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11月25日,世界知名教育組織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了2021年QS亞洲大學排行榜。眾所周知,世界著名的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有四個,分別是英國的THE、美國的USNEWS、中國的軟科和英國的QS。QS大學排行榜有一定的參考意義,所以受到國內外高等教育界的廣泛關注。
下面,繆老師將分七個方面來分析一下這份《2021QS亞洲大學排名》。
一、前十名中佔有七席
這份排行榜的前10名中,內地高校佔了5席,香港高校佔了2席,我國高校在前10中霸佔7席,在全亞洲佔據壓倒性優勢。前10名中的3所國外高校分別是排名第1的新加坡國立大學、排名第3的南洋理工大學和排名第9的馬來亞大學。
國內有很多人對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評價一般,事實是國內的確有人不認可這兩所新加坡名校,但這兩所學校的國際影響力的確非常強。去年的同一張榜單上,南洋理工大學是排在清華大學前面的。
2009年,是QS公布亞洲大學排名的第一年,那一年的榜單中,內地高校只有1所進入前10名。時隔11年,從1所到5所,這是實實在在的進步。
內地大學中,清華大學是排名最高的,排在第2。其他四所大學分別是排在第5的浙江大學、排在第6的復旦大學、排在第7的北京大學和排在第10的上海交通大學。人都是有慣性思維的,在絕大多數國人心中,清華北大就應該是綜合實力前兩名。顯然,這張榜單上北京大學的排名並不符合我們的慣性思維。
二、入選數量亞洲第一
這張榜單總共包括650所大學,比去年包含的院校數量增長了18%。這650所大學中,有177所來自中國的大學,其中有124所是內地大學。毫無疑問,中國是亞洲入選高校數量最多的國家,排在中國後面的,是有107所大學入選的印度、有105所大學入選的日本和有88所大學入選的韓國。
很多人對印度的印象是落後,但是客觀來說,印度的高校從數量和質量來看,在亞洲是具有一定地位的。印度理工學院孟買分校、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分別排在亞洲37、47和50名。
三、港臺大學各有特色
剛才說到榜單中有177所中國大學,其中124所內地院校,由此可知,港澳臺入選的高校數量是53所。這53所大學中,有43所在臺灣,8所在香港,2所在澳門。這三地的院校,從整體上看特點完全不同。
澳門的大學數量少、質量弱。香港的大學數量也不多,但是院校的質量比較高,香港大學亞洲第4,香港科技大學第8,香港中文大學13,香港城市大學18,香港理工大學25,這5所大學都進入了亞洲前25,其中香港中文大學是排名下滑比較明顯的。臺灣的大學數量比較多,但是質量比較一般,臺灣大學排在19,臺灣清華大學學33,臺灣成功大學42,臺灣科技大學48,只有這4所大學進入了前50。
四、名校身負三個指標
這張榜單的評價指標有:學術聲譽(30%)、僱主聲譽(20%)、教師/學生比率(10%)、國際研究網絡(10%)、每篇論文被引用次數(10%)、每系論文被引用次數(5%)、擁有博士學位的員工(5%)、國際教員比例(2.5%)、留學生比例(2.5%)、入境交換生比例(2.5%)、出境交換生比例(2.5%)、
在內地大學的排名中,我們可以看見三個很有意思的指標,分別是國際研究網絡、師生比和國際學生,這三個指標的高低,其實還隱藏著不少信息。
綜合排名較高的院校,有哪幾所的哪幾個指標得分較低呢?
國際研究網絡這個指標中,三所大學的得分比較低,分別是中國人民大學47.7,南開大學65.7,上海大學67。
師生比這個指標中,五所大學的得分比較低,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大學5.3,華中科技大學20.8,武漢大學21.7,山東大學28.1,同濟大學29.7,說明師生比比較低。
國際學生這個指標中,五所大學的低分比較低,分別是吉林大學9.4,中國科學院大學9.6,廈門大學16.1,天津大學17.3,山東大學18.5,說明這幾所院校出國和引進的國際學生佔比較低。
五、最強211和最強雙非
榜單中排名最高的非985工程大學,就是省屬211高校上海大學。上海大學在內地所有大學中排在第19,高出很多985工程大學。與上海大學同樣是省屬211大學的蘇州大學,排在第37,排在28的北京科技大學、34的暨南大學和36的華東理工大學夾在這兩所大學之間。
中國科學院大學排在內地所有大學的第22位,是排名最高的非985、也非211的大學,它正式命名開始招生的時候,已經錯過了985、211大學的評選,否則也不會帶著「雙非」的名頭。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這所大學,學科實力強勁,成功入選了雙一流。
六、廣東高校乘風破浪
提起高層次大學的數量,國內眾多省、自治區、直轄市當中,絕大多數人都會先想起北京、上海、江蘇、湖北等地區。但是從這張排行榜中看,廣東省的大學崛起很快。
內地大學排名中,北京高層次大學最多。清華大學排第1,北京大學排第4,北京師範大學排第10,中國人民大學排14,中國科學院大學排22,北京理工大學排25,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排27,北京科技大學排28,共8所大學進入前30名。
上海有5所大學進入前30,分別是復旦大學排第3,上海交通大學排第5,同濟大學排12,上海大學排19,華東師範大學排20。
前30名當中,只有兩所江蘇的大學(南京大學第7,東南大學26),兩所湖北的大學(武漢大學第8,華中科技大學13),兩所天津的大學(南開大學17,同濟大學18)。但卻有3所大學位於廣東省,分別是排在第9的中山大學、排29的南方科技大學、排30的華南理工大學。此外,還有深圳大學在31名虎視眈眈。
近些年廣東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有目共睹,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大學的進步尤其快。前者剛剛迎來新校長,後者近些年在人才引進難和以醫學為代表的學科建設方面投入很大。這兩所大學都不是985,也不是211,更沒有入選雙一流。
但是它們在下一次雙一流評選當中,很有可能取得不錯的成績。
七、第二次雙一流熱門
第二次雙一流評選近在眼前,除了南方科技大學和深圳大學,還有哪些熱門的四非大學在這張榜單上表現出色呢?
位於鎮江的江蘇大學,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成為全國重點大學,近幾年受到江蘇省和鎮江市的大力支持,正摩拳擦掌準備拼入雙一流,它排在內地院校第48名。
位於南京的南京工業大學,也是一所歷史悠久的院校,化工學科在全國的影響力很大,它排在內地高校的61名。
位於上海的上海師範大學,是長三角地區比較著名的師範類院校,雖然綜合實力不如同城的華東師範大學,但卻為上海和周邊城市培養了不少教師人才,它排在內地院校的第67名。
排在內地大學73名的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學科在全國排名第一,很有希望在下一次評選中躋身雙一流。排在86和89的汕頭大學和揚州大學,都屬於綜合類院校,辦學規模比較大,招收學生比較多。
為你帶來教育觀點,幫你規劃升學路徑。點擊頭像關注我,精彩不容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