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盧柯 資料圖
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盧柯在電話連線中說,感謝評委會認可其工作,自己從事的材料科學是很古老的學科,這一次獲獎是組委會對該學科的巨大鼓勵。人類使用金屬材料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性能提高越來越難,自己研究的方向,就是在納米尺度下找到更好的結果,使用納米材料提高金屬材料的性能,讓金屬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未來科學大獎成立於2016年,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關注原創性的基礎科學研究,以往的獲獎者包括袁隆平、王貽芳、施一公、潘建偉等著名科學家。今年與盧柯一同獲獎的還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生命科學獎)和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盧柯出生於1965年5月,籍貫為河南汲縣,出生在甘肅華池,16歲考上華東工學院(現為南京理工大學),碩博畢業於位於瀋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後留在該所工作。
2001年7月,盧柯出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2018年10月,盧柯獲任遼寧省副省長。此外,他還是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
盧柯與其科研團隊的合影(照片中間身著淺色襯衫者為盧柯,2014年6月攝)。
多年來,盧柯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開發納米結構金屬製備技術,探索納米結構金屬優異性能,成果在國際納米結構材料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其中最引以為傲的就是「結構材料表面納米化」技術。
新華社曾報導,紮根東北的盧柯,十分關注當地的振興發展。
「對遼寧來說,全省工業增加值的三分之二來自與材料關係密切的裝備製造、冶金、化工三大行業。我們要促進原創,要補基礎,從整個科學基礎、技術基礎補起,從根上抓起,努力把瀋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建成世界級高水平的研究平臺。」盧柯說。
目前,盧柯在遼寧省政府的分工是:負責科技、衛生健康、體育等方面工作;分管省科學技術廳(外國專家局)、衛生健康委員會(中醫藥管理局)、體育局,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建設工程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聯繫省廣播電視局,科協、紅十字會、老科協,中科院瀋陽分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盧柯也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7月22日,大連市再次發現病例,盧柯當天率領遼寧省疾控中心專家組,專程赴大連指導防控工作,親自現場部署指揮。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除盧柯外,還有多位地方省級領導幹部是兩院院士,包括:
海南省委常委、組織部長彭金輝,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廣東省副省長王曦,是中科院院士;
吉林省副省長安立佳,是中科院院士;
山東副省長凌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資料來源:未來科學大獎官網、遼寧省政府官網、新浪科技、新華社、大連發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