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紐西蘭環保局25日證實,在該國東南部的查塔姆群島海灘上,發現大批鯨豚集體擱淺,雖然立即派人手協助搶救,仍有逾120頭鯨豚最後依舊不幸死亡。
據報導,該島嶼海灘上共有97頭領航鯨和3隻海豚擱淺死亡,另外有28頭領航鯨和3隻海豚處於虛弱狀態,必須被安樂死。
紐西蘭環保局生物多樣性保護員威爾許(Jemma Welch)表示,由於事發地點偏遠,加上島上供電不穩造成通信困難,讓救援工作有所延誤,等抵達海灘現場時已是下午。塔姆群島的居民懷爾德為一名攝影師和潛水員,他表示,當局擔心大白鯊可能出沒,並要求當地潛水員離開救援海域。
而導致鯨豚集體擱淺的可能原因很多,包括疾病、導航出錯、遭到掠食者追捕、退潮太快或極端氣候等等。科學家們認為,氣候變遷也可能是原因之一,隨著海水溫度升高,鯨魚的獵物可能因此更靠近岸邊,因此這些鯨豚為了捕食才被迫進入較淺的水域。
2018年6月1日,泰國南部地區一頭誤吞塑膠袋的巨頭鯨,在經過五天的搶救後仍未能生還,不幸離世。泰國海洋和海岸資源部說,屍體解剖後發現,這頭雄性小巨頭鯨的肚子吞食了80多個塑膠袋,重量達到了8公斤。
2020年10月17日,一群大約40至50頭鯨在紐西蘭北島科羅曼德爾半島科爾維爾灣擱淺。按環保組織的說法,這些受困的鯨據信是領航鯨。以他們的數據,19頭鯨因這次擱淺死亡。18日,紐西蘭環境保護局證實,十餘頭鯨在北島東海岸二次擱淺後死亡。
領航鯨名字的由來
跟隨漁船吞噬魚類碎屑,形成領航習慣 最初漁船上總是會拋下小魚小蝦,加上領航鯨的智商超高,便學會了追隨船隻,人們看起來就像它在領航一樣,但其實只是由於因為食物的需求而形成了這樣的自然習慣。而且領航鯨體型巨大能避開暗礁,跟隨著它能保證漁民安全。
領航鯨是群居動物,一般由頭鯨帶領遊動 一般的領航鯨體長在6米左右,又被稱為「巨頭鯨」,所以吻特別短,最特別的是領航鯨是屬於海豚科的,它們一般都會集體行動,是一種特別膽小的鯨魚,所以大部分都是由頭鯨魚帶領著遊動,一字排開,所以這也算是領航鯨名字的一大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