布告板的距離相同。圖源:Bob King
在下一個晴朗的夜晚,找一個黑暗的地方,自己去看看吧。如果要拍攝你的影子,可以將ISO設置為8000,並曝光20到30秒(光圈為f/2.8或f/4)。要在黑暗中對焦,你可以在床單或布告板上貼一張黑紙,然後把鏡頭暫時放在自動對焦裝置上。用強光手電筒照射紙或板子,這樣就能在視野中形成對比,讓相機捕捉到焦點。然後將鏡頭調回手動,拍照。記住,當金星很高的時候,影子會落得更近;而當金星很低的時候,它們會在投影板上落得更遠。
4月10日,在點光源金星的照射下,我用一張床單蓋在車的一側,拍攝了一幅自畫像。詳細數據:ISO 8000, f/2.8, 25秒曝光。圖源:Bob King
4月25日晚上,蛾眉月的亮度為視星等-7.9,金星則為視星等-4.7,位置比蛾眉月高16°。到那時,是否有可能拍攝到兩者相互抵消的影子呢?一起來試試吧!
責任編輯:馬玥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溼刻』 牧夫出品
大麥哲倫星系中最明亮的超新星遺蹟N49
圖源:NASA/CXC/STScI/JPL-Caltech/UIUC/Univ. of Minn.
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