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三體-小遙
大約在6500萬年前,地球的上一代統治者——恐龍走向了滅亡,而它們的故事卻依然在地球上不斷上演。尤其是在人類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後,它們的神秘面紗才被一點點揭開。
目前在有關恐龍滅絕的說法中,它們死於一場小行星撞擊的可能性更大。然而就在科學家們探索導致那場生物大滅絕的原因時,有關恐龍依然存在的說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據悉,根據剛果盆地的居民俾格米人的描述,這裡存在一種體型巨大的生物,它們擁有長長的鼻子,在皮膚表面還有厚重的棘刺,當地人將其稱為魔克拉—姆邊貝,卻沒有人見識過它們的真面目。
如果僅僅憑藉這些描述來判斷的話,這種神秘的生物的確與恐龍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甚至在20世紀初,來此打獵的人們也曾經提過有關剛果盆地存在恐龍的說法。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剛果盆地由於獨特的氣候條件,孕育了無數物種,這裡的生物多樣性遠超人們想像,所以仍然存在一部分未知情況。
而恐龍作為幾千萬年前存在的生物,它們也進行了一定的分化。科學家認為,禽類恐龍的後代自然存在,它們就是我們如今看到的鳥類和禽類,而蜥腳類恐龍在那場特殊的災難中已經徹底滅絕,基本上不可能找到它們的後代。
截止目前,絕大多數科學家仍然認為,蜥腳類恐龍早已滅絕,只留下了化石供人研究。加上,我們目前有發達的科學技術,能夠藉助於先進的人造衛星對地球上每個角落進行探索,如果有大型生物存在,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它們的蹤跡。
與此同時,也有說法表示,即便蜥腳類恐龍依然存在,它們也需要一定規模的種群才能夠順利繁衍,否則只能和最後一代猛獁象一樣,由於缺乏基因多樣性而走向滅亡。因此有關剛果盆地存在恐龍的說法完全是不現實的,如此規模的大型生物存在的話,無法逃避人類的探索。
在此基礎上,人們對恐龍家族的研究並沒有停止,畢竟它們也在地球上生存了億萬年,遠遠超過了人類統治地球的時間。
只不過遺憾的是,我們再也看不到恐龍在地球上奔跑的樣子,所有的幻想都只能寄托在科幻作品中。好在科學技術在不斷發展,我們能夠更好地在其中還原有關恐龍的細節,為人們呈現出一個更加生動的恐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