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作者:摁倒
賽先生
大家好,我是賽先生!為了保護海豹這種珍稀動物,拯救海豹基金會在1983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1日定為國際海豹日。今天便是第38個國際海豹日,那我們來認識一下海豹這個新朋友吧。
小小賽
去年我在美國旅遊,在聖地牙哥的拉荷亞海灘,遠遠地看到成群的野生海豹懶懶地躺在礁石和沙灘上曬太陽睡覺,特別可愛。海豹、海獅、海象、海狗都是生活在海洋裡的哺乳動物,乍一看很相似。海象有著牙齒,比較好辨認;但海豹與海獅,可能有小朋友還分不太清楚。
賽先生
海豹、海獅、海象、海狗都是食肉目鰭足亞目的成員,但屬於不同的科鰭足亞目現存有海獅科(Otariidae)(含海獅和海狗)、海象科(Odobenidae)(含海象)和海豹科(Phocidae)(含海豹,又稱真海豹或無耳海豹)三個科。海獅科和海豹科的種類外形近似,通常根據外耳的有無又可以歸為兩大類,海獅科為耳海豹類,海豹科又稱為無耳海豹類。關於鰭足類的起源,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已有最古老的鰭足類化石證據大約追溯至3060~23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傳統觀點認為,鰭足類來源於兩個分支,其中海象、海狗、海獅起源自熊類動物,海豹起源自鼬類。近年來的研究則認為,鰭足類是單一起源,一派學者認為它們的共同祖先是熊類,另外一派認為是鼬類。
小編的推測
耳海豹類有小的外耳殼,肺活量大,氧氣多儲存於肺中,遊泳時主要靠前肢推動,在陸地行走時後肢向前摺疊,靠四肢行走,可能起源於熊類;無耳海豹類,無外耳,肺活量小,氧氣多儲存於血液中,適合深潛,遊泳時主要用後肢推動,在陸地行走時後肢不能向前摺疊,需要靠身體蠕動來行走,比較笨拙,可能起源於鼬類。
如果你對海豹演化有興趣,可以來自然博物館的「古哺乳動物」展廳,那裡有很多古哺乳動物演化的化石證據哦~~
圖片來源:https://www.sohu.com/a/82901786_383632
小小賽
海獅科是「耳海豹類」,海豹科又稱為無耳海豹類。我們現在說的海豹是指的什麼呢?
賽先生
海豹,也即真海豹,是對鰭足亞目海豹科動物的統稱。現存的海豹共有14屬19種。它們主要生活在寒溫帶的海洋中,在北半球寒冷水域和南極近岸海域,但也有生活在淡水水域和熱帶海區的。海豹產仔、休息和換毛季節需到冰上、沙灘或巖礁上,其餘時間都在海中遊泳、取食或嬉戲。
小小賽
你看過我們排演的科普劇《小白的故事》嗎?是自然博物館的科研工作者在貝加爾湖親歷小海豹的悲慘遭遇而編創的,我們在自然博物館4D影院演了整整3年。海豹小白生活在貝加爾湖畔,還未來得及學會一首好聽的兒歌,就死在獵人木棍下。很多人以為海豹只能生活在海洋中,實際上在貝加爾湖裡生活著的淡水海豹。
北京自然博物館原創科普劇《小白的故事》劇照
賽先生
是的,這種淡水海豹其實也是來自北冰洋。現代生物學家研究,貝加爾海豹與環斑海豹的血緣關係比較相近,斑環海豹為何來到貝加爾湖至今仍是個未解的謎。科學家推測,海豹來到貝加爾湖最可能發生在冰期。當時,葉尼賽河和安加拉河流域長期被冰雪覆蓋,河床變深,生活在北冰洋地區的海豹活動範圍向南部不斷擴大,它們經過幾千公裡的長途旅行而來到貝加爾湖。而當冰期結束,河水流量大減,河床變淺,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只好滯留此處,並逐漸演變成為淡水海豹。
貝加爾湖海豹 圖片來源見Wikipedia
小小賽
我知道海豹的許多小知識,海豹多數種類都喜歡群居生活,為一夫多妻制,世界上的海豹媽媽平均每次生產一隻小海豹,它們幾乎在每年二三月份同一時間段出生。海豹的體溫和我們人類一樣保持在36℃——37℃,別看它在陸地上只能笨笨地匍匐前進,但是它是遊泳高手,還善於潛水,海豹的遊泳速度最高可達40 km/h。在水中時,它的耳孔與鼻孔將會閉合起來。海豹的每側鬍鬚中最多有1500個神經末梢,而貓或鼠只有大約200個。鬍鬚幫助海豹在水中探測食物。海豹壽命可達30-40年或更長。
遼東灣斑海豹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賽先生
我帶你去看看自然博物館「動物——人類的朋友」展廳的大明星——遼東灣斑海豹吧,這是唯一能在中國海域進行繁殖的鰭足類海洋哺乳動物,被我國列為二級重點保護動物,主要分布於渤海和黃海海域。斑海豹,主要分布於北太平洋的北部和西部海域及其沿岸和島嶼,包括黃海、楚科奇海、白令海、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和朝鮮等海區。斑海豹在全世界共有8個繁殖區,我國渤海遼東灣結冰區是最南端的繁殖區。斑海豹是一種越海區遷徙的海獸,但目前對遼東灣斑海豹的遷徙路線尚不十分清楚。它們每年11月左右進入渤海灣越冬產子,翌年3-5月匯集廟島群島,5月後回到鄂霍茨克海、日本海。學者研究表明,遼東灣斑海豹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類群,與鄂霍茨克海、日本海這兩個海區斑海豹沒有發生基因交流,或者沒有雌性個體的遷徙和互相交流,已產生了生殖隔離,其種群生存狀況岌岌可危。從遺傳學和生態學上看,遼東灣繁殖區的斑海豹屬於世界範圍內斑海豹獨立進化的一個分支,有自己獨特的遺傳基因,在保護上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建立了兩個保護區,制定了《斑海豹保護行動計劃》來促進它的調查研究與保護工作。
小小賽
在遼東灣水域島礁棲息地能看到斑海豹寶寶,它尾隨媽媽身後不停地發出叫聲,好像說:「媽媽,媽媽,我在這裡,我要吃飯。」
賽先生
海豹寶寶是靠吃母乳長大。斑海豹是個不挑食的食肉動物,在我國的黃、渤海,春夏季捕食鯡、玉筋魚、小黃魚等,秋冬季節則多以梭魚為食。在日本海、阿拉斯加等近海還捕食鱈、鮭等魚類,另外它還吃各種甲殼類、頭足類等動物。
小小賽
海豹也有天敵,它們是北極熊、北極狼、鯊魚等的食物。
賽先生
其實,海豹最大的天敵是人類。因為商業利益的驅動,海豹成為人類獵殺的目標。人們獵食海豹肉、用它們的毛皮做高級皮草製品、取它們的脂肪提煉海豹油、還用用雄海豹的生殖器做藥材。
小小賽
我知道有一種海豹,它叫加勒比僧海豹,生活在加勒比海及墨西哥灣地區,由於過度捕殺已於1952年滅絕。如果我們不好好保護現有海豹,它們也會滅絕嗎?
賽先生
海豹面臨著生存危機,人類的獵殺使一些種類的海豹處於瀕危滅絕的邊緣。海豹繁殖和棲息主要在海冰上,由於地球氣候變暖,海冰變薄海豹繁殖地的萎縮,限制了海豹種群的維持和增長。海上油田的開發、鑽井平臺和航運船舶,使海洋生態環境惡化,對海豹的生存也構成了新的威脅。像地中海僧海豹、夏威夷僧海豹等都屬於瀕危滅絕的物種。國際海豹日的設立,就是要呼籲人們保護野生海豹,抵制濫捕亂獵,取締海豹製品貿易。
小小賽
保護海豹,保護野生動物,都是大人的事情。我們小朋友們又能做些什麼?
賽先生
任何時候,去做該做的事、能做的事,哪怕帶來的改變很微小,也要行動起來。可以勸說爸爸媽媽不買動物製品,不看動物表演,多使用公共運輸,少開空調,少用塑料製品,少用餐具不用一次性筷子等等。還可以到自然博物館裡做個小小志願者,宣傳保護野生動物呀!古人云:「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只要我們做,就能慢慢地把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參考資料:
1. 申欣、田美、孟學平、程漢良、閻斌倫,《鰭足類線粒體基因的選擇壓力比較及進化關係探討》《海洋學報》2014年6月
2. I. A. Koretsky, L. G. Barnes, S. J. Rahmat, Vestnik ,RE-EVALU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QUESTIONS CURRENT VIEWS OF PINNIPED ORIGINS ,zoologii, 2016
4. 鄭婷《保護海豹 拒絕殺戮》《綠色中國》2012年07期
5. 《如何區分海豹、海獅、海狗、海象、海牛》https://www.sohu.com/a/82901786_383632
6. 《糯米糰海豹寶寶,長大之後是什麼樣子呢?》https://www.guokr.com/article/448016/
7. 《從32kg到5000kg,海豹家庭大盤點》https://www.douban.com/note/711391212/?from=mdouban
8. https://www.cnki.net/
作者:沈靜(北京自然博物館志願者)
音頻講解:沈靜、王奕安
專家指導:王建豔
排版編輯:吳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