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大學人類社會行為學系進行了一系列的試驗,成功類比了人類社會某些公眾行為和意識的起源,絕對有人類社會的影子:
1.道德的起源
把5隻猴子關在一個籠子裡,上頭掛一串香蕉。實驗人員裝了一個自動裝置:一旦偵測到有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籠子裡的所有猴子。
首先有隻猴子想去拿香蕉,當然,結果就是每隻猴子都淋溼了。其他猴子嘗試幾次,莫不如此,於是猴子們達到一個共識:不要去拿香蕉,以避免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A,猴子A看到香蕉,馬上想要去拿,當然也是弄得大家一身溼,其他4隻猴子見猴子A 害它們被水淋溼,便一齊制止它,並對它大打出手;A嘗試了幾次,每次都被打得滿頭包,當然,這5隻猴子就沒有再次被水噴到。
後來實驗人員再把一隻舊猴子釋放,換上新猴子B。猴子B看到香蕉,也是迫不及待要去拿。一如剛才所發生的情況一樣,B猴子試了幾次總是被打得很慘,只好作罷:一隻一隻,所有的舊猴子都換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動香蕉:但是它們都不曉得不能動那根香蕉的真正原因,只知道去動香蕉會被別的猴子打。
這就是道德的起源。
2.階級的起源
實驗人員繼續他們的實驗,不過這次他們改變了噴水裝置。一旦偵測到猴子要去拿香蕉,馬上就會有水噴向拿香蕉的猴子,而不是全體。
然後實驗人員又把其中的一隻猴子釋放,換進去一隻新猴子c。不同以往的是猴子c特別的孔武有力。當然猴子c看到香蕉,也馬上想要去拿,但是當它拿到了香蕉,也被淋了個透溼。 c一邊打著噴嚏一邊吃著香蕉,美味但也美中不足。A、B、D、E沒有吃香蕉卻也比較快樂,畢竟沒有被淋到嘛。後來c發現只有拿香蕉的那個才會被淋到,他就要最弱小的A替他去拿,A 不想拿就被打,只好每天給人家拿香蕉後被水淋。B、D、E越發地快樂了起來,這就叫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嘛。於是5隻猴子有了3個階級。
這就是階級的起源了。
3.道德的淪喪
這個問題要從實驗一說起。天變熱了,籠裡的猴子不敢拿香蕉吃,想衝涼也找不到地方。終於出現了一位反潮流英雄,猴子HERO;HERO在無意中碰到了香蕉,理所當然地引來了一頓飽打,但在挨打的過程中,猴子們享受了衝涼的樂趣。等身上的水幹了後,猴子A無意中碰撞了HERO,使HERO又一次接觸到香蕉,於是,猴子們享受了第二次衝涼,HERO遭到了第二次痛毆。
在此之後,只要大家有衝涼的需要,就會有一隻猴子挺身而出,對HERO進行合理衝撞,大家對HERO的態度也有了明顯的不同,在平時大家會對HERO異常溫和,以彌補在衝涼時為維護規則而不得不對它進行的暴力舉動。
一天,在大家衝涼時,飽受折磨的HERO聞到了香蕉的清香,生物本能使它在別的猴子心有旁鶩時將香蕉吃了:而且此後沒有新的香蕉來填補空缺:猴子們陷入了另一個尷尬境地:沒有衝涼的水,也沒有香蕉,只有HERO。
於是,另一個規則形成了。猴子們在煩躁時會痛打HERO出氣,當籠子裡的舊猴子被新猴子換掉時,新猴子會在最快的時間內學會毆打HERO。
終於有一天,老天有眼,歷盡滄桑的HERO被另一隻猴子代替了。猴子們失去了發洩的對象,只能任意選取一個目標進行攻擊。從此以後,籠子裡的猴子們不吃不喝不衝涼,惟一的舉動就是打架。
這就是道德的淪喪。
4.道德的重建
實驗人員對猴子們的爭鬥不休感到不安,為了重建秩序,他們決定繼續供應香蕉。一天,正在混戰的猴子們發現頭頂多了一串香蕉,它們其中的一個A不顧身上的劇痛把香蕉摘了下來;於是久違的甘露出現了,未曾嘗過甜頭的猴子們先是茫然失措,繼而爭先恐後地加入衝涼的行列。香蕉反而被遺忘了。
當猴子B、C、D、E發現A在享受淋浴的同時還吃著美味的香蕉,嫉妒心使它們暫時團結起來,共同打了A一頓,將A吃剩的香蕉奪過來。此刻的香蕉成了匹夫懷裡的寶玉,得到它的猴子固然可以享受美味,但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實驗人員不斷放入香蕉,卻發現戰鬥比以前更激烈了,於是,他們用木頭做了一個假香蕉扔進籠子。此時猴子們已經學聰明了,它們知道觸摸香蕉可以享受淋浴,而試圖獨佔香蕉則會遭到痛打。
一個新的現象由此出現:當猴子們有衝涼的需要時,會有一隻猴子將香蕉拿起來,而當它發現有遭到攻擊的可能時,會馬上放下香蕉逃到一邊去。這樣,猴子們都能衝涼,但是又不至於再像以前那樣N敗俱傷。沒有猴子發現那個香蕉是假的。
這就是道德的重建。
本平臺部分文章來源於網際網路,內容僅供讀者參考,不確保文章的準確性。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在24小時內刪除。 買賣倉交流群:QQ群號347159797,期待您的加入,歡迎關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