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寒天氣動物們怎樣扛過?初生海豹被拋棄冰面,海豹媽媽:對不起

2021-01-15 騰訊網

朋友們大概被這次的寒潮凍的不輕吧?

這次寒潮來的非常突然,大多數北方地區氣溫直接驟降十幾度,不少朋友可能疑惑這次的寒潮為什麼來的這麼急,這麼猛?

從原理上來說,是因為26~28日歐亞地區中高緯度上空一直維持「兩脊一槽」環流形勢,巴爾克什湖地區高壓脊持續加強並向東北方向伸展,西伯利亞地區冷空氣沿高壓脊前西北氣流下滑,在貝加爾湖東南部地區開始堆積,同時,來自極地的強冷空氣經俄羅斯遠東地區南下補充,兩路冷空氣疊加,強度持續增強,28日夜間開始,西北氣流影響下強冷空氣開始爆發南下。

說明白話就是,冷空氣就像是奔騰的河流,有時河道中出現一些雜物堆積,這時河道會出現「堰塞湖」,堰塞湖內水會越積越多,一旦阻塞物擋不住,就會造成堰塞湖決口,河水一洩而下。這次的冷空氣就是這樣做到對我國大範圍地區「速凍」的。

躲在屋裡的我們有時會想到,在大自然裡生存的動物,如果遇到這種突然的極寒天氣,它們會如何應對的?那我們直接把目光放在南極,世界上最冷的大陸上,看看動物是怎麼對抗極寒天氣的。

酷寒,乾燥,烈風,是對南極這個全世界自然環境最惡劣的地區最生動直白的描述。

南極的冷是一方面,但南極的烈風可是冠絕地球。冷空氣在南極高原上,坐著「雪橇」沿著南極大陸光滑的冰蓋斜坡極速下滑,形成近地表的高速風,在地球其他地方,風還會遇到一些阻力能削弱一下它的威力,不過在南極只有「雪上加霜」。全南極洲平均風速17.8米/秒,地勢低的沿岸地面風速可達到45米/秒,這是什麼概念,就是說這裡的風時速162公裡,這樣高速且風向不變的風如刀子一般可以輕鬆將光滑的冰面吹蝕的溝壑密布。

我們這裡要說的韋德爾氏海豹,在南極的春天這個隨時溫度可以降到零下40度隨時出現暴風雪的季節,開始了它們的繁殖任務。

韋德爾氏海豹現在是南極洲的常住居民,其實它們以前還有比南極更好的繁殖地,以前整個的太平洋、加勒比海以及地中海地區,都有韋德爾氏海豹的足跡,但是出於一些它們萬萬想不到的原因,現在只能在南極還有一片立足喘息之地。

南極的動物很多,只是對於海豹來說是非常殘酷的,韋德爾氏海豹在海中捕食,捕食可以下潛到水深500米的地方,一次潛水時間一般在25分鐘左右。雖然它們最長的潛水時間也能超過70分鐘,但它們必須要快速回到自己的通氣孔。

是因為海豹憋不住氣?不,這只是一個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對於南極來說,水溫只在2度左右,冰面是動輒零下四五十度的低溫,海豹的呼吸口很快就會凍上,如果回來晚了冰面凍結實了,它們很可能在溺水。

我們都知道,鹽水結冰的溫度要比淡水結冰的溫度要低的,因為鹽水的密度大,冰點會在0度以下,但是不好的消息是由於全球氣候變暖,原本凍結的冰川開始融化,大量的淡水注入海水中,稀釋了原本濃度的海水,所以海水的冰點上升了。

這樣一來,對於海豹來說它們的呼吸口更容易結冰了。

海豹的繁殖是在冰面上的,在開闊的冰面上,海豹可以很好的躲避躲在暗處的捕食者,看似溫度低還時常有暴風雪光顧的冰面其實是最安全的繁殖地點。等到繁殖的時候到了,海豹媽媽先把呼吸後擴張到足夠大以後,就開始在冰面上等待新生兒的降臨了。

對新生兒來說,它們從出生就要和寒冷作鬥爭,從溫暖的母體出來,迎接它們的就是幾十度的溫差,所以新生兒出生後會本能的依偎在母親身邊取暖,它們身上厚厚的胎毛也可以阻擋一部分寒冷,更重要的是海豹寶寶出生十天左右的時間裡是不會遊泳的,海豹媽媽必須守護在小海豹身邊,即便是返回海裡捕食也必須趕緊回來,因為寒冷很容易凍透還未堆積出脂肪層的小海豹。

這段在冰面上時間,小海豹必須卯足勁的喝奶積累脂肪。海豹的乳汁中脂肪的含量達到了60%,是哺乳動物中脂肪含量最多的。也正是這個原因,原本瘦弱的小海豹,沒幾天就變得圓滾滾的了,加上蓬鬆的小胎毛,非常的可愛。

冰面上一般的暴風雪,海豹媽媽身體一橫,對小海豹的影響並不會很大,怕就怕遇見持續幾天的強暴風雪,突如其來的強暴風雪就像我們現在的寒潮一樣,會迅速拉低氣溫,寒冷會讓海豹媽媽身體結冰,毛髮的保暖性能大打折扣,這也嚴重的消耗海豹媽媽的體力,如果強暴風雪繼續肆虐,那海豹媽媽不得不在自己和幼崽之間做出選擇。

我們並不清楚海豹媽媽會思考多久,可能都是本能反應,因為韋德爾氏海豹的大腦小的可憐,只有人腦的5%左右,控制著300公斤的大軀體。它們可能守在孩子身邊是出於本能,因為寒冷也會本能的逃進海水裡。

至於韋德爾氏海豹的腦子為什麼這麼小,根據研究,原來還和潛水有關,韋德爾氏海豹之所以能有這麼長的潛水時間,是因為在整個潛水過程中,大腦消耗的血氧僅佔3-4%,而人類大腦在相同的時間裡要消耗90%的血氧,由此可見,小腦袋也是進化而來的。

一旦海豹媽媽逃進海水裡,那小海豹等待的就是極寒的生死考驗,身體不強壯的,發育慢的,抗寒能力差的小海豹會很快被凍透,永遠的留在冰面上。但熬過這段時間,等到海豹媽媽重新回來的,便是經受住了考驗,是小海豹中的佼佼者。

朋友們可能會說南極動物抵禦極寒的例子還有很多,為什麼只說韋德爾氏海豹?其原因還是一般動物幼崽都不會有獨自直面極寒的機會,有名的帝企鵝幼崽會有父母時刻保護,再寒冷的情況下會扎堆取暖,而對於海豹來說,這些都沒有,幼崽在寒冷的冰面上只能依靠母親,或者自己。

海豹媽媽也不想丟下孩子自己逃進水裡,但面對殘酷的大自然,海豹媽媽只能說句對不起。

其實造成海豹死亡最高的並不是寒冷或者天敵,而是它們的呼吸口。海豹是用牙齒硬生生的從堅硬的冰面上啃出呼吸口的,這個過程往往讓海豹嘴巴割的血肉模糊,時間長了海豹牙齒因磨損而不再鋒利,在面對捕食者和獵物時,它們也失去了唯一的武器,而全球變暖加快了呼吸口的結冰速度,這意味著海豹們在憋死和餓死之間無奈的做選擇。

相關焦點

  • 從子宮到-20℃的冰面,剛出生的海豹寶寶,如何克服極寒的挑戰
    那麼,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在南極北極這樣的極寒之地,沒有可供庇護的「屋子」,剛出生的海豹寶寶們該怎樣度過冷風的肆虐呢?在我們已知的概念中,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雖不說有多麼豪華的醫療設施吧,至少一個巢或者窩,總該是有的吧,可惜,這些對於野生動物,尤其是在極寒之地生活的海豹們,顯得格外奢侈。
  • 海豹媽媽外出覓食,胡狼趁機偷襲小海豹,一旁海豹媽媽袖手旁觀!
    海豹媽媽外出覓食,胡狼趁機偷襲小海豹,一旁海豹媽媽袖手旁觀!一隻飢餓的胡狼在海邊覓食,它發現了一隻落單的小海豹,而胡狼也不敢輕舉妄動,它觀察著四周,是否有小海豹的媽媽在旁觀。經過一系列的觀察之後,確定周圍是安全的,於是它便開始向小海豹發起了進攻,很快就將小海豹制服,但是一旁的海豹媽媽們並沒有進行營救,就像什麼都沒看到似的。最終小海豹慘死於胡狼的嘴下,胡狼雖然體型較小,但是,它們的智商非常的高,另一隻胡狼看到一群海豹,它想要上前捕食,但是,卻得到了海豹們的反抗,然而,它並沒有放棄。
  • 落難小海豹被凍在冰面上無法動彈 漂到海邊獲救
    剛穿好潛水服準備下海,一抬頭發現不遠處冰面上趴著個小海豹 " 汪汪 " 叫著,他立即遊泳過去爬到冰面上,伸手拽住尾巴將其救上岸。原來該小海豹身體後半部分被凍在冰面上遇險。斑海豹幼崽落難興城海濱,警民聯手救助51 歲的何明財是興城人,目前在葫蘆島興城市小鄔碼頭負責給漁船 " 清擺 " 服務多年。3 月 2 日清晨 7 時多,他剛穿好潛水服準備下海工作,突然一抬頭發現距離其漁船大約 30 多米遠處冰面上趴著個小動物。" 初步看那小傢伙像是一隻海豹,不知道為啥還像小狗似的『汪汪』叫了幾聲。
  • 新民晚報數字報-早春三月,我與豎琴海豹有個約定
    早春三月,跟隨嚮導沿著冰洞探尋魁北克,聖勞倫斯海灣的新生海豹群,深入「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莽莽雪野,與憨態可掬的豎琴海豹幼崽親密互動,合影留念。這一定會是一次畢生難忘的體驗。  這是一次比小眾還小眾的旅行,一次充滿野趣的自然探索。跟隨嚮導沿著冰洞探尋聖勞倫斯海灣的新生海豹群,去到極寒之地感受真正的「千裡冰封、萬裡雪飄」。
  • 餓瘋的北極熊捕殺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海豹直接被秒!
    餓瘋的北極熊捕殺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海豹直接被秒!文章中一頭北極熊走在茫茫無際的冰原上,看它瘦弱的身軀以及乾癟的肚子,顯然是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了,不過漫無邊際的冰原上也沒有其它動物,北極熊只能來到浮冰處試圖捕捉幾條魚類充飢。
  • 北極熊捕獵海豹,兩個小時的「守株待兔」,換來一頓大餐
    大自然中生物眾多,在那深海中在那高山上都有著動物的存在,當然了,在那遙遠的寒冷之地,也有著動物生存,今天就來講一下北極熊和海豹之間的愛恨情仇吧。北極熊是目前已知地球上最大的熊類了,北極熊的感覺器官非常發達,它們生活在北極,主要的食物是海豹和魚類。生活在北極的海豹,它們是北極熊脂肪的主要來源,那麼當北極熊面對海豹時,到底會發出怎樣的摩擦呢?
  • 餓瘋的北極熊捕捉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直接秒殺海豹!
    餓瘋的北極熊捕捉海豹,這戰鬥力看呆了,直接秒殺海豹!北極熊是北極的霸主,同時也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視頻中一隻北極熊走在茫茫的冰原上,看著它瘦弱的身體以及乾癟的肚子,顯然這隻北極熊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進食了。
  • 出生14天就被母親拋棄,總是一副楚楚可憐的樣子︱豎琴海豹
    前幾篇關於野生動物的文章我們分享了:生物界的活化石——中國大鯢、優雅的大貓——東北虎、草原大哥二哥——非洲獅和斑點鬣狗。它們形態各異,威武霸氣,都有著讓人生畏的外表,今天我們就換換口味,了解下世界上最可愛的野生動物之一——豎琴海豹。
  • 疫情期間4次開展斑海豹巡護,綠會斑海豹保護地誌願者在行動
    遼東灣斑海豹棲息地巡護行動旨在推動人們了解斑海豹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普及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提高群眾保護動物(尤其是斑海豹)的意識。同一片天空,擁有同一片夢想,保護生物多樣性勢在必行。2020年1月9日,農曆臘月十五(三九第1天)大連市環保志願者協會的斑海豹保護項目例行海上巡監活動。難得的好天氣,項目組一行七人驅車前往旅順北海,往年這個時間,北海近岸海域過了「三九天」後漸漸一片雪白,然而今年沒有見到冰排的跡象,還是一片蔚藍的大海。
  • 【生物類】北極熊與海豹
    三月中旬,北極的白晝逐漸變得更長,母熊和孩子們從過冬的洞中探出身來,海豹們也紛紛從冰面下鑽出洞來進行分娩
  • 疫情期間4次開展斑海豹巡護,綠會斑海豹保護地·大連志願者在行動
    唐在林表示:「實際參與遼東灣斑海豹棲息地巡護,了解斑海豹的生存情況,開展海洋生態環境的調研,走進漁村進行科普,對於加大加強人們對斑海豹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遼東灣斑海豹棲息地巡護行動旨在推動人們了解斑海豹保護的重要性,以及普及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提高群眾保護動物(尤其是斑海豹)的意識。同一片天空,擁有同一片夢想,保護生物多樣性勢在必行。
  • 【國際海豹日特別策劃】海豹與氣候變化
    今天(3月1日)是國際海豹日,關注海豹,關注氣候變化對海豹的影響。不少社會人士與組織呼籲人類共同保護海豹。荷蘭一位名叫尼哈特的女士通過媒體向人們發出保護海豹生存環境的呼籲,她的努力不僅改變了當地海豹的命運,還大大加強了人們的環保意識。
  • 國際海豹日,雄海豹為啥「性侵」企鵝至今仍是個謎
    今天(3月1日)是「國際海豹日」,這個日子什麼時候確定的?為啥要單獨為海報設立這個節日?為啥確定在3月1日?有些人為啥要屠殺海豹?海豹面臨著怎樣的生存環境?你知道嗎?海豹有些生理特徵竟然與人類很相似。由於濫捕亂獵和海水汙染,海豹的種群數量在急劇下降。
  • 小北極熊在冰面玩耍,當海豹冒出水面時,被這樣一幕萌翻了
    小北極熊在冰面玩耍,當海豹冒出水面時,被這樣一幕萌翻了北極熊是一種能夠在非常惡劣的環境之下生活的動物,它們活動的地方基本是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水區。一個成年的北極熊長的非常的雄壯,因為它們捕食的需要,也是一隻非常出色的遊泳健將。
  • 斑海豹、威德爾海豹與髯海豹
    雖然斑海豹在陸地上的行動比較笨拙,但是它們特別善於遊泳和潛水。它們通常以魚類為食,有時也吃甲殼類、頭足類等海洋生物。斑海豹在3-5歲時達到性成熟,懷孕期一般為8-10個月。每年2月份產仔,每胎只產1仔。斑海豹的毛皮美麗而且富有光澤,毛色會隨著年齡和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初生的幼仔有一層具保護作用的白色絨毛,其禦寒及防水性能極佳,常被人們用來製成皮帽、皮衣、皮褥等。
  • 最萌動物——豎琴海豹
    豎琴海豹主要分布於亞特蘭大以北到北冰洋間的極地地區。生活於極地的開闊海洋和海岸線邊緣地帶。豎琴海豹面部寬闊,兩眼靠近,有強壯而呈黑色的爪子。上半身有醒目的黑色斑紋,形如豎琴或馬蹄鐵狀,豎琴海豹之名即來於此。豎琴海豹一年可遊5000 千米。
  • ...海豹給人「投餵」、企鵝狂追「新丁」 南極科考家鄉人帶南極轉...
    那裡生活著的動物是什麼樣?自然環境下的南極企鵝和海豹如何與人相處?近日,記者連線正在南極科考站的家鄉人葉成明,了解了南極動物和科考隊員們的故事。你知道嗎?在南極,非科研需要,人類不可以隨意接近和打擾南極的動物。但長時間待在一個區域難免有接觸,科考隊員們告訴記者,這裡的海豹會把他們當成同類,呆萌的企鵝會狂追新來的科考隊員。
  • 海豹??
    它們是海洋中最受歡迎、最可愛的居民,但是你能區分海豹和海獅嗎?在討論海豹與海獅之間的差異時,我們可以找到與其解剖學和性格特徵相關的七個主要差異。 海豹和海獅同屬鰭足類動物;鰭足類(Pinnipedia)動物是一種分布廣泛、食肉、鰭足、半水生的海洋哺乳動物。
  • 海豹日裡說海豹
    為了保護海豹這種珍稀動物,拯救海豹基金會在1983年決定將每年的3月1日定為國際海豹日。今天便是第38個國際海豹日,那我們來認識一下海豹這個新朋友吧。圖片來源見Wikipedia 小小賽 我知道海豹的許多小知識,海豹多數種類都喜歡群居生活,為一夫多妻制,世界上的海豹媽媽平均每次生產一隻小海豹,它們幾乎在每年二三月份同一時間段出生。
  • 如何區分這些帶「海」字的動物:海象、象海豹、海豹、海獅、海狗、海獺、海豬、海狸、海狸鼠?
    除了在陸地動物的名號上加個「海」,一點創意也沒有,簡直就是存心搗亂!海象(英文:walrus,學名:Odobenus rosmarus)可是海裡的大傢伙,雄性能長到1.7噸,它們不管公母都是小眼睛大鬍子。它們有一點和大象非常相似——它們有象牙!這些0.5米到1米長的海象象牙不會向上翹起,但這並不妨礙滿眼金光的商人們把它開發成象牙的替代品,並因此給海象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