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母親節還有兩天
送給母親的禮物,您都準備好了嗎?
今天,消委君有個好推薦
那就是一直以來被稱為
「血管清道夫」的
魚油!!!
魚油有降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的功效
深受廣大中老年人群體的青睞
但是酸敗變質、含重金屬等安全問題
讓消費者提心弔膽
那我們究竟該給母親選擇哪些的魚油
才不會踩雷呢?
2020年3月,《消費者報導》向權威第三方檢測機構送檢了11款熱銷的魚油產品,包括湯臣倍健魚油軟膠囊、Swisse 野生魚油軟膠囊、康恩貝魚油軟膠囊、修正魚油軟膠囊、善存天然維生素E魚油軟膠囊、美澳健魚油軟膠囊、海王魚油軟膠囊、健安喜深海魚油軟膠囊、澳佳寶深海魚油軟膠囊、中糧可益康深海魚油軟膠囊、康富來魚油軟膠囊,從有效性、品質性、安全性等三個維度進行對比檢測。
CCR綜合測評結果顯示,表現較好的是美澳健魚油膠囊,除了膽固醇屬於中等水平外,有效成分、新鮮度、安全性等指標都相對不錯,CCR總評為7.6。
11款產品均含有不利於血脂降低的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海王、修正等品牌的含量尤為突出。康恩貝、康富來、修正、中糧可益康等4款魚油的有效成分嚴重「缺斤少兩」,健安喜酸價超標可能已變質,此5款產品均被列為不推薦產品。
具體測試數據如下
01
康恩貝、修正等4款功效要「打折」
健安喜或已酸敗變質
魚油,因為富含EPA和DHA兩種特殊的脂肪酸而具有降血脂的功效,但裡面的油脂如果發生了酸敗變質,就容易產生不利健康的成分。《消費者報導》檢測了有效性指標EPA、DHA及新鮮度指標酸價、過氧化值。結果顯示,康恩貝、康富來、修正、中糧可益康等4款魚油EPA、DHA的實測含量均遠低於宣稱值,功效要明顯打折扣。而健安喜酸價超過行業推薦標準《SC/T 3503-2000(多烯魚油製品)》的限量值,或已經酸敗變質。
四款產品或虛假宣傳
魚油是魚體內的全部油脂類物質的總稱,包括體油、肝油和腦油,與其他動物油脂不同的是,魚油中有比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如EPA(二十碳五烯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國家一級營養師焦通指出,魚油產品中EPA+DHA的總含量越高,其效果越好。
檢測結果顯示,Swisse、澳佳寶、善存、湯臣倍健等4款魚油的DHA實測含量輕微低於各自的宣稱值(相差均在0.7g/100g內)。康恩貝、康富來、修正、中糧可益康等4款魚油EPA、DHA的實測含量遠低於宣稱值。
魚油類產品目前並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進行監管,僅在水產行業推薦標準《SC/T 3503-2000(多烯魚油製品)》中要求:市售魚油的DHA和EPA含量不能低於宣稱值。
EPA、DHA的實際含量「縮水」對消費者有無影響?有專家表示,魚油屬於保健食品,理論上在出廠前經過動物實驗證明過其宣稱的EPA、DHA含量可以輔助降血脂,但如果它們的實際含量遠低於宣稱值的話,就意味著魚油的功效也要打折扣。
健安喜酸價「超標」
食品工程雲無心指出,魚油的酸價和過氧化值數值越低就說明魚油越新鮮;如果超標的話,說明魚油的氧化比較嚴重,或已酸敗。
水產行業標準《SC/T 3503-2000(多烯魚油製品)》要求魚油:酸價≤1.0 mg/g,過氧化值≤5 mmol/kg(甘油酯型)或≤ 7.5 mmol/kg(乙酯型)。檢測結果顯示,如果參照上述行業標準,11款魚油的過氧化值都在限值內;除了健安喜之外的魚油,其他10款魚油酸價也在標準之內。
健安喜酸價達到1.7mg/g,高於《SC/T 3503-2000(多烯魚油製品)》限定值(≤1.0 mg/g),說明魚油或者已經酸敗變質。由於長期食用酸價超標的油脂可能會導致人體腸胃不適、腹瀉並損害肝臟,因此,酸價超標的魚油並不建議消費者食用。
02
11款魚油均檢出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
魚油有輔助作用,也可能是健康殺手!《消費者報導》檢測了魚油中膽固醇、反式脂肪酸及鉻等安全指標。結果顯示,11款魚油都檢出了膽固醇和反式脂肪酸。海王魚油膽固醇含量高達978mg/100g,幾乎為雞蛋的兩倍;修正魚油反式脂肪酸含量則超過10%,但未在標籤上作出說明警示。
海王膽固醇含量幾乎為雞蛋兩倍
在醫學上,判斷高血脂症的指標有4個,其中一個就是血清總膽固醇的含量,即體內膽固醇的水平跟高血脂症的發生有關。參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版)》,預防高血脂症(血液膽固醇過多)、動脈粥樣硬化以及相關疾病,每天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不要超過300mg。已經患有上述疾病的,膽固醇攝入量每日不應超過200mg。
不過,魚油是一種動物脂肪,動物脂肪通常也可能含有一定量的膽固醇。所以,吃魚油到底是降血脂還是升血脂?檢測結果顯示,11款魚油均含有膽固醇,修正的含量最低(173mg/100g),海王的含量則最高(978mg/100g)。普通紅皮和白皮雞蛋的膽固醇含量都是585mg/100g,所以,海王魚油的膽固醇含量幾乎是雞蛋的兩倍。
修正反式脂肪酸含量超過10%
南昌大學食品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鄧澤元曾指出,除了氫化能產生反式脂肪酸外,油脂在高溫處理下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比如烹調中的爆炒或反覆煎炸食物。魚油富含EPA、DHA等不飽和脂肪酸,且它的生產也需要經過精煉、脫臭等高溫工藝,因此,魚油是否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
檢測結果顯示,11款魚油同樣都檢出反式脂肪酸,且含量差異較大。澳佳寶、Swisse、海王、健安喜、美澳健、湯臣倍健、善存等魚油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均低於1%,其中澳佳寶最低,只有0.07%。康恩貝、康富來、修正、中糧可益康等4款魚油反式脂肪酸含量都在6%以上,其中,修正的反式脂肪酸高達10.9%。
WHO目前建議,每日攝取來自反式脂肪酸的熱量不應超過食物總熱量的1%,大致相當於2克反式脂肪酸,中國的健康機構也採用了這一建議。正常食用,從魚油中攝入的反式脂肪酸不會「超標」,但權威資料已經指出,過多的反式脂肪酸可增加血液膽固醇含量,膽固醇含量過高就會發生高血脂症,而食用魚油的人群通常也是血脂偏高的,因此《消費者報導》認為,康恩貝、康富來、修正、中糧可益康等反式脂肪酸含量高的魚油同樣會增加健康風險。
9款魚油膠囊含有汙染物鉻
魚油膠囊外殼的來源一般是明膠,但有部分企業為了降低成本,追逐利潤,會使用工業明膠替代食用明膠或藥用膠囊,因此「毒膠囊」的事件屢有發生。「鉻化合物是一種致癌物質,如若使用劣質原料生產的膠囊一般鉻含量都比較高,長期服用危害頗大。」國家一級營養師焦通曾指出。
《中國藥典》和《GB 6783-2013 明膠》均規定:膠囊中的鉻應該≤2.0 mg/kg。檢測結果顯示,除Swisse和健安喜外,其餘9款魚油的膠囊外殼中均含有汙染物鉻,含量範圍是0.2mg/kg~0.9mg/kg,均在標準限值內。因此,消費者食用這魚油產品都不需要擔心鉻超標的款安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