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患者最近諮詢我,說她去醫院的感染科探望一位親戚,親戚和她說住在感染科的,有各種各樣的傳染病,特別提到了肺結核。
她回家以後,無意中搜索了一下肺結核。結果,越看越害怕,聯想到在感染科的走廊裡,還遇到過咳嗽的患者,更擔心因此而得上肺結核。
這位朋友的經歷,很多人有過,誤認為像肺結核這樣的呼吸道傳染病,碰到就能傳染。
為消除大家對結核的誤解,龍醫生今天就來講講肺結核的一些基本知識。
肺結核是由結核分枝桿菌(以下簡稱結核桿菌)導致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痰中含有結核桿菌的肺結核,具有傳染性,是我國的法定傳染病(乙類)之一。
結核桿菌引起的疾病叫結核病,平時人們了解到的結核病,大多數是肺結核。肺部是結核桿菌感染和致病最常見的部位,但是結核桿菌還能感染除牙齒和頭髮之外的幾乎所有器官,比如說骨和關節結核、腎結核、結核性腦膜炎和皮膚結核,等等。
肺結核分很多種類,按照感染結核桿菌是首次傳染還是再次感染,將肺結核分為原發性肺結核、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和繼發性肺結核三類。
原發性肺結核,是指初次感染結核桿菌導致的肺部疾病,由原發病灶、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組成。多見於兒童和免疫缺陷患者。
臨床上大多數成年人的肺結核,屬於繼發性肺結核。因為對於成年人來說,他們可能在生命中的某一個階段,曾經接觸過結核桿菌並感染,有些人有症狀有些人沒有症狀。再次感染結核桿菌之後,會導致繼發性肺結核多種多樣的表現。
這些多種多樣的表現,包括浸潤性肺結核、結核球、空洞性肺結核、結核性胸膜炎,等等。肺外結核和血行播散型肺結核,其實也可以算是繼發性的,不過這種歸類已經不重要了。
人初次感染結核桿菌之後,由於90%的人免疫功能是正常的,可以控制結核桿菌的進一步複製,大部分人可能終生不會有再次感染的發生。
剩餘的10%的感染者,則可能會發生原發性的病變,伴有結核性肺炎,以及初始播散部位和肺門附近的浸潤、擴展,這些患者還可能存在肺門淋巴結腫大,或者更遠端部位的疾病,比如說,常伴有頸部淋巴結腫大、腦膜炎、心包炎或粟粒性結核擴散,等等。
對於一些免疫應答比較差的人,比如愛滋病感染者,是很容易進展為局部肺病和疾病播散的。還有一些慢性腎衰竭和糖尿病控制不佳者,以及使用免疫抑制劑的人、小於5歲的兒童及老年人,也可能會進一步發展。
繼發性肺結核表現多樣,他們的結局也可能是不一樣的,經過積極治療以後,少部分患者可以達到臨床痊癒,也就是出現肺部病灶的鈣化或吸收。
未及時治療的肺結核患者,有一部分人可能會出現咳血、氣胸、支氣管擴張、廣泛性的肺損傷、惡性腫瘤和慢性肺麴黴菌病等併發症。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肺結核是沒有生命危險的。但是,仍然有少部分咳血的患者,可能因為血塊窒息而導致死亡。所以,出現咳血一定要冷靜、保持安靜,採取合適的體位防止血塊堵塞氣道,並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
得了肺結核,還可能會傳染給他人,所以肺結核既是危害自身健康的,對密切接觸的人也是一種威脅,特別是開放性的空洞型肺結核,不但有咳血的風險,其咳出的痰液裡面還有大量的結核桿菌,通過咳嗽、大聲說話和唱歌等方式,散布在空氣中。當房間長期不通風,空氣不流通的時候,細菌的密度加大,健康人吸入很容易導致感染,這也正是一些人群聚集的場合,成為結核傳播窩點的原因所在。
小結
對肺結核的了解,首先要知道這是一個由明確的病因導致的傳染性疾病。這一點有助於我們明白,徹底的治療肺結核才能夠防止這個疾病的進一步擴散,這是既利己又利人的事情。
少部分肺結核有一些不良的後果,和病灶的範圍以及個人的免疫力有很大的關係,在治療的時候,應該注意營養的加強和休息。
目前肺結核沒有很好的預防辦法,卡介苗的應用對於保護嬰幼兒有用,對成人的預防基本沒有效果,所以儘早發現並徹底治療意義重大。
好了,龍醫生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我有沒有講明白?如有疑問,可以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敬請關注龍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