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推動科技進步,科技改變我們生活;而磚瓦的發明,是人類建築史上一個巨大的進步,從草苫泥壘磚為磚木結構,使人類的居住條件產生了質的飛躍。磚的出現讓我們追求更好的生活有了基礎保障。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指的是需要規則支持系統的運營。標準磚也有「規矩」。
那為什麼標準磚的尺寸(240/115/53mm)是這樣固定的?從源頭來思考規則、尺寸的制定從來都是為了更方便生活的使用。這個尺寸的標準磚是為了搬運和鋪設的便利,磚塊必須足夠小和輕便,以使用一隻手就可以撿拾起。對於世界上大多數的人來說,拇指和其他手指間適合抓握的距離大約是4英尺(約100mm)。以此為長,磚就太小不效率;以此為高,磚就太大很重)。再由於成倍數會有利於堆砌,所以長寬高往往成4:2:1的倍數關係。所以世界各地標準磚的具體尺寸有差異,但是形式和尺寸基本相同。
我國的標準磚和德國的DF磚尺寸一致,均為240x115x52mm。參考detail系列《砌體結構手冊》(Masonry Construction Manual)一節72頁:
標準磚塊源於「單手抓住」的原則,即一隻手就可以容易地抓住一個砌塊。長度平均再120mm,並決定了砌塊的寬度。
在1852年,德國計劃委員會制定特大型砌塊尺寸為250mm長,120mm寬。大約400塊這樣的砌塊,除去損耗,恰好是1m³。如果每個方向上均加上10mm厚的粘結層,那麼各個方向長度比為4:2:1,這樣砌塊就可以廣泛使用。
德國現有各種尺寸的砌塊全部由DIN4172所規定的」八分制「尺寸坐標確定。基於1/8m=125mm,薄型DF(240x115x52mm)和普通型NF(240x115x71mm)形成了砌塊的基本模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