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德爾氏海豹,唯一一種生活在南極洲的野生哺乳動物,因為沒有四肢,所以只能依靠身軀向前蠕動,這名字聽著可能不是那麼耳熟,但相信不少你肯定見過海豹寶寶的表情包吧。
由於「豹」的諧音,加上他們呆萌的表情,胖乎乎的體型,所以被不少網友做成了可愛的表情包。
其中,最受寵的還要數這類披著白色外衣在冰天雪地裡,打滾兒賣萌的豎琴海豹。蠢萌的表情和滑稽的動作,不禁讓網友直呼「怎麼可以長得這麼犯規」。
和生活中北極圈豎琴海豹們相比,南極的海豹們顯然,一點兒沒有繼承到遠方親戚的「蠢萌」,但都在各自的領地自在生息。
那麼,回到我們最開始的問題,在南極北極這樣的極寒之地,沒有可供庇護的「屋子」,剛出生的海豹寶寶們該怎樣度過冷風的肆虐呢?
在我們已知的概念中,一個新生命的誕生,雖不說有多麼豪華的醫療設施吧,至少一個巢或者窩,總該是有的吧,可惜,這些對於野生動物,尤其是在極寒之地生活的海豹們,顯得格外奢侈。
海豹寶寶,上一秒還在媽媽溫暖的子宮內,下一秒就降臨到刺骨的冰面上,要是不巧,碰上暴風雪,說是雪上加霜,毫不為過,就連冰面下的水溫,也比冰面上高出十幾攝氏度。
可令人擔憂的是,剛出生的海豹寶寶根本不會遊泳,面臨暴風雪的襲擊,它們除了依賴媽媽溫暖的臂彎和自身的身體機能,是無可奈何的,更別談到海水裡躲避了。
但是好在它們有一層厚厚的脂肪,很大程度上能供給溫暖,對於某些成年海豹,體內的脂肪厚度甚至能達到60毫米,脂肪的起到了很好的保溫和緩衝作用。
所以嚴寒地帶生活的動物們,除了一身自備的皮毛,厚厚的脂肪也是少不了的,這大概是北極熊、海豹、海獅、企鵝等動物都長得圓圓滾滾、憨態可掬的一個隱性原因吧。
與此同時,它們脂肪組織上還含有大量的毛細血管,幫助血液進行升溫,在不知不覺中,身體的某些器官和組織,都在向著適應生存環境的方向發展,潛移默化中提供無形的庇護。
別看它們體型微胖,可是遊泳的健將呢,速度可達27km/h,深潛更是能到到100米以上,這使得它們在面對北極熊的追逐時,也能遊刃有餘地應付。
可惜,有時候打垮它們的不是暴風雪天氣,不是天敵的追捕,而是人類間接性伸出的雙手。
溫度升高,浮冰減少,意味著雌性海豹不得不為尋一處合適的產崽地而四處奔波。捕魚行業的興起,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海豹們,可能難以在海水中尋覓到足夠的食物來保持體溫的恆定。一頭60kg重的海豹,一天魚的攝入量高達7kg。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甚至有人將槍的那頭指向了海豹。
為了海豹的毛皮,為了提取海豹油,其獵殺方法更是殘忍,令人不忍直視,剝皮甚至獵殺幼崽,雖說談不上吃海豹肉,但這般的獵殺,不由得令人擔心海豹們的未來。#拒絕食用野生動物##為野生動物發聲
沒有人希望,這些呆萌的海豹崽們,這些在零下三四十度拼命存活下來的幸運兒們,倒在獵槍的槍口之下,永遠保持一份天真與不諳世事,憑藉自己,在再寒冷的日子也能堅強存活。
不打擾,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