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東區安檢部經理 趙燕生 來源:中國網
在今日召開的民航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民航報》記者提問到「安檢是和旅客有密切接觸的工作,那麼在疫情期間,你們怎麼確保讓旅客能夠放心的經過安檢?又怎麼能確保自己的員工不被感染?」
來自首都機場航空安保有限公司的一線管理人員趙燕生對此進行了回答。眾所周知,安檢是旅客乘機的必經環節,並且需要和安檢員進行密切接觸,疫情發生後,旅客對於過檢難免有顧慮。首都機場航空安保有限公司正是基於這一點,通過充分的研究分析,找出可能存在交叉感染風險的環節,根據實際制定了一些措施。
首先,嚴格落實「一米線」舉措,對旅客待檢區環境進行了優化改造,推行「一米線」旅客限流措施。在安檢現場的旅客排隊待檢區處地面,每隔一米用黃色膠帶貼出明顯間距標識,並在安檢通道入口驗證臺前地面貼出腳印狀標識貼紙,方便排隊旅客準確找到待檢位置。同時,還設置了專職維序員,隨時提醒、引導旅客關註腳下並按秩序排隊候檢,有效防止病毒傳播。同時,考慮到安檢員的雙手和手持探測器頻繁接觸旅客的問題,首都機場還採取了「一檢一消」措施,在安檢崗位配備了消毒毛巾,安檢員對一名旅客進行完驗證、手檢、開包檢查後,在檢查下一名旅客前,都要對手持探測器和戴著手套的雙手,在浸泡過消毒液的毛巾上擦拭消毒。此外,對安檢工作區域、安檢設備設施定時進行消殺,全力為旅客打造安全的過檢環境。
另外,首都機場有一支橫跨兩場的龐大的安檢隊伍,而這支隊伍大多是由外地青年員工組成,不僅要保障他們工作8小時內的安全,也要保證8小時外的安全,管理難度不小,工作也確實非常多,非常瑣碎。為了做好員工防護工作,首都機場重點有五項措施:一是按照國家衛生健康部門相關指導意見,根據崗位與旅客、貨主等密切接觸程度,實施分類分級風險防控,採取「三類四級」防護措施,分級配備防護物品。例如:旅客安檢通道內的手檢崗位,零距離接觸旅客,手檢崗位人員採取一級防護措施,需要佩戴N95口罩、防護面罩、一次性頭套、一次性橡膠手套「四大件」上崗(在T3-D處置專區旅客安檢通道內的安檢員採取最高等級防護,除了這「四大件」外,還要穿著防護服)。除此之外,工作中安檢員也總結形成了「四必須」工作要求,就是員工每天必測溫、下崗休息前必消毒、下班前制服必消毒、休息就坐時必分開間距。同時,首都機場在安檢現場設立防疫監督崗,確保員工的各項防疫措施落實到位。二是實施集體宿舍封閉管理措施。自2月12日起,對兩場員工宿舍全面實施封閉式管理。建立公司、部門、樓長、層長、宿舍長五級管控責任體系,制定每一棟宿舍樓「網格化管理」責任清單,將防控責任細化到了最小單元,落實到人頭。三是實施打包分餐模式。首都機場第一時間對兩場食堂用餐方式進行了調整,由食堂堂食改為盒飯外帶。在調整用餐方式的同時,兩場食堂也對各部門明確了錯峰用餐以及間隔有效安全距離購餐的相關要求。四是營造健康安全的休息環境。通過在員工休息室桌面上張貼了「1米距離線」、座椅前張貼「腳印」標識、座椅間隔粘貼「禁坐」標識等方式,提示員工休息時保持安全間距,避免扎堆、聚集,降低交叉感染風險。五是加強八小時外管理。根據上級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制定了8小時以外管理辦法,對員工的「八小時以外」防控措施進行明確細化。
以上就是首都機場在旅客和員工防護方面所做的工作,從目前情況來看,確實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目前,各地陸續進入復工復產狀態,候機樓旅客流量逐漸呈上升趨勢,按照民航局、北京市、首都機場集團公司要求,建立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安檢運行機制和疫情防控機制,保障首都機場安全平穩運行。
1薦聞榜
(中國民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