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枝欲孽》裡,孫白楊不是一個好男人,他捨棄自己的妻子皓雪,喜歡上皇上的女人侯佳玉瑩,和父親孫清華關係一直僵持,到最後才發現他父親其實一直對他很好,可惜知道得太遲,最後和玉瑩死在深宮裡。
導致孫白楊這樣都是因為孫清華的涼薄造成,但其實影響最深的是他那位等不到夫君的娘親,是他心中永遠的痛,無法釋懷。
孫府裡的鞦韆一直閒置著,偶爾孫白楊回家會站在鞦韆旁邊發呆,就像孫白楊為逃避對玉瑩感情那次,也是站在鞦韆發呆,發現鞦韆的繩子要斷,他想立即維修,皓雪阻住他,理由就是他手上有傷。
經過皓雪提醒,他知道他不是手上有傷,是心裡有傷才對。
孫白楊想起那天坐在鞦韆上的香浮,因為睡不著讓他推鞦韆,要知道他和鞦韆的往事,都是對她娘親深深的思念。
從來沒有在別人面前提前他娘親的往事,在那天破格告訴了香浮,只是那一瞬間的相似,和發現涼薄的父親原來會為他奮不顧身的付出,更加替他那傻娘親不值。
孫白楊輕描淡訴地說著,聽到開頭的時候,還以為是他的紅顏知己,至少香浮是這樣認為的,到後來卻發現是一個妻子等待自己丈夫歸來的故事。
孫白楊繼續說:「我爹身為院判大人,在後宮,已有成千上百的女子等著她照顧,而在家中這個妻子沒有選擇,又是最後一個,但我娘親不會因為這樣而不開心,因為她還可以等。她等不是她的夫君,而是等她的兒子,等兒子回來告訴她,他爹在宮中發生的每一件事,如果工作順利,娘親就會心花怒放,相反,就終日愁眉深鎖。最擔心的始終不是自己,在她彌留那一晚,她仍然沒有選擇,因為她的夫君被急召入宮,而她堅持了三天三夜,仍然看不到人歸來。我看見她每吸一口氣都是痛,等的每一刻都是在受苦,我不忍心看到她這樣,我就勸他不要再等,身為人子,竟然可以親口要送自己的娘親上路。但娘親沒聽我勸,她繼續堅持,等到第四天,她等到油盡燈枯,等到盡頭,等到死,依然等不到自己的夫君,一個令自己妻房痛苦辭世的人,我真的很憎恨,討厭他,但偏偏這個人就是我爹,這一次,這一次次她為了救我,不惜說謊,他寧願自己人頭落地,也不願我萬劫不復。」
孫白楊對他娘親的印象是:她是一個傳統的女人,出嫁從夫,但看不到丈夫,她一直在等,也不想其他女人一樣,在那傻傻的等,她很聰明,懂得利用家裡的資源,就是他們世代行醫的優勢,讓孫白楊去太醫工作,可以知道孫清華的一舉一動。
而且每次孫白楊在宮裡帶來的消息,她也會因喜而喜,因憂而憂,只要在父親的事情上,他娘親才會有多變的表情,為了讓娘親開心,孫白楊也由著她,她喜歡聽父親的什麼事情都會告訴她。
這段時間裡,孫白楊好像參與到父母間的感情裡,一個默默付出一直等待,一個毫不知情努力工作,孫白楊也知道父親無法回應娘親,感到氣憤和討厭,因為至少可以抽空時間來陪一下自己的妻子,這不聞不問的,是做丈夫的責任嗎?
導致孫白楊和孫清華關係崩塌的導火線就是他娘親彌留之際,孫清華被急召入宮,他娘親還是繼續等著孫清華,苦苦地了四天都沒有等到她夫君歸來看她一眼。
看著痛苦的娘親,孫白楊勸她不要再等了,增加自己的痛苦,她認為自己可以等得到的,都等了這麼多年,這幾天難道等不了嗎?
最後他娘親始終等不到自己等待一輩子的夫君,等來是無盡的疑惑和無助。
孫白楊覺得既然他的父親要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都給了後宮的嬪妃,不能分出一點點給他的娘親,為什麼要娶他娘親?為什麼要生下他?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嗎?
孫白揚不明白,他娘親苦苦等待一生的意義是什麼?究竟在堅持些什麼?
他很想知道答案,作為旁人,他心疼自己的娘親,但他忽略一個人的感受,就是皓雪,皓雪和她娘親一樣,一直等待著他,他才害怕回家,面對相同方式的女人,他不敢面對。
他說出來的原因是想找一個人告訴他心中的疑惑,這個人恰巧是香浮而已。
香浮也知道孫白楊提起這件事肯定是和他父親有關,不然不會說著說著就很激動。
香浮由此至終都是聆聽者一樣,也表達自己的意見,她認為孫白楊的父親其實一直愛著他,只是被宮裡的權利蒙蔽,到意識到自己兒子有疏遠感,就想彌補他。
可惜孫白楊對待他父親孫清華的態度就像叛逆期的孩子:就想和他對著幹。
既然當初孫清華不能在他娘親彌留之際如願見上一面,今天的他當然不會順從孫清華的安排,離開紫禁城。
原來孫清華早就知道孫白楊不適合在後宮當太醫,因為孫白楊急於在他面前表現,就如當初為如妃保住龍胎一事,明明不可為而為之,是犯了宮中大忌。
以為他自己的兒子會在職場出事,提前讓他離開保住性命,最後孫白楊死在紫禁城裡。
如果當初孫清華沒有這樣對待自己的妻子,令到父子關係不和諧,今日的孫白楊就會理性分析事情,不會一錯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