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新中國軍服發展歷程|歷次國慶閱兵,亮相幾式軍服?

2020-12-06 央廣網

自1949年開國大典閱兵式之後,從1950年國慶一周年至1959年國慶十周年,我國連續在天安門舉行了十次閱兵式;此後,又在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1999年國慶五十周年、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各舉行了一次閱兵式。在歷次國慶閱兵式上,受閱部隊穿著不同時期的軍服,展示了新中國軍服發展的光輝歷程。

開國大典閱兵式——49式軍服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閱兵式的順序是「海、陸、空」,海軍排在第一位。來自華東軍區海軍與東北的安東海軍學校的的兩個方隊昂首率先走過天安門,代表著新中國最早的海軍。人民海軍方隊格外引人注目,這不僅因為海軍是新出現的軍種,也是因為海軍的服裝特別——海軍官兵佩帶海軍帽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軍官戴大簷帽,士兵戴水兵帽。軍官服裝為中山裝式,四個貼袋,袋蓋有明扣,扎白色武裝帶;士兵服裝樣式為水兵服,有披肩,上衣下擺扎進褲子裡。軍官、士兵都穿黑皮鞋。不過,開國大典閱兵式上的海軍服裝,是為閱兵定製的,並不是海軍的制式服裝。

開國大典,穿海軍軍官服的旗手。

參加開國大典的水兵方隊

陸軍參加閱兵的有步兵、炮兵、騎兵、裝甲(戰車)兵等多兵種的上萬人。受閱部隊的著裝,就是當時陸軍的所配發的服裝。服裝的樣式、顏色是1949年初確定的。

開國大典時受檢閱的步兵陣容

為適應解放戰爭戰略決勝期的形勢發展,1948年12月至1949年1月中央軍委後勤部召開全軍後勤會議,對全軍的軍服樣式、顏色、尺寸作了統一規定,服裝顏色確定為草綠色,材料為棉平布;帽子改為圓形短簷帽(這種帽子後來被稱為「解放帽」),佩戴「八一」紅五星金屬帽徽;軍衣分為幹部、士兵、步兵和騎兵,士兵軍上衣肩部加增強補片,炮兵和騎兵的軍褲為馬褲式,襠部、膝部加增強補片;標誌符號由臂章改為胸前佩戴「中國人民解放軍」黑字白底紅邊的布胸章。這是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次統一服裝樣式和色彩。服裝的樣式、顏色等雖然確定下來了,但由於戰事緊迫,各大野戰軍又在相對獨立的區域作戰,全軍軍服並沒有很快統一,至少是1949年上半年還是「各行其是」。到了1949年下半年,各部隊才陸續更換統一服裝。

1949年10月參加開國典禮閱兵式的部隊穿的就是這種軍服。當時這種服裝並沒有正式命名為什麼「式」,但是在1950年、1951年的一些文件中稱其為「四九年式」。參加開國大典閱兵式的步兵、炮兵、騎兵都是穿著49式軍服,頭戴繳獲的鋼盔;戰車(裝甲)兵則穿著坦克服,戴坦克帽。

空軍派出17架戰機參加閱兵,沒有徒步方隊。

參加開國大典的騎兵部隊

1950年~1954年五次國慶閱兵——50式軍服

從1950年國慶一周年到1954年國慶五周年,這五次國慶閱兵,受閱部隊都是穿著50式軍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軍開始正規化、現代化建設,很快由單一軍種發展為陸、海、空諸軍兵種合成軍隊。軍隊供應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籌措、取之於敵,轉變為主要依靠國家集中統一供應。為適應軍隊正規化建設的需要,我軍於1950年統一了全軍軍服式樣,稱「50式」軍服。50式軍服是解放後我軍第一次全軍統一裝備、統一制式、統一標準的軍服。統一的軍服有利於統一組織生產供應,更重要的是,有利於全軍整齊劃一、統一指揮管理,對於軍隊正規化、現代化建設意義非凡。

50式軍服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分為不同軍種的服裝,其中,空軍服裝樣式和陸軍基本相同,只是顏色不同;而海軍則自成體系,與陸、空軍完全不同。50式海軍軍服式樣借鑑了辛亥革命以來中國海軍服裝,同時也參考了友好國家及國際通用的海軍服裝。

1950年國慶閱兵,身穿50式軍服的步兵部隊接受檢閱。

1950年國慶閱兵,騎兵的白馬隊。

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男軍人、女軍人,夏服、冬服等區分。全軍幹部、陸空軍戰士夏季均戴大簷帽;陸空軍戰士夏服上衣為套頭式,緊袖口;全軍女軍人夏服為連衣裙,冬服為列寧服。陸、海、空軍佩帶統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胸章。

50式軍服最漂亮的要數女軍人的連衣裙了,那是一種仿蘇式裙服。當時中蘇關係正處於「蜜月期」,做為是東方陣營的「老大哥」,蘇聯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乃至風俗等各個方面對當時的社會主義國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50式軍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鑑了蘇軍服裝樣式,如大簷帽、套頭衫。而女軍人的連衣裙則完全是「布拉吉」(俄語連衣裙的音譯)的軍隊版,體現了蘇聯革命文化給我們帶來的深刻影響。

50式軍服裝備全軍後不久,又根據國家和軍隊的實際作了多次修改、補充,如增加幹部呢服,陸軍大簷帽平時改為解放帽,女軍人改戴無簷帽,海、空軍帽徽分別加鐵錨和飛翅,戰士套頭單衣改為前開襟式、散袖口,等等。

1950年國慶閱兵,海軍方隊。

1950年國慶閱兵,空軍某航校方隊。

1954年國慶閱兵式上,步兵方隊雖然也穿著50式軍服,但軍服式樣與1950年閱兵時已經有所改動:緊袖口的套頭單衣改為前開襟式、散袖口。

1955~1959年五次國慶閱兵——55式軍服

1955年國慶六周年至1959年國慶十周年的五次國慶閱兵,受閱部隊均穿著55式軍服。

1955年,為配合軍銜制的實施,全軍裝備新式軍銜服裝——55式軍服。55式軍服是我軍軍服史上一次比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軍單一制式軍服的歷史,將軍服分為禮服和常服兩大類,品種有了很大增加,用料也明顯改善,禮服和校以上軍官常服採用了毛料,軍銜和勤務識別標誌也比較系統,使我軍軍容儀表有較大改善,這是我軍軍服發展史上一個新起點,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1955年國慶閱兵上,受閱部隊官兵陸、海、空三軍官兵身著嶄新的55式軍銜服裝,佩帶軍銜肩章、領章和軍兵種勤務符號和新式帽徽,部隊軍容儀表煥然一新,展示了威武嚴整的軍容,受到海內外人士的注目。

1955年10月1日,身著55式將官禮服在天安門城樓觀禮的高級將領,右起:陳賡大將、粟裕大將、肖華上將、洪學智上將。

穿新式軍服的三軍代表在天安門觀禮臺上。

1955年國慶閱兵式,著陸軍夏常服的受閱部隊。

1955年國慶閱兵式,著海軍校官禮服和水兵禮服的海軍方隊。

1955年國慶閱兵式,著空軍校官禮服的受閱部隊。

1955年國慶閱兵式,身著新式軍裝的裝甲兵軍官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

1955年國慶閱兵身著新軍服、頭帶船形帽的步兵方隊。

從1958年起對55式軍服陸續作了一些改動,主要是軍官平時佩帶新制式軍銜領章,現行的肩章和領章在節日、集會、出國或外交等場合佩帶;士兵冬常服均由緊袖口改為散袖口;各級軍官的夏常服、尉級軍官的冬常服(包括大衣),均改為平布製作;陸、空軍士兵的船形帽改為解放帽,軍官大簷帽作為節日、外交等場合佩帶肩章時戴用,平時也改為解放帽。至此,包括服裝用料、肩領章和軍帽制式的改革一起,統稱為58式服裝。

60年代初,我軍進行了以冬服結構配套為主要內容的改革,形成了以罩衣、緊身棉衣、絨衣褲、襯衣褲等組成的多層次冬服系列。1962年定型生產,定名為「62式」,於1964年裝備部隊。62式服裝的裝備,結束了我軍長期以來冬服單一層次的「老棉襖」歷史,改善了冬服的調節性能和衛生性能,把我軍軍服整體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1959年國慶十周年,朱德元帥在天安門城樓觀禮。

1959年國慶閱兵,傘兵方隊。

1969年建國二十年大慶閱兵——65式軍服

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於我國遭受三年自然災害,為了厲行節約,中共中央決定從1960年起不再搞國慶閱兵。到了1969年二十年大慶,搞不搞閱兵,當時也是有幾套方案。最後決定,閱兵不單獨搞,為了體現全民皆兵和軍民團結,軍隊方隊和群眾方隊一齊走。

1969年國慶節慶接受檢閱的解放軍方隊

雖然後來列舉歷次國慶閱兵的資料都沒把1969年這次算上,但據當年參加過檢閱的戰士回憶,當時的的確確就叫閱兵(《特殊時期的國慶大閱兵一一1969年國慶20周年親歷閱兵紀實》,載《黨史天地》2009年第10期,作者趙軍)。整個受閱部隊人數達到兩萬人。受閱部隊的排列順序是:國旗方隊、國徽方隊、陸軍方隊、海軍方隊、空軍方隊等,共10個方隊,都穿著65式軍服。特別是最後一個刺殺方隊,幾百名戰士個個紅領章、紅帽徽、綠軍裝、白手套、翻毛皮鞋,手持半自動步槍,行進間做刺殺動作,精神抖擻,殺聲震天,給敢於來犯之敵以強憾的震懾力。

身著65式軍服的步兵方隊。

當年受閱的戰士,在天安門廣場留影。

65式軍服是1965年我軍取消軍銜制後中央軍委批准裝備的制式服裝。65式軍服與55式服裝的主要區別是:取消大簷帽和女軍人無簷帽,全軍男女軍人均戴解放帽;取消軍銜肩領章,一律佩帶紅五星帽徽和全紅領章(被稱之為「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取消毛料服裝,幹部與戰士由上衣口袋多少區分;海軍海軍幹部戰士軍服顏色一律改為灰色,取消水兵服;女軍人夏裝取消裙服。

1969年二十年大慶之後,65式軍服又有三次修改調整。

第一次是71式軍服。1971年定型生產的滌、錦、棉三元混紡布單衣,定名為「71式軍服」,1973年裝備全軍。這種俗稱「的確良」的新式面料與棉布相比較,具備挺括、不縮水、洗後易幹、顏色鮮豔、不易褪色、重量輕等優點,深受廣大指戰員歡迎和人民群眾的好評。

第二次是74式軍服。1974年5月1日,海軍恢復1965年前的服裝式樣和顏色,幹部戴大簷帽,戰士穿水兵服、戴水兵帽。全軍女軍人配發裙服,陸軍草綠色,海、空軍藏藍色;軍帽改為無簷軟帽。這次部分改動的軍服被稱作「74式軍服」,使過於單調的65式軍服在一定範圍內得到改觀。

第三次是78式軍服。1978年我軍服裝以減輕重量為主要目的,進一步擴大合纖材料的使用。這次服裝改革定名為78式軍服,將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為滌卡布料,增加服裝品種,改進生產工藝,減輕單兵負荷量。

1984年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85式軍服

改革開放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改革我軍體制單一、樣式呆板、面料落後的服裝勢在必行。總後勤部於1981年開始組織研究,中央軍委1984年1月批准改革方案,計劃在1985年恢復軍銜制時裝備部隊,因此定名為「85」式軍服。後因部隊精簡整編等問題,恢復軍銜制推遲至1988年進行。而原計劃的換裝照常進行,只是暫不佩帶軍銜識別標誌。

1984年2月17日、3月2日中央軍委常務會議進一步討論了新制式服裝樣式和受閱部隊著裝問題,決定當年國慶閱兵時,受閱部隊及指揮人員一律著軍委批准的新制式夏季服裝,佩帶新式帽徽、肩章、領章。參加檢閱、觀禮及有關人員一律不著新制式服裝。

1984年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的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式。受閱部隊身著新式軍服列隊通過天安門廣場。見到了久違的大簷帽、肩章、毛料服等,全軍都振奮了!但直到1985年5月1日,全軍才裝備了新式服裝,結束了長達20年的65式軍服的歷史。

1984年國慶閱兵式,穿新式軍服的儀仗兵。

1984年國慶閱兵式,穿新式軍官夏常服的步兵方隊領隊。

1984年國慶閱兵式,著新式軍服的步兵方隊。

國慶三十五周年閱兵上穿85式軍服的女兵方隊。

85式服裝主要特點是取消紅領章、紅五角星帽徽,恢復以「八一」軍徽為主體的圓形帽徽,幹部、戰士戴大簷帽,佩帶綴釘有軍種符號的肩章和領章,增加制式襯衣,團以上幹部發毛料服裝,服裝號型由正負號改為每個號三個型。在當時改善軍容、提高適體率、增加軍服調節功能起到了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制式單一的65式軍服穿了20年之後,85式軍服的裝備,真有久旱逢甘霖的感覺,極大地振奮了士氣。

1999年建國五十年大慶閱兵——87式軍服

1999年建國五十周年大慶,天安門廣場舉行盛大閱兵式。受閱部隊穿著87式軍服和部分新服裝品種。87式軍服是在85式軍服基礎上完善改進的,1987年8月正式定型並投產,稱「87系列服裝」。1988年10月1日,全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同時裝備87式軍服。此後,從90年代初開始對87式服裝陸續作了補充完善。

87式服裝的主要特點:一是軍服系列較完善。建立軍禮服、軍常服、作訓服和工作服系列,適應軍人執行不同任務的要求。二是改進了常服樣式。夏常服由立領改成了翻領,封閉數十年的領口終於打開了,展現出一種全新的開放意識。三是軍服號型設置科學新穎。根據服裝用途和著裝場合,軍服號型分為5號5型和5號3型兩個系列。三是軍服質量有提高。軍官夏常服、冬常服和士官、學員夏常服,均為毛料織物。四是軍銜肩章標誌清楚,分級明顯,軍種符號具有象徵性。

到1999年,87式軍服已經裝備了十幾年。這期間,已經著手研製新一代軍服,並且1997年駐港部隊開始裝備97式軍服。在國慶五十周年閱兵式上,也展示了部分新式軍服品種,有些已不屬於87式軍服系列了,如海軍軍官全白色夏常服、全白色水兵服、海軍陸戰隊迷彩服、新式飛行服、空降兵迷彩服等等。

1999年國慶閱兵,穿新式禮賓服的三軍儀仗隊。

1999年國慶閱兵,穿87式夏常服的軍事學院方隊。

建國五十周年閱兵式,穿全白海軍軍官夏常服和水兵服的海軍方隊。

1999年國慶閱兵式上的海軍陸戰隊方隊。

建國五十周年閱兵式,穿87式夏常服的空軍方隊。

建國五十周年閱兵式,穿87式夏常服的女兵方隊。

2009年建國六十年大慶閱兵——07式軍服

2009年10月1日,天安門廣場舉行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式。受閱部隊穿著「07」式軍服接受檢閱。「07」式軍服是2007年建軍80周年時,全軍裝備的新一代服裝。

07式軍服分為禮服系列、常服系列、作訓服系列和標誌服飾。最大的變化在於陸軍常服顏色的改變,由棕綠色變為松枝綠,三軍顏色更加協調。軍官著禮服,儀仗隊、軍樂團著禮賓服,文工團著演出服時,佩帶綬帶,男裝綬帶佩掛於左肩,女裝綬帶佩掛於右肩。

07式軍服標誌服飾一改87式軍服服飾品種少,服飾與服裝的整體搭配不夠協調,前胸較空,服飾表現力、表達力不強等不足。軍官增加姓名牌、級別資歷章、綬帶,官兵增加胸標、臂章。士兵與學員佩帶國防服役章,短袖夏常服上衣領尖、胸部分別增加領花和胸標,從而增強了識別功能,更加美觀。

07式作訓服按照顏色樣式分為林地迷彩作訓服、叢林迷彩作訓服、荒漠迷彩作訓服、海洋迷彩作訓服、城市迷彩作訓服,另外包括迷彩作訓大衣、雨衣、作訓鞋、作訓靴等。

2009年國慶閱兵,穿07式禮賓服的儀仗隊。

2009年國慶閱兵,穿07式數碼迷彩作訓服的步兵方隊。

2009年國慶閱兵,海軍艦艇學院方隊。

2009年國慶閱兵,水兵方隊。

建國六十年閱兵式,穿新式飛行服的空軍飛行員方隊。

建國六十年閱兵式上的女兵方隊。

女兵方隊的服裝是專為閱兵設計製作的,與正常配發的不同。正常配發的裙服是短袖夏常服+裙子,春秋常服是不配裙子的。

(作者系軍史專家)

作者:徐平

相關焦點

  • 07式軍服更顯人性化 凸顯男女不同身材(圖)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國慶大閱兵,當莊嚴的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廣場,世人在被我軍軍威震撼的同時也無不為其威嚴的軍裝所折服。從1950年至2007年的半個多世紀,我軍先後經歷了10餘次軍服改革。軍服一向被看做國家和軍隊形象的外在體現,歷次軍服改革,總是引起外界的高度關注。  「回顧軍服調整改革的日日夜夜,至今激動不已,令我終身難忘。」
  • 建國後我軍軍服軍銜概述
    一.50式軍服 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由單一的陸軍發展成為海陸空齊備的人民軍隊,為實現國防軍正規化建設,我軍於1950年初開始配發涵蓋三軍的50式軍服,50式軍服沒有設置軍銜,只是解決了三軍制服統一的問題,在定義上應該是應急過渡性。 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式軍服按陸、海、空三軍幹部、戰士區分。
  • 我軍預備役部隊穿什麼軍服,你了解多少?
    預備役部隊在國慶50周年盛大閱兵式的行列中。  2009年國慶六十周年閱兵式上預備役方隊身著07式林地迷彩作訓服受閱 建國60周年閱兵預備役方隊特別設計的預備役臂章,僅出現在這次閱兵上。07式預備役軍服的款式、布料與現役軍服相一致,主要通過標誌服飾進行區別,使預備役軍服和現役軍服既總體協調,又有明顯區別。  全軍07式預備役軍服換裝儀式。
  • 雙語總結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亮點
    新華社記者 陶明 攝 火箭軍方隊(the PLA Rocket Force formation):首次以戰略軍種名義亮相國慶閱兵 352名身著墨綠色火箭軍軍服(in dark green uniforms)的受閱隊員接受了檢閱。
  • 07式預備役軍服標誌服飾與現役軍服有四大區別
    為充分展現預備役部隊的軍民融合發展思路以及在地方行業系統組建預備役部隊的成果,駐京預備役部隊裝備的部分通信、衛勤、防空、防化等裝備也一同進行了展示。  區別三:軍服品種少於現役軍服。根據預備役部隊特點,預備役軍官不配發禮服、冬常服、常服大衣等;預備役士兵只配發夏季作訓服、作訓鞋。同時,考慮到寒區預備役部隊冬季訓練和遂行應急任務的需要,解放軍總部和各預備役部隊將儲備部分公用的冬季作訓服和作訓大衣。  區別四:軍服的日常管理不同。解放軍現役軍人的軍服由個人保管。
  • 共和國海軍07式軍服
    本文為《現代艦船》獨家授權鳳凰新媒體軍事頻道稿件2007年6月28日,中國國內各主要媒體紛紛報導了人民解放軍將要更換新軍服,即07式軍服的新聞一天之後,在香港參加慶祝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活動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檢閱換上新裝的駐港人民解放軍部隊,新軍服撩開了神秘的面紗,正式登場亮相。2006年下半年以來,網絡、社會上各種關於人民解放軍新軍服的揣測,也終於有了答案。筆者長期從事海軍史研究,海軍服裝史也在涉獵的範圍,近期參與研究、複製中國近代海軍服裝的活動,對於海軍服裝的設計、製作,更增加了直接的感受。
  • 軍報解析07式預備役軍服與現役軍服四大區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軍服管理條例》等法規文件,對預備役官兵穿著軍服作出了明確規定。預備役部隊自1983年組建以來,預備役官兵一直穿著與現役軍人相一致的軍服,佩戴預備役專用臂章、肩章。全軍現役部隊官兵換著07式軍服後,預備役部隊預備役官兵仍穿著87式軍服,兩類人員一起開展軍事訓練、執行重大任務,新舊兩種軍服制式混雜,不協調、不嚴肅、不正規。
  • 紅軍軍服為何是灰藍色?陳毅「詩意」概括
    50式軍服。抗日戰爭時期,李雲龍的軍服顏色為深灰色,到了40年代後期,軍服則換成土黃色。其實按照當時情況,各路部隊的軍服顏色並不相同。比如,在東北和華北地區,部分軍隊已經開始使用土黃色軍服,而西北地區的部隊則使用深灰色。各支部隊在軍服顏色上不統一,因此隨著局勢變化,軍隊也開始正規化的建設。  雖然在軍服統一上,八路軍沒有硬性規定,但由於1940年及之後的擴軍,軍服數量遠遠不夠。
  • 國慶70周年閱兵呈現十大亮點
    今天上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   這次閱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全面重塑後的首次整體亮相。   每逢重大節日組織閱兵是世界上不少國家的通行做法和慣例。
  • 07式軍服新特點詳解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 「與以往各個時期我軍的軍服相比,新軍服在系列、顏色、樣式、用料、服飾、號型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所長楊廷欣3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對07式軍服進行了全面介紹。楊廷欣說,新軍服有六大特點。一是系列更加完整、配套。
  • 國慶閱兵這10個細節,意義重大,催人淚下!
    國慶閱兵這10個細節,意義重大,催人淚下! 12個空中梯隊 160架各型戰機 以前所未有的磅礴陣容 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此次空中梯隊中的新機型 佔正式受閱飛機總數的31.6% 殲-20、直-20、運-20 等機型同樣亮相
  • 泰和新材芳綸纖維成功供應新加坡武裝部隊新型軍服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泰和新材(002254)日前成為新加坡武裝部隊新型軍服的芳綸纖維供應商。6月19日,新加坡武裝部隊宣布,到今年年底,新加坡陸軍作戰部隊的士兵將配備一種「混合型」雙層面料的軍服,軍服的面料由阻燃合成材料和芳綸組成。據了解,這款新型軍服中的芳綸纖維由泰和新材提供。
  • 新聞背景:07式軍服系列設置及其品種
    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 07式軍服分為禮服、常服、作訓服和標誌服飾4個系列。從55式到87、97式軍服,都有工作服系列。07式軍服是否取消了工作服?總後勤部軍需物資油料部被裝局局長李俊鎖3日向記者解釋說,隨著時代的發展,工作服已經成為一些特種崗位的重要防護手段,與作訓緊密相關。
  • 圖解07式預備役軍服 用標誌服飾與現役區分
    為促進預備役部隊正規化建設,激發預備役官兵的榮譽感、責任感,從5月1日開始,全軍預備役官兵統一換發07式預備役軍服。據介紹,07式預備役軍服包括常服、作訓服、標誌服飾,按照「反映預備役官兵個性和特色,體現與07式現役軍服明顯區別」的理念進行設計,款式、顏色、布料與現役軍服相一致,主要區別體現在標誌服飾上。
  • 軍地聯合開展打擊非法製售軍服專項行動
    截至11月下旬,經過軍地近5個月的專項整治,非法生產、銷售和穿著使用軍服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配套管理措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公眾軍服法規意識進一步提升。這是軍地落實《軍服管理條例》,聯合打擊非法製售軍服專項行動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 央視調查發現色情從業人員穿07式軍服接客(圖)
    2009年,國務院和中央軍委頒布了《軍服管理條例》。嚴格規定非軍人禁止穿著軍服。然而,近日,軍隊和地方相關部門發現,市場上竟然存在訂製和隨意出售各種軍服,甚至包括最新式的各兵種的服裝,它的源頭在哪裡呢?《焦點訪談》為此展開調查。  為防止新軍服被隨意穿著現象重演,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出臺《軍服管理條例》。
  • 軍報:部隊訓練強度大 少數士兵購買仿製軍服軍品
    原標題:莫讓假軍服影響戰鬥力 近日,第21集團軍某旅與駐地公安、工商等部門組成聯合檢查組,依據《軍服管理條例》等法規,對營區超市及周邊商店銷售的仿製軍服進行了專項整治,清查出100餘套仿製軍服。經過調查,李科長了解到,由於部隊訓練強度大、軍服有時來不及換洗,少數官兵便索性在超市裡購買「民用版」軍服,有的戰士還讓家裡購置各種仿製軍服軍品等郵寄到部隊。 「購買、穿著『民用版』作訓服看似小事,實則是缺乏法規意識和打仗意識的表現。」該旅隨後組織的「莫讓假軍服影響戰鬥力」專題教育中,旅長蔡宏偉對軍服軍品的各種用途逐一進行詳細解讀,「作訓服是軍人的『第二皮膚』。
  • 詮釋軍人履歷和身份-07式軍服標誌服飾一覽(圖)
    如果說軍服是軍人區別於社會其他群體的重要標誌、是國威軍威的重要象徵的話,那麼綴釘在軍服上的各種標誌服飾則是軍人光榮履歷和個性身份的無聲詮釋。    我軍07式軍服以威武莊重、陽剛俊美將中國軍人面向21世紀的豪邁、自信展現在世界的面前。而與新軍服完美搭配、標識鮮明,彰顯軍人榮譽和身份的服飾系列,不僅工藝精湛、系列配套、綴釘方便,而且順應了國際軍服潮流,同時又注入了中華民族和人民軍隊的特色元素,突出了整潔而端莊的軍人儀表,成為07式軍服的一道亮麗風景。
  • 今年退役士兵07式軍服將收回 交舊後可領服裝費
    日前,總參軍務部、總後軍需物資油料部發出通知,要求收回2009年退役士兵的07式外觀制式軍服。收回的品種主要有:07式軍服的帽徽、領花、肩章、領章、臂章、胸標、領帶(卡)、外腰帶,夏帽,夏常服,春秋常服,作訓服(帽),作訓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