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2020-12-04 竇振鏵

天龍八部本是佛教術語,指的是佛教的八種神道怪物,金庸用這一術語來為自己的武俠小說做書名,富含深意,包含著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同時也有佛法的無邊與超脫,如果想了解佛教,不妨從天龍八部這個窗口入手,所看到的是佛學的無邊境界,金庸把「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作為全書的主旨,本就詮釋了佛學的六道輪迴普度眾生的上層境界。

我有時不斷在想,武俠小說千千萬,為什麼只有金老的武俠能夠深深的吸引我,究其原因,因為金老的武俠是真正的武俠,既有武也有俠,如同《神鵰俠侶》中郭靖對楊過說的一句話,「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而天龍八部作為金老的武俠之最,真的是眾望所歸,其中人物的出場,人物的背景,人物的結局,讓你看的天花亂墜,妙趣橫生,同時又性情通達,一切釋然,這就是經典的魅力,讓你在武俠的世界裡聆聽禪家妙音,金老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學養真的是讓人難以望其項背,我的感受就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往,然心嚮往之」。

三個主人公,這在金庸小說裡是僅有的,三個主人公的故事一個比一個傳奇,一個比一個驚人,圍繞這三個人物,作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宋、遼、大理、西夏、吐蕃出現在同一個時代,必然要改變英雄的命運,段譽天真率性,蕭峰意氣沖天,虛竹善良淳樸,三人都有自己的底線,都有自己的糾結,也都有自己的成就,正因為自己的底線,所以才會有糾結,正因為有糾結,所以才會成就他們,段譽本是大理王子,無心習武,本來天真爛漫,善於助人,無心殺人,卻終究練就一身上乘武功,本來遇到幾個女孩產生情愫,卻又都是自己的親妹妹,最後卻又知道自己的父親不是段正淳,最終成為大理國的皇帝,真是造化弄人。蕭峰身為中原丐幫幫主,卻得知自己是契丹人,得知自己的親生父母為中原武林所害,一心要尋找帶頭大哥報仇,卻因阿朱的重傷,大戰聚賢莊,與中原武林結下更深的梁子,後到雁門關查詢身世,與阿朱定下塞上牛羊的許諾,誰知陰錯陽差,失手打死了阿朱,造下了更深的罪孽,使得塞上牛羊空許約,後到遼國任南院大王。虛竹本是少林一個醜陋的小沙彌,卻因誤打誤撞解開了聾啞老人的珍瓏棋局,得到了無崖子七十年的功力,成為逍遙派的掌門,後到縹緲峰上得到了天山童姥的真傳,成為靈鷲宮主人。三人在少林寺天下英雄面前結拜為異姓兄弟,大敗丁春秋、遊坦之、慕容復三人,蕭峰才知自己苦苦追尋的大惡人居然是自己的父親,虛竹又得知自己的父親居然是少林方丈,也正是蕭峰一直尋找的帶頭大哥,不知怎的,我讀到《燕雲十八飛騎,奔騰如虎風煙舉》和《老魔小丑,豈堪一擊,勝之不武》的時候,深深為蕭峰的英雄氣概所折服,讀到《王霸雄圖,血海深恨,盡歸塵土》和《王孫落魄,怎生消得,楊枝玉露》的時候,卻又為世事的無常而嗟嘆,我想這正是金庸所描寫的「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婆娑世界。

至於其他人,更是形形色色,紛紛擾擾,也是讓你大開眼界, 慕容復為了興復大燕,弄得喪心病狂。遊坦之真的很可憐,只因自己的那點痴心,把自己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丁春秋最為可笑,厚顏無恥同時又臭名昭著到極點,殺師滅徒,愛聽諂諛之辭,大大的諷刺了我們身邊的某些人。阿朱的乖巧讓人很喜歡,阿紫的殘忍讓人很討厭,段正淳的處處留情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少林寺的方丈會有自己的私生子,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為了無崖子爭風吃醋了一輩子,到最後兩人發現無崖子心中所愛的都不是自己,只能是「同一笑,到頭萬事俱空」。

要說《天龍八部》的最具俠義和悲壯的時刻是在最後一篇章《教單于折箭,六軍闢易,奮英雄怒》,這是此部小說的高潮,同時又是結束,蕭峰在雁門關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了宋遼邊界數十年的太平,使得數十萬生靈免遭塗炭,這是超越家國的俠義,這也是佛家的最高境界,正如當初智光大師對蕭峰所云一樣:「萬物一般,眾生平等,慧賢畜生,一視同仁,漢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榮辱,俱在灰塵」, 選擇魂歸雁門關,是因為他當初就是在這裡被自己的父親所拋上來的,他要回去找自己的母親;是因為當初阿朱在這裡等了他五天五夜,他要去和阿朱相會;是因為這裡是宋遼邊界,他要在這裡守護太平。這就是大俠,聖人、菩薩、佛。

最後,這樣作結束語吧:世界本婆娑,貪嗔痴為惡,輪迴六道裡,處處是因果。

相關焦點

  • 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龍八部》中人物的皆為貪嗔痴愛所困
    《天龍八部》的全書主旨就是無人不冤,有情皆孽,人生來有情,既然有情,人就必然要受感情的折磨,現實並不總像小說中那麼完美,人總要遇到感情,這一挑戰總有一天會降臨於你,你必將經受一番磨難。而書中所出現人物無不為自身的貪嗔痴愛所困,造就了一個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的娑婆世界。總的來說就是造化弄人。
  • 《重生》十集,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可能少數人還記得,2017年《人民的名義》大火之後,曾經有傳一部《國家行動》即將拍攝完成,那是一部講四川打黑的故事,本來對那部劇充滿憧憬,期待著在電視上看到文強、劉漢、張君乃至袁寶璟那段天風海雨般的塵封往事重見天日,期待著張譯黃志忠陳寶國的正面硬槓,可後來那劇便不知所蹤,像很多人很多事一樣,沒曾想這次的《重生》讓人們有機會在劇裡再睹張譯再見山城,這該算是失蹤的《國家行動》對人民群眾的一次精神補償吧
  • 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金庸在小說的開頭特意寫了一章來解釋書名: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這其實就已經為書裡的人物們定下了悲劇的命運:看別人「成佛」,他們自己卻一個也逃不脫。陳世驤先生用八個字評《天龍八部》:無人不冤,有情皆孽。
  • 被《長安十二時辰》消解的大唐盛世: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劇裡有賀知章,有李白,有岑參這些正值盛年或者即將登上或即將退下歷史舞臺的大詩人,但整體而言,它的基調卻讓我想一個人。我不知道這個人會不會在劇中出現。他就是杜甫。這部劇看到29集,它的氣氛是杜甫式的。劇中長安,繁華無比,崔器愛極了這裡,他覺得生活在此處,真的是太有趣味了。
  • 無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龍八部中的無奈
    身為丐幫幫主,卻是契丹人;段譽不願學武,卻身兼北冥神功與凌波微步兩大絕學,喜歡王語嫣,卻是心魔作祟;虛竹一心向佛,卻無佛緣,身為靈鷲宮之主,卻也不得不受制於人(李清露);慕容復一心復國,卻落得個發瘋的下場;遊坦之一身內功,卻為情所累,跳崖自盡
  • 春節檔無人不冤,口水戰有情皆孽
    2月16日,有觀眾在網上爆料,自己於影城購買《唐人街探案2》電影票,但出票信息卻顯示為《捉妖記2》。此事一出,不少網友認定《捉妖記2》存在偷票房的嫌疑。2月17日,《捉妖記2》官微出面澄清此事。其電影發行方聯繫到了相關影城,在微博上公布了調查結果:觀看這兩部電影的觀眾較多,聲音嘈雜,影城售票員將《唐人街探案2》的票出成了《捉妖記2》。
  • 金庸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有情皆孽,無人不冤,眾生皆是如此!
    金庸選擇用天龍八部來做小說的名字,其實跟他信佛是有很大的關係。天龍八部是佛教裡的術語,代表著人間的八種形態,而金庸引用到小說裡去,剛好對應了人一生的八種苦難。金庸通過不同角色的命運,把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陰熾盛,這些苦難貫穿到了整個劇中,把人生活中最殘酷的一面,都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 為什麼說金庸的《天龍八部》是「有情皆孽,無人不冤」
    大概長這樣……金庸先生這裡從佛教裡面借鑑出來,用來泛指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皆有所遇有所求卻又逃不脫茫茫天意,從名不見經傳走向繁華世界或者從巔峰又走向落寞。從作品的名字就可以看的出,有別於金庸先生的其他作品,《天龍八部》意圖描繪的是人物的群像,而不是單獨某一個人物的生存軌跡。本作當中光有名有姓有事跡的人物就有上百個,臉譜多樣性格迥異。
  • 奇鵬奇門遁甲|無人不冤,有情皆孽,紅塵苦海,皆是痴人!
    有福同享,有肉你長。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媽。我十拿九穩,只差你一吻。你是我在人間的第一口糖。今天我請客,請你喜歡我。裝不出不羈,巴不得一起。入目無別人,四下皆是你。姑娘,苦海無涯,回頭是我。我不僅善解人意,還善解人衣。幸好思念無聲,怕你震耳欲聾。哪有什麼四季,遇見你四季如春。