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乃大學的崇高使命!在碩果纍纍的金秋時節,又有8000名青年才俊加入到魯大人的行列。你們在最美年華,同魯大相遇,與魯大一起成長,從魯大開始追夢,這是我們的無上光榮!我代表全體老師熱烈歡迎你們,向你們的家長表示最誠摯的問候!我相信,未來歲月,你們一定會感受到更好的魯大,一定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你們生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華民族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偉大復興!你們正值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入學,前途無量,幸福生活和美夢成真就在前方等著你們。但是,人生漫漫,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我們無法想像數十年後的社會進步和科技發展,無法預料你們人生旅途中的問題和困難,適應陌生的新階段新環境、面對陌生的新生活新任務將是你們的人生常態。
作為老師,我真誠地希望你們珍惜大學時光,慢慢品味、細細咀嚼、默默吮吸,當幾年後畢業離去的時候,每個人都帶走一串能夠適應未知之變化、解決未知之問題、克服未知之困難的鑰匙。在我看來,這才是成功的大學生活,這才是人為什麼要用數年青春年華讀大學的意義所在。在我看來,成功人生所需要的萬能鑰匙串至少包括五把金鑰匙。
一是健全人格和正確三觀。人格是人的精神名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生的總開關,而健全人格和正確三觀能夠照映出社會萬象、人生百態中的真假、善惡和美醜,讓你們在不確定性面前洞若觀火、理性判斷和正確抉擇,在困難和問題面前積極、堅定和勇敢。希望你們以真善美為最高追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牢記「從善如登,從惡如崩」,明辨是非、正誤、公私和義利,歷練成寵辱不驚、百折不撓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二是中國情懷和全球視野。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到「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脈相承的中國情懷是紮根於一代代炎黃子孫內心深處的精神支柱。希望你們既要盡情釋放自我、激揚青春,更要堅定愛國情、砥礪強國志、弘揚報國心,自覺與中國夢同心同向,讓中國情懷成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和人生前行的原動力。同時,作為新時代大國青年,要牢記開放可以強國,養成全球視野和跨文化理解交流交際能力,學會講述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推廣中國價值,積極參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更加包容的心態擁抱世界、迎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三是知識體系和科學精神。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雲湧,文明衝突此消彼長,人類發展面臨的問題愈來愈綜合化,學科與學科、科學與技術、科技與文化的交叉、滲透成為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需要有融會貫通、觸類旁通的理解力和理性分析、獨立思考、求真務實、兼容並包的科學精神。希望你們摒棄應試化、碎片化和快餐化學習,通過系統學習、深度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構建起適應未來發展的知識體系。同時,要適應科技進步和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趨勢,專修、專研和專長於某一學科,將專業和通識、科技創新和人文情懷、聖賢書和窗外事有機結合,讓科學精神滲入到思想和言行中。
四是創新思維和學習能力。國家強大和民族復興,終歸要靠青年一代在各個領域的創新,創新發展是時代賦予你們的任務。在你們各自所學的專業領域內有很多傳統、基礎和經典,值得敬仰和學習。但是,還要有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的執著,形成批判性和顛覆性思維,拒絕迷信、盲從和保守,敢於質疑、挑戰和革新。面對層出不窮的新問題,不囿於現成經驗、既有路徑和傳統模式,要養成主動接受新觀念、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方法的習慣,培養面向問題、結果導向的自學能力。
五是團隊意識和職業素養。幾年後你們將開啟職業生涯,職業崗位是你們安身立命、實現自我的平臺。未來社會職業會千變萬化,傳統職業不斷消亡,新興職業不斷出現。你們的崗位也將不斷變換,會與所學專業漸行漸遠,但永遠不變並歷久彌新的是團隊意識和職業素養。專業至多決定職業生涯的起點,而團隊意識與職業素養則決定能夠走多久、多遠和多高。希望你們不要沉浸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裡,要珍惜每一次課堂教學、實踐實習和集體活動,珍惜與每一位師生的相遇和交往,在團隊中、在互動中懂得尊重、傾聽、配合和助人,學會謙讓、包容、自省和自律。
同學們!今天的你們已站在面向未來的新起點上,請忘記隨歲月流淌自然而生的那種種遺憾吧,往事不回首,重整旗鼓再出發!任何一所成功的大學,任何一段成功的大學生活,成功之處均在於打造學生通向未來的萬能鑰匙。區別在於,不同學校用不同路徑和方法,不同學生有不同理解和投入。除此之外,其它一切早晚會成過往。可惜的是,很多新入學者並未認識到這一點,總是糾結甚至自卑於過去的幼稚和被動,用他人的坐標系衡量和預測自己的人生,等到一學期、一學年之後,縱使幡然領悟,但已於事無補。親愛的同學們!請你們堅信自己今天的選擇正確,心無旁騖,珍惜稍縱即逝、無法再來的大學生活,用智慧和汗水獲取屬於自己的金鑰匙串,為成就未來精彩人生奠定堅實基礎!
最後,衷心祝願同學們學業有成、生活愉快!
來源:魯東大學
編輯:華博文
審核:劉加豪
©青年傳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