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笑氣有一個正式的專業化學名:一氧化二氮,這是一種無色有甜味的氧化劑,化學式為N2O。它是由發現氧氣的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裡斯於1722年研製出來一種新氣體,但由於當時的科技有限,他沒能區分這種氣體與氧氣和空氣有什麼區別,所以只是將其命名為固定空氣。
笑氣有一個正式的專業化學名:一氧化二氮,這是一種無色有甜味的氧化劑,化學式為N2O。它是由發現氧氣的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裡斯於1722年研製出來一種新氣體,但由於當時的科技有限,他沒能區分這種氣體與氧氣和空氣有什麼區別,所以只是將其命名為固定空氣。
<>>漢弗萊.戴維
真正讓笑氣在社會廣泛傳播是約瑟夫·普裡斯的弟子兼朋友,一個熱衷於進行極端且瘋狂實驗的英國化學家漢弗萊.戴維。年僅21歲的他於1799年對約瑟夫·普裡斯研製的這種氣體做進一步研究,分析出其主要成分是一氧化二氮。
漢弗萊.戴維並不滿足找到一氧化二氮,他準備嘗試吸入這種無色有甜味氣體,看看有什麼樣的生理反應。做好一切準備工作之後,漢弗萊.戴維找來助力協助觀察,然後深深地吸了一口,三十秒後,他發自己的胸腔,手指和腳趾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壓力,慢慢變得麻痺。
隨即而來的是一股充滿活力的快感,周圍的物體變得更亮更清晰,腦海裡有一種「很好的笑聲」,實際上助手看到漢弗萊.戴維確實是在不停的發笑。實驗之後,漢弗萊.戴維覺得這是一個能讓人快樂的氣體,於是不停的邀請朋友們來嘗試。
在他邀請的朋友裡有化學家、劇作家、醫生和詩人,都是英國上層精英,他們嘗試之後都感受到漢弗萊.戴維所描述的神奇感覺,除了四肢麻痺,充滿活力的快感遊走全身,當然同樣發出情不自禁的大笑聲,很快一氧化二氮獲得了「笑氣」的別稱。
<>>
在漢弗萊.戴維推動下,笑氣成了當時英國上層精英聚會上的寵兒,有聚會的地方就必然有笑氣的存在,其本人每天都要吸三四次笑氣,根本停不下來。不久之後,漢弗萊.戴維又發現笑氣的另一個作用,讓病人喪失痛覺,但能保留意識,不會完全昏厥。
但沉迷於吸笑氣快感中的漢弗萊.戴維,並沒有重視這個發現,甚至在發表的笑氣論文中也是一筆帶過,只到笑氣傳播到美國,才從專門的娛樂藥物晉升為麻醉劑。與英國笑氣只是上層聚會的娛樂藥物不同,美國普通人民都把笑氣當作一種娛樂方式,還別出心裁的玩起笑氣聚會。
1844年,作為笑氣愛好者的美國牙科醫生韋爾斯需要拔牙,但他非常恐懼,而在當時的歐美牙病患者寧願忍受牙疼也不拔牙,因為那時的麻醉方式太過於殘暴,非主流的方式用棍子把人打暈,主流的方式強行把病人捆起來,然後按住進行拔牙。
<>>
韋爾斯偶然在漢弗萊.戴維的論文中看到笑氣能讓人喪失痛感,便決定嘗試,他先吸入幾口笑氣,然後讓助手迅速拔掉痛牙,結果發現自己沒有任何痛感,拔牙簡直比走路還輕鬆。這次牙科手術標誌著牙醫的新時代來臨,而笑氣正式作為麻醉劑進入醫院,廣泛應用於臨床手術中。
自從發現笑氣的麻醉作用後,西方臨床醫學上的牙科手術、剖腹產(無痛分娩)、腸胃等手術都開始引入笑氣進行麻醉。但在從發明到至今近兩百年的歷史裡,笑氣從始至終都沒有脫離作為娛樂藥物的身份。
娛樂笑氣的濫用
技術的革新,如今的笑氣製作非常容易,價格也非常低廉,在西方國家的年輕人群體裡非常流行,大型的音樂會、夜店和娛樂場合都能見到聚眾吸食。2016年對全球50多個國家的調查顯示,藥(毒)品的流行度排名裡,笑氣排在第7位,購買量佔總數的8%。
根據數據來看,歐洲各國的濫用率要普遍高於美國,排名依次為荷蘭(33%)、英國(24%)以及葡萄牙(1%)。荷蘭學者在酒吧做過一次調查,發現20歲左右的青年人吸食笑氣比例高達 75%。而在英國,笑氣是僅次於大麻的第二大娛樂藥物。
<>>
由於笑氣在國外年輕人中很流行,一些出國留學的中國年輕人也開始沾染上這種惡習,並傳播回國內,導致曾經在酒吧和夜店風靡一時,他們把吸笑氣這種行為稱「打氣球」、「嗨氣球」、「吹氣球」等。
和其他迷幻藥不同的是,笑氣帶來的刺激體驗持續時間較短,不超過半分鐘,加上初期 沒有明顯的副作用,所以吸食者一旦沉迷於其中,便會大量濫用,很容易出現意外。2009年,英國就有5例因濫用笑氣導致窒息死亡安全。
儘管我國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笑氣濫用的跡象,但已經有了流行的趨勢。據一些醫院收治的因濫用一氧化二氮導致嚴重神經系統疾病的患者數據顯示,全國各地因為吸食笑氣導致嚴重身心疾病的病例悄然無聲地增長。
【申明:本文由第三方發布,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網發布或轉載文章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因作品內容、智慧財產權和其它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發郵件至tousu@mail.39.net;我們將會定期收集意見並促進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