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開始進入冬季。與此同時,大陸和梵蒂岡即將展開「藝術外交」,加上大陸旅行社禁止組團到臺灣「邦交國」,都讓島內感受到「外交寒意」。《聯合報》等媒體23日表示,今年6月臺灣在中美洲的「邦交」重鎮巴拿馬才「斷交」,如果再失去梵蒂岡,將使臺灣「邦交」再受重創。
臺被梵蒂岡狠狠打了一巴掌
據臺灣《聯合報》23日報導,大陸看起來正在發動「限梵令」。北京鳳凰假期國際旅行社近日發出一份內部緊急通知,提及大陸國家旅遊局與地方旅遊局正以未開放大陸公民出境目的地的旅遊行程作為檢查重點,點名凡組織遊客赴梵蒂岡與帛琉等國家,將受到高額處罰,傳出已有兩家大陸旅行社因此被重罰30萬元人民幣。文章提及,大陸目前開放的境外旅遊地區和國家有130個,臺灣「邦交國」都不在其中。在23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表示,「中方對發展中梵關係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願本著有關原則,繼續與梵方進行建設性對話,推動雙方關係改善進程不斷向前發展」。
《聯合報》稱,由於梵蒂岡與帛琉都是臺「邦交國」,這項限令似乎與兩岸情勢有關。再加上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梵蒂岡博物館將交換40件文物展出,以「藝術外交」促進雙方關係。《中華日報》回顧稱,1949年梵蒂岡繼續承認國民黨當局,並在臺北設置「教廷駐華公使館」,1956年升格為「大使館」;1971年臺灣退出聯合國後,教廷逕自降低規格,改為派遣「代辦」駐臺迄今。文章說,今年5月,臺「文化部長」鄭麗君曾率團出訪,拜會梵蒂岡博物館館長,希望雙方能就藏品換展等進行交流,不料6個月後即被梵方狠狠打了一巴掌。至於帛琉,《聯合報》23日稱,帛琉總統7月接受外媒採訪時曾表示,為大陸願協助太平洋島國對抗全球暖化感到高興,以此「對北京示好」。
鼓勵民眾到梵蒂岡遭吐槽
針對大陸的「限令」,臺灣陸委會回應稱,中國大陸應充分尊重臺與「邦交國」維繫「邦誼」之權利,不希望對岸運用政治力幹擾單純的旅遊與交流。臺「外交部」稱,對大陸和梵蒂岡的對話及互動均有掌握。民進黨當局則鼓勵民眾到梵蒂岡和帛琉旅遊。「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在臉書稱,他從去年10月到現在已一年多沒有放過假,「好想有機會放假去這兩個國家玩!你們有假期的就替我去吧!」
徐國勇的說法,遭到島內網民一邊倒痛批。有人嘲諷說,「這種幹話可以得諾貝爾獎了」,還有人表示,哪有時間陪你放假。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批評稱,徐的說法根本是新版「何不食肉糜」。前「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23日質疑稱,蔡英文對這樣的情勢在乎嗎?民進黨緊張嗎?他揶揄道,民進黨前「行政院長」遊錫堃曾表示「中華民國邦交國少時,臺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會講出這樣的幹話,大家就知道,民進黨才不會鳥少了多少邦交國」。《旺報》稱,面對大陸和梵蒂岡屢傳建交消息,民進黨當局的制式反應永遠是「一切掌握中,我們與教廷分享共同價值」。問題是當信仰扯到政治,除了比價值外,還要比實力,「在一中原則下,一旦中梵建交,教廷還是必須與臺灣斷交,而且不支持臺獨,這就是國際現實」。
處於「外交恐懼」的煎熬中
島內媒體同時認為,梵蒂岡與大陸走近也是「巴拿馬效應」在發酵。《中華日報》23日的社論稱,臺灣目前僅剩20個「邦交國」,與梵蒂岡教廷雖無實質經貿往來,卻是臺在歐洲唯一「友邦」,加上臺「邦交國」多信奉天主教,中南美洲11個「邦交國」中,就有10個是天主教國家,「教廷對我邦交國所能產生的影響不言而喻」。文章說,縱然大陸方面不刻意挖牆腳,但只要順勢使力便可使臺「邦交國」向其靠攏,巴拿馬即是一例,「巴拿馬斷交效應發酵已成我當前外交最大的隱憂」。
《聯合報》稱,大陸「限韓令」涉及與美國在地緣政治上的較勁,對臺則是「統獨」立場涇渭分明的區分,但對梵蒂岡禁旅,並沒有非這麼做不可的絕對理由,「很顯然,北京並沒有任何要逼迫梵蒂岡就範的強烈動機,再加上雙方宣布明年3月確定展開藝術外交,虛虛實實難以捉摸,讓臺灣處在外交恐懼的煎熬中」。《旺報》23日還提醒蔡英文當局稱,除表達遺憾或否認甚至向大陸抗議外,已到了要思考如何讓兩岸關係好轉,從而拯救臺灣國際空間的時候了。文章直言,寄望大陸和梵蒂岡談判破裂,或在一旁潑冷水,已阻擋不了雙方關係朝正面發展的現實,「民進黨政府唯有以合乎『九二共識』的核心精神跟大陸和解,才是守住歐洲唯一邦交國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